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愛折騰的lewin發表於2020-10-23


按照結構化系統設計的方法,考慮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的開發全過程,將資料庫設計分為以下 6個階段

  • 需求分析
  • 概念結構設計
  • 邏輯結構設計
  • 物理結構設計
  • 資料庫實施
  • 資料庫執行維護

1. 需求分析

待補充

2. 概念結構設計

將需求分析得到的使用者需求抽象為資訊結構(即概念模型)的過程就是概念結構設計。
用E-R圖模型來表示概念模型

E-R圖設計過程

實體屬性圖——> 實體聯絡圖——>完整的ER圖
分ER圖——>總ER圖

E-R圖主要概念

見我的這篇部落格ER圖基本概念

關鍵點*****
  1. 實體和屬性的劃分原則
    一條原則:為了簡化ER圖的處理,現實世界能作為屬性對待的儘量作為屬性對待。
    符合什麼條件的事物可以作為屬性對待?兩條準則
    (1)作為屬性,不能再有需要描述的性質,即屬性必須是不可分的資料項
    (2)屬性不能與其他實體有聯絡
  2. E-R圖的整合
    待補充

3. 邏輯結構設計

ER圖向關係資料模型轉換*****

ER圖向關係模型的轉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實體型與實體間的聯絡轉化為關係模式

下面為轉換的一般原則:

  1. 一個實體型轉化為一個關係模式,實體的屬性就是關係的屬性,實體的碼就是關係的碼
  2. 對於實體型間的聯絡有以下不同的情況:
    (1) 1對1時,需要新增一個外來鍵,外來鍵可以新增到任一張表中
    (2) 1對n或n對1時,在多方新增一個外來鍵,對應到1方
    (3) n對m時,新增一張關係表,以記錄多對多的資料關係
    (4) 三個或三個以上實體的一個多元聯絡,新增一張關係表,與該多元聯絡相連的各實體的碼以及聯絡的本身的屬性均轉換為關係的屬性。

4. 物理結構設計

待補充

5. 資料庫實施

待補充

6. 資料庫執行維護

待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