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工作記錄

發表於2016-07-13

1-120H4100302

  • 網際網路熱點引發的思考

1.對百度使用者體驗總監劉超事件,怎麼看?

首先,他此次的表現的確挺讓人失望的,主要是態度問題,不夠尊重臺下好學且交了學費的設計師們,一下就刺激了設計師天生的挑剔神經,所以差評如潮。這種經歷對於劉超來說的確算是職業生涯的一次打擊,不過我認為並不完全是件壞事,若他是個愈戰愈勇型的人,那麼他也許會因此成長飛快,作為已經升至總監位的他來說,這次的挫折是個難得的進步機會。也許他會絕地反擊,一躍成為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勵志大牛,因為現在的負面形象能最大化放大他之後做出的正能量的事情,然後收穫更多的掌聲。而現在的這段經歷就會成為他日後演講的勵志素材。

不過,這種經歷總歸是痛苦的,我們最好能吸取教訓避免自己被”差評“,就是社會地位越高,所承擔的責任就越大,風險也越大,容不得半點馬虎。基層的我們需要腳踏實地,能力多大就走多遠,沒有捷徑。

  • 設計工作感悟

2.當自己一個覺得很棒的想法,被很多人抨擊,不理解的時候,該怎麼辦?

最近有句話很火:“如果誰都能理解和認同我,那我該是有多普通啊?”,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一句話,就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如果一個想法或者一件產品很容易就被人接受了,那麼它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有創意。”

所以會有種這樣的情況出現:淘寶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無法拿到融資,因為大家覺得在網上買東西很不切實際,大家可以認為這是淘寶做的前期調研,使用者都反饋很糟糕。但是作為“產品經理”的馬雲,辯證地去看待了這個反饋,沒完全聽從“使用者”的反饋。他堅持發展淘寶,一直到現在,淘寶已如日中天,大家就紛紛跑來誇讚淘寶很好,很有前景。

3.作為設計師,堅持自己的想法會被說成固執,不堅持自己想法會被說成沒有主見,不適合當設計師,怎麼辦?

個人認為這個要看你目前是屬於什麼級別的設計師。

若你是初級設計師,那麼如果跟你提出相反意見的是比你資深的設計師或者是其它前輩型的其它行業的同事,尤其是老闆,那麼你在清楚表達了你想法後,他在清楚你的想法後依然試圖說服你,那麼你就應該謙虛地去理解他的意思,然後面帶微笑地冷靜進行短時間的溝通,注意不要進行過激爭辯。因為,此刻你很堅持的東西,也許不久的將來你自己都會笑感幽默,畢竟不夠成熟,閱歷尚淺。但是,有自己獨立思想是必須的,敢想敢說成長才會快。

若你是已經有自己設計思維體系的設計師,那麼無論跟你意見相悖的是比你資歷較淺,相當還是資深,甚至是老闆,你都應該更加堅持你自己的想法,然後和對方進行冷靜地,有論據,持久的討論,直到你被說服或者說服對方,因為這是對自己設計的尊重和作為設計師該有的自信。

4.設計師該如何克服設計工作中毫無頭緒的情況?

答案就是硬著頭皮去解決,因為這就是你的工作,設計本就沒有固定答案,不然你就是美工咯,設計師是最擅長解決問題的!設計師的工作就是創造解決方案,越優秀的設計師越能拿出越優秀的解決方案,包括生活的困難,同樣能完美解決,反之也能驗證這個設計師的造詣。既然是創造性的工作,就不怕會失業,因為人工智慧技術也無法取代你的工作,只怕比你優秀的同行越來越多。

5.勤攻專業技能真的就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了嗎?

那是遠遠不夠的,優秀的設計師首先得是個熱愛生活,對萬物充滿愛和欣賞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才能被生活常態有所觸動,進而被打動,發現生活中的美,然後再把生活中的美放進設計中,使用者才能切身體會到你設計中傳達出來的美,最後才會被打動,因為你的使用者都是和你同樣生活在這世界的人,提倡說人話就是這個理兒。尤其是互動設計師,你要把場景,人性,思維邏輯視覺化,那你不得先了解生活中場景,人的心理和思維邏輯?可別再說你會Axure,所以你就是互動設計師了,要知道它可比PS的門檻低的不是一點半點的。

6.為什麼會有工作生活不順遂,大多數時候處於煩躁中的感覺?

這時該反省自己是不是心太小了。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很多APP的推送訊息煩透了,所以就取消推送了,但是我認為作為互動設計師,不應該這麼做,而應該認真學習這些推送訊息,要知道這些都是產品經理或設計師圍繞使用者需求精心想出來的,是很有學習和參考價值的,尤其是些戳中你痛點,讓你不自禁點進去的推送,可得好好研究下。這麼一說,你還會覺得推送訊息很煩人嗎?其實生活中其它事情也一樣,只要開啟自己的心,用探究學習的眼光去看待,你根本煩躁不起來。

7.怎樣設計產品給使用者一個驚喜的體驗?

先設定個一般的使用者的期望,再給一個高水準的使用者想要的表現,便可以產生意外驚喜的感覺。如工作日時,你去上廁所忽然看見廁所裡的另外一個人,你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如果是週末你加班,你去上廁所,忽然看見廁所裡的另外一個人,你不免被驚到,一是因為被嚇到,二是因為被驚喜到,因為有人會陪你一起加班。

8.如何規劃職業生涯?

