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寫本篇的原因很簡單,18年結束了,要給自己及其他小夥伴做下總結;
以前呢,都是自己做總結,圍繞的無非就是對團隊的貢獻
,個人成長
;
但是現在不一樣,需要幫小夥伴做總結,也需要為測試團隊做總結,突然覺得壓力山大,而且也要給優秀同學提名獎項;
因此,就有了本篇的內容,目的很簡單,測試崗在評績效時,到底有哪些維度?
業務測試
測試崗位的分工,粗略分為業務測試
跟測試開發
,兩者因崗位的不同,而要求自然也會有區別,這裡就先聊聊業務測試;
從結論而言,業務測試肯定是第一位的,是產品的基礎,因此圍繞業務會有很多衍生品,比如效能、相容性、穩定性、安全等等,儘管如此,業務測試還是最重要的;
而在業務測試過程,考查的是什麼?
- 思考問題的角度,如使用者角度、測試角度、運營角度;
- 測試基礎知識,比如目的、原則、模型、專案流程、用例設計方法、測試方法和型別;
上面提交到的測試基礎知識,這裡補一下:
知識點 | 說明 |
---|---|
目的 | 發現程式中存在的錯誤、為反饋資訊做準備; |
原則 | 儘早進行軟體測試、所有的測試都要追溯到使用者需求、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跟資源進行完全測試、測試是證明軟體存在問題、關注測試中叢集現象、避免測試的隨意性; |
模型 | V模型、W模型; |
流程 | 需求評審、測試計劃、用例設計、執行測試 |
用例設計方法 | 黑盒(等價類劃分、邊界值)、白盒(語句、判定、條件、路徑覆蓋); |
測試方法和型別 | 按程式碼可見程式劃分(黑盒、白盒、灰盒)、專案流程階段劃分(單元、整合、系統、驗收測試)、按執行過程上花覅需要人工干預(手工、自動化)、其他維度(冒煙、迴歸、隨機、壓力、負載、效能) |
傳統的業務測試,從使用者角度和測試角度思考問題,價值體現在紮實的測試基礎知識、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業務知識的專業性、業務提議的建設性。
隨著敏捷、快速迭代的興起,對業務測試的要求越來越高**,縮小問題範圍、精準定位原因,節約開發耗時**成為業務測試的另一種價值體現。
考核點
如果非要說考核,個人覺得有幾點:
- 工作質量;
- 工作效能;
- 工作積極性;
工作質量
這裡麵包括用例質量、系統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
用例質量,可以用總有效缺陷除以用例總數,得出單位用例的缺陷檢測率,用以考核用例的質量;
系統質量,主要考察有效缺陷質量、缺陷漏測率、有效缺陷比、各級別缺陷比重等指標;
複製程式碼
工作效能
主要考核測試人員整體工作效率;
主要指標包括:
- 設計效率;
- 設計覆蓋率;
- 執行效率;
- 執行覆蓋率;
- 是否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主要考察實際和計劃的偏離度)
積極性
主要考核測試人員溝通、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 測試過程中問題的反饋;
- 解決測試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能力;
- 在專案階段測試完成後的真空期進行測試學習的能力;
- 檢視研發設計文件, 進一步瞭解需求,再進行需求分析和用例設計;
- 各種提高效率的產出,比如流程優化、過程改進、自動化、指令碼、工具等;
- 主動學習測試理論或相關技術;
特別注意
這裡特別說明,不能用bug數量來做kpi,因為不同同學分工不同,產品功能都不一樣,什麼bug數量,bug嚴重度,設計,執行,維護用例的數目都不是合適的考核指標。
另外,如果遇到一個能力差的研發,那kpi絕對是第一的,變相的,測試就希望研發的能力越差越好,同時,亂報Bug的情況會增加,最後可能會影響專案進度;
最終產物
整理下,如下圖,bug數個人不贊成,但實際有不少公司都是有這個指標的,因此還是列出來的,建議不要使用;
站在更高點的角度,就變成這樣:
測試開發
業務測試因為有明確的業務方需求,因為工作成果度量是很明確的,那測試開發崗呢?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測試開發崗核心是提高內部效率,如開發各種平臺,讓資料更清晰、能讓專案各角色更順暢的交付;
測試開發的客戶是內部團隊,因此必須懂/熟悉業務,知道團隊痛點,具備測試跟開發的思維,不然,不為業務服務的工具都是虛的;
節省時間
某同學A每天要花2小時做一件事,如果把這件事工具化,那就能節省該同學2小時,如果有10個同學也需要做這事,那麼這工具就節省了20個小時了;
這個時間怎麼算?常規的做法就是次數 * 耗時;
眼看這個維度是很合理的,jb也嘗試過一段時間,但是最後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指標不好度量,還是上面的例子,同學A的2個小時空閒出來了,還是就需要做其他事情了,其他事情可能會導致他更加忙了,那從專案的角度,比原來更忙了,哪裡算效率提升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這個指標不靠譜了;
另外,工具的推動,也是極其困難的,做工具跟做產品是一樣的,都是一邊迭代一邊優化,如果沒有使用者,這個工具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如何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就需要去推動,花更多的時間在寫文件上、培訓,試點等一系列操作;
次數
一個好的工具,只要能真的解決問題,肯定會有使用者,而且會經常使用,站在這個角度,用次數來做指標,是一個方向;
各種成本
如果這個工具能帶來收益,或者減少支援,比如原來用的是收費第三方應用,現在是用內部的,這部分費用就節省下來了,也是一個指標;
其他
除了次數,還有很多指標:
- 問題發現數,如自動化;
- 工具\平臺穩定性;
- 口碑;
- 需求數;
- 使用情況;
小結
好了,說到這裡,也差不多了,簡單總結下指標吧;
對於業務測試:
- 工作質量;
- 工作效能;
- 工作積極性;
對於測試開發:
- 節省時間;
- 使用次數;
- 問題發現數,如自動化;
- 工具\平臺穩定性;
- 口碑;
- 需求數;
- 使用情況;
就這樣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