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價的理性思考

bestswifter發表於2018-01-03

這篇文章主要聊聊最近很火的一線城市的房價,主要站在剛需的角度來考慮,土豪隨意,屌絲退散。所謂的剛需,大概是指跳一跳能夠得到首付的人群。我不會引用所謂的專家和資料,純粹就是一些個人的思考,覺得有道理可以採納,反對派也不用噴。

既然是聊房子,那無非就兩個問題,跌不跌,買不買。

跌不跌

一線城市的房價會不會跌,各有各的說法。雖然從最近餘額寶的利息,以及股市的哀鴻遍野來看,央行率先進行的縮表已經反映到了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貨幣緊張。國外方面,美聯儲今明兩年的鐵定加息,已經據傳的年底縮表,一旦付諸實施, 必然造成美元迴流。我們知道央行印鈔是以美元為錨點的,每回流一美元,市面上就會登出 7 人民幣,所以流動性趨緊必然是趨勢。

美元迴流會導致外匯儲備降低,而外匯是比房價重要得多得多的存在,我們可以不買房子,但不能不用石油,不吃糧食。在國內資產價值如此之高的情況下,防止外匯流出只有兩種選擇,放棄匯率或者放棄房價。但從最近的一帶一路,以及早前的 SDR 來看,人民幣追求的是國際化,必然要求匯率穩定。而中產嘛,嘿嘿嘿。。。不過倒是也可以匯率房價一起跌,匯率少跌點,分擔一些房價的跌幅。

另外,很多人可能最近都注意到了最近多個城市開始限制備案價格,過高的備案價意味著領不出預售證。上海就更喪心病狂了,直接限制最高售價,新房價格和二手房價格倒掛,導致購房資格一號難求,出現了一個房號賣幾十萬,買到就是賺到的奇觀。然而問題來了,有人思考過政府為什麼要限制售價麼?

有人說這是為了鄭智任務,控制房價漲幅,這一點我不太認可。一線城市早已經進入了存量房時代,二手房交易量非常大, 完全也可以採取限價措施,為什麼偏偏限制一個月賣不掉多少的新房?還有人說是為了防止泡沫,維護金融穩定,這個看法就更荒唐了。難道不限制售價,買方就一定是高槓杆麼,這種擔憂完全可以通過提高首付比例,嚴查貸款資質來完成。

仔細想想,這是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情。新房的售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價,房企的利潤率極為有限。上海出現了每平米私下漲一萬的現象,也就是說新房價格至少是低於同地段二手房一萬元以上,這麼做的直接後果是開發商虧本。什麼,你說虧本就不買了?對不起,ZF 對領出預售證以後捂盤惜售的現象向來都是嚴查。所以說就算虧本你也得賣。於是限價的行為,可以概括成 ZF 動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而結果是開發商直接背鍋,購房者有一定的收益。

什麼,你覺得 ZF 做了一件造福於民的好事?拿衣服啊,哪有 ZF 利用行政手段,強行干預市場,讓賣方吃虧來造福買家的好事啊。那這麼做的目的就很明顯了,一定是對 ZF 自己有好處。什麼好處呢,反正我不認為是政績或者金融風險,倒有可能是維穩。

要知道歷次房價下跌,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售樓處了,被打被砸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遊行抗議。舉個例子,現在二手房賣 8W,政府限價 6W5,然後一年後跌到了 6W4 或者 6W6,購房人似乎無 fuck 可說。反正當時買的也不虧嘛,如果是 8W買的呢?

再換個角度考慮吧,如果 ZF 覺得 8W 的房價是合理的,它憑啥非要干預價格, 定成 6W5 呢?你有見過吃不起豬肉,所以 ZF 給豬肉限價,看不起病,ZF 給藥費限價的情況麼?

所以,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線房價必然會跌的,如果你看到了 ZF 限價的情況,用限價和市場價的差值,除以市場價大概就是跌幅了。如果沒有限價來參考,個人猜測在 15% ± 5% 吧,畢竟去年買入的很多也是剛需,再怎麼跌都會咬咬牙自住的,一旦跌得太多,稍微放鬆點限購,全國各地都是接盤俠。

買不買

既然知道要跌,那現在肯定是不會買了,但真的跌了以後呢,比如跌了 10%,買不買呢。不急,慢慢分析。

有些人會說,錢會越來越貶值,現在不買以後就不值錢了,比如多少年前,哪裡哪裡的房價才一萬多,甚至幾千塊。這是歷史,沒有錯,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的貨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了,過去翻一倍容易,如今再翻一倍試試呢,分分鐘讓你好看。早些年貸款的人會發現,當年的月供現在已經非常輕鬆,所以他們認為即使現在買完房以後月光,過幾年生活也會好起來。但這是建立在貨幣放水,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的。有條件的人不妨問問美國、德國、英國、日韓等已開發國家的居民,他們的收入在過去十年中的漲幅。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中等收入陷阱,陷入其中的後果就是經濟滯漲,收入增加緩慢。難道你們真的會相信世界第一強國美帝經濟一直是 1% 的增速,然後天朝常年 6%+,最終實現反超的童話?

