- 隨著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量迅猛增長,其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可能佔整個發電行業的60%,全價值鏈減排訴求愈顯。
- 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將會是一個重要催化劑,與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等多重可持續發展目標產生協同效應。
-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裝置製造和專案開發的全球市場份額均超過一半,有潛力引領該行業全價值鏈駛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在COP28會議上,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到2030年實現三倍增長的目標成為了最令人矚目的成果之一。這一爆發式的增長讓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企業意識到其價值鏈帶來的環境足跡以及加速減排的重要性。到2050年,在零碳情景下,預計可再生能源將佔全球發電量的90%。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諮詢公司的聯合研究,如果保持現有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其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將佔整個發電行業的60%。因此,可再生能源從生產製造、運營到末端處理的全過程都需要儘快將全價值鏈綠色化、零碳化提上日程。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在電力行業碳排放中的佔比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身處於一個多重危機疊加的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遠不止是一個“碳”的問題。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給這個時代提出了新的命題,也提供了一個協同發展的機遇,使得我們能兼顧土地保護、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等多重可持續發展目標。例如,從2021年到2060年期間,預計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專案佔地面積將增加14倍,這對農業土地利用、森林保護等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思考。
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整個價值鏈各環節的共同努力,這其中包括材料提供商、裝置製造商、專案開發商、運營商、回收企業等。在這裡面,領軍企業的示範作用至關重要,他們可透過提出供應商賦能計劃、生命週期末端迴圈(如退役風機葉片製作為草場柵欄)等倡議和行動,推動可再生能源產品全生命週期環境、自然、經濟的正向影響最大化。
可再生能源各環節碳排放量,中國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全價值鏈:各環節的可持續價值創造
對於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全價值鏈不同環節均需要挖掘機會點,採取相應行動:
-
材料和裝置製造環節,需要採用低碳和環保的生產工藝,助力實現製造過程的零碳化。如利用100%清潔能源供應,並利用低碳輕量化材料(如零碳鋼鐵、碳纖維材料)等。<p> -
在專案開發和運營階段,需要嚴格遵守環境評估和保護標準,確保專案的建設和運營不會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並努力帶來生態修復重建等正效益。例如,透過科學規劃和設計風電場和光伏電站的位置和佈局,避免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遷徙路徑的破壞。此外,企業還可以透過植樹造林、風機人工魚礁等生態修復型設計,進一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p> -
在專案的生命週期末端,回收和再利用成為關鍵。透過建立有效的回收機制,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並推動迴圈經濟的發展。例如,利用迴圈回收的水泥材料可實現風電場發電碳強度降低近30%。
可再生能源專案從搖籃到生命終點的不同的環節的可持續發展手段各有不同。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到 2030 年之前,透過優先推進其中七大重點舉措,有望實現在整個可再生能源全價值鏈上實現70%的碳減排,並催生2萬億美元規模的全球市場。
七大重點舉措的減排潛力和全球市場機會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引領綠色發展:中國的機遇
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價值鏈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中國企業佔據了全球7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裝置製造份額和6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專案新增開發份額。這些亮眼的資料使得中國的案例走在全球前沿,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帶來了巨大機遇。大量的實踐展示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何促進多目標協同,包括生態修復、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鄉村振興等協同效應。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光伏治沙”成為了中國荒漠化最嚴重的三北地區防風固沙的一劑良方,而可再生能源企業在推進規模化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突破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國的光伏企業隆基綠能就將“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的光伏治沙模式,帶到了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磴口縣的烏蘭布和沙漠。據悉,這是巴彥淖爾地區的首座光伏+生態治理電站,預計可實現修復治理沙漠3000畝,可向電網年均提供綠色電力約2億千瓦時,年均節約標煤消耗6.2萬噸,同時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煙塵排放。中國的光伏企業透過大力發展和推廣“光伏治沙”的生態治理模式,推動新能源專案的同時實現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等可持續目標。該模式可改善治沙區域的“小氣候”,有效減輕乾熱風、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增加植被面積,並支援經濟作物種植和禽類養殖,為當地居民增加了就業和收入。
“我們希望更多的光伏企業攜手創新,探索更多‘光伏+生態修復’全球實踐案例,以實際行動支援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進而實現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
鍾寶申
隆基綠能董事長
除了光伏發電,風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另一種主流形式,也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協同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大量的中國企業在其陸上、海上風電場中注重對鳥類棲息和遷徙的影響以及其他生物的保護,不斷開發著生物多樣性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
例如,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作為世界最大的風電運營企業,與權威機構及當地政府合作,透過在安全區域搭建人工鳥巢,調整風機間距和啟動風速、 葉片塗漆等措施,努力減少鳥類撞擊的機率,削減對候鳥遷徙的影響。此外,龍源電力在其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專案中,成立海上風電鳥類觀測站,科學研究海上風電場建設執行對遷徙鳥類的影響;投資海洋生態修復專案,累計向黃海海域投放各類魚苗、蟹苗約10億尾並長期跟蹤監測。這些舉措,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多樣性協同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各類候鳥尤其是珍稀鳥類種群數量歷年呈增長趨勢。
“龍源電力多年來積極參與海洋生態修復、鳥類保護事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結合。希望推動可再生能源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
宮宇飛
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董事長
中國經驗,全球思考
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已經在“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上不斷推陳出新。結合各地的區位優勢、政策條件、資源稟賦,可再生能源企業和當地政府、社會各界一道,各顯神通,開發出鹽光互補、漁光互補、“茶”光互補等新模式。
與此同時,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全球主要裝置供應商和專案開發者,中國企業的行動將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奠定基石,提供重要參考經驗。例如隆基綠能等中國企業將其持續耕耘的光伏治沙模式成功推廣到了非洲、中東等荒漠化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幫助當地人民實現綠色與經濟雙增長。而龍源電力等企業將高標準、高水準的風電專案帶到南非等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緩解當地能源短缺問題的同時,帶動就業、社群公益、民生建設。
為了進一步加快步伐,實現全生命週期的可持續發展,真正讓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增長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發展的新機遇,價值鏈上的企業和利益相關方需要透過不斷的協同合作,持續推動技術、模式、規模等領域的突破和創新,真正確保實現更廣泛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讓“綠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前沿、新動能。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氣候行動傳播主管江頌賢、企業事務負責人秦新鴻、企業事務負責人吳桐、實習助理周佳傑,以及波士頓諮詢公司諮詢顧問李也、董事經理盧峰對本文亦有貢獻
周海玲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中心與影響力總負責人
何依然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工業脫碳專案主管
來自: 世界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