人,總是有上升空間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職業規劃方面,是有規律可尋的:先做專業型人才,再做複合型人才,之後再做管理型人才等。

“專業型”就是如果你是互動設計師,那你就要通過各種努力提升自己的互動設計專業度,在此基礎上再學網際網路行業中的產品、UI、運營等跨專業學科,這個就是橫軸和縱軸中的縱軸,是你的縱深度。多學科的從業思維融合在一起更有創新的可能,比如賈伯斯招的一個原來是做馬桶設計的設計師來設計蘋果手機,然後這個設計師設計出了現在簡潔白滑的蘋果手機,仔細看看手中的蘋果手機,是否覺得它和家裡的馬桶其實是一套的呢?

“複合型”就是你不但學習了網際網路行業中跨專業的學科,還去學習跨行業的學科,如心理學,文學等,這個就是橫軸,是你的延廣度。

“管理型”就是在你能力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後,你還去學習如何把控人際關係,學習如何挖掘他人潛力,充分發揮他人最大潛力實現最大價值等管理藝術,這個就是說你不但有把控自己的能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還有把控別人的能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至於之後還要成為成為什麼型人才,我認為就是大師吧,已經有了改變全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在這之後再上升到什麼境界,在我的認知內就答不上來了,但是我還是相信,仍然有上升的空間,只要你的心夠大。

9.結合工作實踐,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在”這句話的感悟: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應該多聽聽團隊中其他崗位的同事和使用者的反饋,因為產品經理是研究人性,發現生活中存在的但沒被解決的問題的職業,而這兩點,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發現的,只是作為產品經理崗位的人應該更重視它,去挖掘它,去把它思考地透徹些。

對於團隊中的其它崗的同事和使用者來說,應該把自己當做產品經理,積極主動地去思考產品的相關問題,然後主動積極地去和產品經理崗同事反饋和溝通,不要有這工作不歸我管的想法,大家齊心協力地才能把產品做好。

但也有一種對這句話的錯誤解讀:有些網際網路初創企業的領導,不重視產品經理和互動崗或UI崗的分工,三崗位任意兩崗位合併或直接三崗位合併,更有甚者,把產品經理當做萬能的,把產品流程線中除了程式設計崗以外的所有崗都交給產品經理去做,因為領導覺得(1)產品經理應該什麼崗的東西都要懂(2)其它崗的同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他們也應會協助產品經理做些產品經理的工作。

這種看法會導致產品經理累暈了也沒法做好產品。產品經理要懂所有崗的工作沒錯,但不是都要做啊,什麼都做,那必然是什麼都做不好,那產品經理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在戰略層和結構層做足功夫,所以在後期工作中,其他崗位的同事必然要不斷修改,看似忙碌實則低效,因為這些修改其實只是對產品經理本職工作的一種補充。所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當做產品經理去看待產品,而產品經理崗的同學也應該把非產品經理的同學當做產品經理來傾聽他的建議。

  • 自我成長

10我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當自己茫然時,就問自己,希望三十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得到答案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費斯汀格法則告訴我們“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所以說我們現在做的每個決定和選擇都會影響三十年後自己的社會位置,就像你買了哪個終點的火車票就會到哪個站下車一樣,花費時光比坐火車還殘忍,因為沒有回頭路。

11.面試攻略為什麼強調說,不能把自己的不足歸咎於之前公司沒給自己帶來很大成長?

拋開你有推卸責任的人品問題來說,其實還有科學依據證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事在人為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我的理解是那10%就是不受我們控制的自然發生的事情,而90%就是我們面對這10%的事情選擇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而這個選擇是受我們的思想控制的,由此就體現出了一個人的要擁有個成熟思想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因為大部分事情都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認真去做了,一般都會有個好結果的。反之如果沒有好結果,那也沒有怨天尤人的理由,一切只能怪自己沒有個成熟的思想做出正確的事情。

12.怎樣從一個成熟的人成長為智慧的人?

成熟的人,就是可以做出更多正確決定的人,而智慧的人,則是可以做出不但正確而且有創造性的決定的人。智慧的人首先必須是個成熟的人,因為創造性的決定是在已經知道正確的決定是什麼的時候實現二級跳的成果。如果想成為智慧的人,可以帶著這種思維去處理事情,就是先確定此事的正確決定是什麼,再進一步想是不是可以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畢竟正確的決定很多人都會做,因為成熟的人很多,但是要想脫穎而出,那就必須多想一步去創造性地解決它,這便是,:如果不能做與眾不同的事,也要做事與眾不同。

13.如脫穎而出?

帶著“做與眾不同的事,做事與眾不同”的意識去處理所有事情。這個答案同上,因為智慧的人本來就可以脫穎而出呀~

14.我發現人生成就很高的人說話都有一個特點:

人生成就越高的人,說話越淺顯易懂,你對比一下你的大老闆和小領導就可以發現了。說話淺顯易懂並不代表語意不深刻,而是他們有能力讓很深奧的話通過他的表述讓聽者聽懂,說話的作用本來就是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想法。

15.我很懶,有拖延症怎麼辦?

告訴自己:能克服本能的人,才能成功。你會發現成功人士一般都很勤奮,而人的本性是懶惰的,成功人士就是能克服懶惰的那群人,二八法則告訴我們,這群成功人士只佔兩成,其餘八成都是一般人,也就是說能克服懶惰的人只有兩成,這說明,克服懶惰這種本能很困難是個事實,但是能克服它才能成功也是事實。

16.別人向自己詢問問題時,怎樣的迴應是最好的?

當有人問你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應該立即給出解決方案,如果你一時回答不上來,那你應該馬上百度一下,切忌回答“我也不知道”,就算沒百度出來,也可以收穫別人好感,而“我也不知道”得到的只是別人的遺憾,好人緣就是在這些細節上獲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