還會有人說,一線城市資源集中,醫療、教育、工作、娛樂環境好,機會和資源多。這人吶,最怕的就是不動腦子,人云亦云,我來挨個分析下。

醫療

這是最荒唐可笑的,難道買房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就醫麼,誰願意天天往醫院跑。隨便找一個二線城市來和北京比,恐怕也只有高階醫療存在差距,然而且不論得什麼癌症的機率是多大,就算是得了這種凶險的疾病,怕是北京的醫院也很難給你續多久了。更何況,小病二線治,一生最多一兩次的大病去北京也沒啥問題。

教育

教育很有迷惑性,很多人打出的七號是北京的教學質量有多優質,升學率遠高於其他地區。但首先,除了確實很高的教育質量以外,如此高的升學率是建立在 18 年前的出生率和現在的錄取率的基礎上的。但凡覺得北京錄取率高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05 年以後的北京人口流入,然後對比一下今天的出生率和 18 年前的出生率,然後應該就能想象得出 18 年後的高考競爭壓力了。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北京所謂的優秀教學資源,僅僅集中在東西城和海淀,僅有的一些優秀學校無不被達官顯貴們佔據。作為底層人民的網際網路屌絲們,如果子女不幸落到什麼昌平、豐臺的野雞學校,基本也就告別 Top2 了,升學率遠遠比不上二線省會。就以我的高中為例吧,南京排名第二的高中,每年六七百考生,30-40 個清北,比 4000 出 100 的衡水不知道強到哪裡去,哦對了,素質教育,下午四五點放學哦。

娛樂

我住在新龍城,一個生活氛圍濃厚的地方, 樓下小吃遍佈,不遠的地方就是大型商場和超市。從高階的將太無二、多樂之日,到中產的呷哺呷哺,DQ,還有屌絲的快餐店一應俱全,按理說相當繁華了。直線距離很近,大約一公里多吧,然而事實就是走過去要二十多分鐘,來回將近 50 分鐘。如果是換做二線城市的郊區呢,開車二十分鐘足以去到很多地方了。

至於什麼景點,敢問在北京的各位,長城去過幾次,是不是平時沒空,節假日去只能看人,雖然同在一個城市,但總歸不太方便?

資源

用資源說事也是一個很搞笑的理由。沒錯,帝都、魔都確實有很多資源,但這和網際網路屌絲們又有幾個關係呢。相信這篇文章的讀者絕大多數都是碼農,你一個只會敲鍵盤的普通智力勞動者,既不是知名作家、演員、學者,又不是達官政要,能用上幾個資源了。但凡外國元首到訪,革命前輩去世,重要活動會議開幕,封路限行倒黴的是誰?

工作

工作這件事情比較複雜,很多人認為離開了北京沒有對口的工作,所以這到底是北京太高階,還是自己的能力太低呢?關於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發展,下一篇文章會詳細分析,這裡就不贅述了。

以上觀點相當主觀,主要是以我這種年輕死宅的視角看問題,所以不要求任何人同意我的看法,但真的建議各位讀者,不要人云亦云,最重要的獨立思考,想明白自己關注的是什麼。

三個三

另一種極端思路是去所謂的衛星城,高鐵城買房。當然了,最近火車上聽有人說秦皇島要成為小香港,房價一年翻一倍,還有一些沒落城市比如瀋陽等放假異常上漲,呵呵,快去接盤吧。

很多環京樓盤,甚至是唐山、保定,都主打高鐵通勤的概念,也就是坐高鐵上下班,用市區和遠郊的房價差來抵消高鐵通勤成本。我本人舉雙手反對這種做法,因為這不過是另一個版本的租房過一輩子。人家市區的房價隨著經濟的發展會水漲船高,而郊區的漲幅非常慢,高鐵通勤的費用永遠是負債,是負的現金流,而且通常這種地方並不具備工作價值,僅僅是比租房面積略大一些罷了。

用我個人的理論來分析,購買衛星城需要滿足三個三的要求,也就是

  1. 價格不到市區同價位房屋的三分之一
  2. 單程通勤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鐘(北京放款)
  3. 單日通勤價格不超過 30 元

還是以北京距離,西二旗回龍觀的房價普遍在 6W 以上,這就意味著衛星城 2W 或者更低的房價會具備價效比。通勤時間不僅對公司、家的位置有要求,對通勤方式也有要求,由於坐高鐵還有進出站的耗時,普遍耗時都在一小時以上,就很難接受了。單日票價 30 元的話,一家兩口一個月的開銷大概是 1200,日積月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30 元是什麼概念呢,我家到南京的高鐵是 22 分鐘,距離 70km,單程票價 29 元。也就是說做高鐵通勤的想法並不現實,唯有城際輕軌勉強可以考慮。

以上三個三原則沒有科學依據,僅是個人看法,同樣適用於二線城市的郊區。

總結

北京的房價從 15 年底至今大概已經翻了一倍,即使將來下跌 10-15%,價格依然很高。國家政策明擺著是控制人口,把人口往二線城市趕,恐怕對於還沒有上車的同學來說,順應時事,早日在二線佔坑才是正道。未來的格局,大概率是政策上的人口流動固化,以及交通上的通勤方便,交通網路形成,城際之間交流逐漸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