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Power bi上手第一個專案財務與人力-劉劉的第一篇學習記錄文章

劉劉同學在學習發表於2020-10-14

資料分析方向初學者學習power bi推薦:

  1. power bi 官網課程
    power bi 官網課程
  2. b站各種免費課程。 ps:此次所做專案參考孫興華課程。

筆記:
雨果·莫雷斯在福布斯網站上說:“資料分析主要是通過從資料中獲得真相和意義,為企業賦能,驅動業務增長。”

part 1: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是企業結合收入、成本、利潤的綜合分析方法,它可以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為企業未來的經營方向提供指引。
收入 = 總成本+利潤 ,盈虧平衡點是收入正好等於總成本的銷售金額,通過計算盈虧平衡點能判斷銷售金額需要達到多少才可以保本。
新建引數,並確定引數最小/最大值,增量。

引數名最小值最大增量
銷售折扣0.410.01
進貨折扣0.10.60.01
銷售扣點00.40.01
員工提成係數0.010.050.01
銷售金額(萬)51001
員工數量1201
月租金(萬)01001
人均固定工資10005000100
水電費5005000100
其他固定費用010000100

【度量值】:

1.固定成本 = [人均固定工資 值]*[員工數量 值] +[水電費 值]+[月租金(萬) 值]*10000+[其它固定費用值]
2.變動成本 =[銷售額(萬) 值]*10000/[銷售折扣 值]*[進貨折扣 值]+ [銷售額(萬) 值]*10000*[員工提成係數 值]+[銷售額(萬) 值]*10000*[商場、平臺銷售扣點 值]
3.總成本 = [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4.淨利潤 = [銷售額(萬) 值]*10000-[總成本]
5.淨利潤率 = divide([淨利潤],[銷售額(萬) 值]*10000)

盈虧平衡時,銷售金額=總成本銷售金額=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銷售金額銷售扣點+銷售金額員工提成係數+銷售金額/(銷售折扣*進貨折扣)
即【盈虧平衡銷售額】:

盈虧平衡銷售額 = DIVIDE([固定成本],1-[銷售扣點 值]-[員工提成係數 值]-DIVIDE([進貨折扣 值],[銷售折扣 值])

視覺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卡片圖/切片器
2.暫不考慮稅收。可補充考慮毛利金額,毛利率。

商品毛利率 = DIVIDE([銷售折扣 值]-[進貨折扣 值],[銷售折扣 值])
商品毛利 = [銷售額(萬) 值]*10000*[商品毛利率]

分析:
1.盈虧平衡在於把握收入(銷售金額),成本和利潤之間的關係,將收入,成本和利潤構成因子層層細分,將其中可以改變的點做為變數,通過引數功能自主調整變數值,即可在模型基礎上分析經營方面可能做出的提升點。
2.這個模型針對租金,扣點方式的店鋪均適用,租金店鋪將扣點設定為0。扣點店鋪將租金設定為0。如果是電商,需要兩種方式結合,扣點和租金分別設定相應值即可。

part 2:利潤表分析

資料獲取:新增連結描述財務資料-利潤表
1.匯入資料
Power query:資料處理(修改屬性列的資料型別,空值處理等) 逆透視資料列,合併查詢引用索引
2.新建單位表,新增度量值顯示金額

顯示金額 = IF(HASONEVALUE('單位'[顯示單位]),DIVIDE(SUM('02 利潤表分析'[金額]),VALUES('單位'[分母])),SUM('02 利潤表分析'[金額]))

視覺化-指標資料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兩個切片器:店鋪 顯示單位
2.金額與顯示單位繫結,顯示單位設定唯一選,金額與顯示單位中的分母相除。當切片器末選中任何值時,按照原金額顯示(即單為元)
3.矩陣錶行:科目(按索引排序)/列:年 /值:顯示金額

基礎度量值設定,使用calculate加條件的方法:營收/營業總成本 /營業成本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淨利潤 。
設定率值相關度量值:營業成本率 /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 /淨利潤率
【不同店鋪由於規模結構不同,成本,費用等指標直接比較沒有實際意義,換算成率值後才可以進行有效分析。可類比數學中的標準化,歸一化。】

視覺化-店鋪經營指標變化分析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切片器/卡片圖/簇狀柱形圖/折線圖/矩陣
ps:切片器注意年份的型別
分析:可通過選定店鋪與年份區間,直觀展現該店鋪歷年的經營利潤的走勢變化情況。

計算同比

去年金額 =
VAR LastYear =
SELECTEDVALUE( '利潤表'[] ) - 1 
RETURN
CALCULATE ( [顯示金額], '利潤表'[] = LastYear )
同比_修正 =
IF (
SELECTEDVALUE( '利潤表'[] ) > 2010,
IF ([顯示金額] > 0&& [去年金額] < 0,"P",
IF ( [顯示金額] < 0 && [去年金額] > 0, "L", DIVIDE ( [顯示金額] - [去年金額], [去年金額] ) )
),
BLANK ()
)

視覺化- 各項指標的同比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分析:
當本期淨利潤為負值、去年同期利潤為正值時(+到-),顯示L,表示由盈利轉虧損當本期淨利潤為正值,去年同期為負值時(-到+),顯示P,表示本期扭虧為盈。

part 3:人員結構分析

【新建日期表】
日期表 = CALENDARAUTO() # 動態
【新建列】

= YEAR('日期表'[日期])= MONTH('日期表'[日期])
季度 = "Q"&FORMAT('日期表'[日期],"Q")

【度量值】

期末在職人數 =
CALCULATE (
DISTINCTCOUNT ( '員工資訊'[員工工號] ),
FILTER (
FILTER ( '員工資訊', '員工資訊'[入職日期] <= MAX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離職日期] > MAX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離職日期] = BLANK ()
)
)

入職日期在最大日期前,離職日期在最大日期後或為空;

該期間新入職人數 =
CALCULATE (
DISTINCTCOUNT ( '員工資訊'[員工工號] ),
FILTER ( FILTER (
'員工資訊',
'員工資訊'[入職日期] <= MAX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入職日期] >= MIN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離職日期] > MAX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離職日期] = BLANK ()
)
)

滿足入職日期在最大日期前最小日期後,離職日期在最大日期前或為空

年齡 = MAX('日期表'[])-MAX('員工資訊'[出生年份])
30歲以下員工佔比 =VAR SN_Under30 =
CALCULATE ( [期末在職人數], FILTER ( ALLSELECTED ( '員工資訊'[員工工號] ), [年齡] < 30 ) )
VAR SN_All =
CALCULATE ( [期末在職人數], ALLSELECTED ( '員工資訊'[員工工號] ) )
RETURN
DIVIDE ( SN_Under30, SN_All )

視覺化-期末在職人員結構分析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切片器/卡片圖/簇狀條形圖/餅圖/簇狀柱形圖

離職率 = 期間離職人數/(期間離職人數+期末在職人數)
離職率 = DIVIDE([期間離職人數],[期末在職人數]+[期間離職人數])

期間離職人數 =
CALCULATE (
DISTINCTCOUNT ( '員工資訊'[員工工號] ),
FILTER (
FILTER ( '員工資訊', '員工資訊'[入職日期] <= MAX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離職日期] <= MAX ( '日期表'[日期] )
&& '員工資訊'[離職日期]>=MIN('日期表'[日期])
)
)

視覺化-期末離職人員結構分析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分析:自行選擇年份,季度和部門(均可多選)觀察離職人員的表現特徵,進而深層次挖掘員工離職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