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對員工到底有多好?

釋懷發表於2015-06-18

Google人超愛寫信!

雖然對於Google如何人性化地對待僱員早有耳聞,但是今天看到一件事,還是讓我有點驚詫。

美國一個工程師在加州的Google總部面試時無意中提及了自己姐姐前幾天不幸去世。昨天,他收到了一封Google寄給他的信,是手寫的。

親愛的彼得,得知你和家人痛失至親,光是發一封電子郵件不足以表達我們的心情。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謹向你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希望你能感知到愛意。

沒想到對於一個尚未正式成為員工的求職者,Google都能如此用心,這個工程師在感動之餘把信發在了社交網站上。



這讓我想到了去年6月的另一則新聞。當時有一個小女孩給Google寫信,問能不能給她在Google設計部門工作的爸爸在星期三放一天假,因為這一天是她爸爸的生日。



然後,Google的設計總監Daniel Shiplacoff出人意料地回了信,不僅稱讚了小女孩爸爸的工作,還給她爸爸特批了一個星期的假。



這兩件事都被媒體廣泛報導,也在社交媒體上形成了病毒傳播。充滿人性關懷的Google獲得幾乎眾口一詞的稱讚。

可是,先不要急著感動。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故事,可能根本就是假的,很有可能它們只是Google炮製出來的一個宣傳伎倆?(今天的標題其實只是一個玩笑,下面才是重點。)

去年和今年的這兩件事都遵循一樣的傳播邏輯,用Google給普通人的一封出人意料但又充滿溫暖的信,帶出一個現代大企業展現溫情一面的正能量童話故事,切入人們對美好的渴望,輕易擊潰人們內心的善良和柔軟,從而讓人不由自主地分享轉發,沒有任何人覺得這其實只是一個廣告。

兩件事爆出來的源頭都是Imgur,隨後在Reddit上被分享出去形成了第一波傳播的浪潮。為什麼是這兩個網站而不是Twitter或者Facebook?因為Imgur和Reddit是以未成年人使用者為主的社交網站,他們的使用者更缺乏獨立思考和分辨能力。

而一旦這樣的病毒傳播形成一定的聲勢之後,自然會有比較業餘的部落格和新聞網站跟進,主動當肉雞幫別人寫文章宣傳,從而形成第二波的傳播。而有了這些網站的背書,很多原本有辨識能力的人對此懷疑的程度也會降低,從而喪失了警惕。

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資金投入的宣傳計劃,就這樣取得了巨大的傳播效果,成為一個經典案例,但是其中的路數其實和社交網站上各種雞湯、正能量、溫暖人心小故事之類並沒有什麼區別。

Google是深諳其中之道的高手,另一個例子是人人口口相傳的Google給員工的福利。Google的福利確實很好,這本來也是事實,但問題是矽谷其他的科技巨頭,比如蘋果和Facebook,它們給員工的福利也完全不差,很多方面甚至做得比Google還要好。可是人人口口相傳交口稱讚的,卻都是Google,這其中自然有人為引導的因素。

正是這樣一波波的口碑營銷,把Google推上了神一樣的地位,成為現代跨國企業的典範。

社交網站的興起給口碑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果只是像Google這樣的宣傳,無傷大雅也無可厚非,但很多比較下作的公司,往往通過炮製干擾視聽的假訊息達到宣傳自己的目的,這就非常惡劣了。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一條非常聳人聽聞的訊息,說近年來有8000名中國留美學生被所在學校開除,其中光是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就有1100人被開除。這兩個數字的來源是美國一家教育培訓中心釋出的一份《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這家公司在5月時也給我通過郵件發了這份報告,希望我能寫文章評論一下這個現象。但是當時這兩個驚人的數字讓我在直覺上產生了懷疑,因為在我接觸的留學生裡被學校開除的情況非常罕見,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數字。後來看了報告我發現這份所謂的調查報告的資料並沒有任何權威的來源,因此就沒有搭理。

沒想到幾天以後,就看到國內各大入口網站的教育頻道和許多微信公眾號都開始釋出這個訊息。由於這個訊息迎合了很多人心目中“中國留學生出國以後不好好學習、惹是生非”的印象,因此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傳播,那家公司的名字也被媒體一次次提及,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也正因為傳播得太成功了,結果驚動了報告裡著重提到的俄亥俄州立大學,該校一個副校長為此專門對中國留學生的情況做了統計,並且釋出了公開信。根據該校的估算,在2013年到2015年期間,該校被開除的中國學生人數在80人左右,證明報告裡提到的1000多人是多麼的不靠譜。可是,假新聞已經傳播了出去,對留美中國學生整體形象造成的影響已經無可挽回。

在這樣一個假訊息滿天飛的年代,學會甄別資訊的真偽十分重要。普通的社交媒體使用者需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媒體、網站和公眾號的編輯,更需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因為你轉發、釋出出去的不實訊息,對你來說是無傷大雅的談資,但卻很有可能對另一些人造成嚴重的傷害。

其實要核實一個訊息是否真實非常簡單,只要看這個訊息的來源是不是權威就可以了:資料是不是來自權威部門,有沒有權威的主流媒體進行過報導,90%的假訊息都可以這樣甄別。

比如微博上時不時會有人釋出某個名人的死訊,竟然也會動輒形成成千上百的轉發。這個時候只要搜尋一下,如果媒體都沒有報導,那百分百是假的,道理很簡單,一個普通的社交媒體使用者,有什麼理由會得到專業媒體都沒有得到的訊息呢?當然,如果這個普通使用者能明確表明自己的訊息來源,比如說他親眼在街上看到、或者他和那個名人的家屬通過電話,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哪些媒體、哪些部門算得上權威,那就只能靠自己慢慢積累了。而媒體自身,也有一個積累公信力的過程。現在社交媒體大號和微信公眾號非常多,希望編輯們都能夠以專業媒體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提高判斷力,善用、慎用自己的影響力,逐漸積累自己的公信力。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