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門吊上,看到破浪而來的智慧時代

naojiti發表於2020-08-17

不止一位讀者問我,為什麼都說“5G改變社會”,但在日常生活裡卻似乎沒有太多感覺?

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一在於,4G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效應造成了社會生活的協同改變;而5G To B的呈現方式並不是一場群體狂歡,而是對一個個行業、崗位,產生長期、深刻、甚至永久的改變。如果說,4G就像一條大河,呼嘯而過席捲生活;那麼5G更像是海,寧靜深邃卻暗藏產業鉅變的契機。

5G改變社會的風景,可能不在每個人都能看到的顯眼位置,而是在礦山深處、工廠流水線上、金融機構的一串數字裡。或者,海邊港口忙碌的龍門吊上。

很多小男孩都有過同樣的夢想,想爬到工地、碼頭的吊車上看一看,想操作那個大傢伙提起千斤重物。今天,如果你爬上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的龍門吊,看到的可能不僅是風光旖旎的海浪和碼頭,還有一個洶湧而來的智慧時代。

在與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的合作中,華為與合作伙伴一起,通過5G技術,幫助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實現了全過程無人化、自動化的龍門吊改造升級。在眾多數字化技術+港口案例中,這可能是最清晰直接展現5G價值如何與港口產業融合的一例。

浙江省海港集團作為國內第一家集約化運營管理全省港口資產的省屬國有企業,旗下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達11.19億噸,是目前全球唯一年貨物吞吐量超11億噸的超級大港,並連續11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與華為在5G時代的攜手,顯然對於港口行業來說,具有廣泛的示範推廣價值。

讓我們佔據一個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龍門吊上的獨特位置,從那裡眺望出去,是智慧碼頭在中國廣袤海岸線上的產業前景,是以5G為代表的新聯接如何改變產業、改變行業,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探索和追尋。

海潮聲裡,是智慧時代正破浪而來。

“藍領”變“白領”:關於龍門吊的故事

說起礦山、油田、港口這些地方,在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待遇很好,但工作太過辛苦。

傳統的龍門吊操作司機,就是這個印象的例證之一。我們都見過碼頭上聳立的橋吊和龍門吊,通過這些重型裝備和集卡,碼頭可以實現集裝箱在堆場和船舶間來回運輸,從而讓碼頭可以吞吐來自全球各地的貨物。而龍門吊操作司機不僅要每天爬到高處作業,還需要每天10-12個小時,用90°角向下俯視操作重型機械,並保持全神貫注。這個崗位不僅對視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同時也非常容易患上相關職業病,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而如果能把龍門吊變成遠端操作,操作人員不再需要爬上爬下,風吹日曬,並且長時間俯視作業,那顯然能為這一崗位的工作體驗與工作效率帶來巨大的提升。

早在2015年,梅山港區就開始探索龍門吊的遠端操作技術,並於2016年在兩臺橋吊,一臺龍門吊上部署了遠端操控體系。到2018年,梅山港區的遠端龍門吊操控開始進入2.0階段,在8臺橋吊和24臺龍門吊進行遠控自動化的擴大應用。

目前,梅山港區的28臺橋吊中,可遠端操控裝置佔據了10臺;93臺龍門吊中,遠端操控裝置佔到25臺。這個數量與比例毫無疑問能達到國內第一,或許在全球也是領先的。

寧波梅山島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經理胡旭程認為,龍門吊的遠端操控帶來了一系列好處,其中最顯著一點就是改善了操作人員工作環境,讓這個職業從“藍領”變成了“白領”。

相比於傳統操作模式,遠端操控下龍門吊司機只需要在乾淨舒適的操作室裡,觀察螢幕,操作手柄就可以完成作業。這極大降低了工作的綜合挑戰性,保障了司機的人身安全。同時,遠端操控也極大提升了龍門吊司機的工作效率,原本一名司機只能同時控制一臺裝置;而在遠端模式下,司機可以控制所有的龍門吊,司機與龍門吊的配比為1:3或者更多,作業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

毫無疑問,遠端操控龍門吊對於港口的作業效率、安全保障,以及改善員工工作環境與身體健康,都有著較大的價值。而在這場產業升級中,忙碌於港口中的技術人員很快發現,5G是未來之路上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5G To 港:當時代潮汐拂過梅山港區

為什麼龍門吊需要5G?

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先從龍門吊本身的工作方式說起。從動力源上區分,龍門吊有電動力與燃油動力、混合動力幾種。其中燃油動力和混合動力的優點,是可以在碼頭中“滿場跑”,去不同的地點完成工作,顯然這在碼頭中不可或缺。那麼就像電腦一樣,能夠移動的龍門吊自然也不能再被固定網線所牽絆。所以在新增遠端控制系統時,一定比例的龍門吊必須使用無線網路來實現訊號通訊。

在不少龍門吊必須採用無線網路這一前提下,就會發現在傳統的無線網路環境中,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比如龍門吊遠端操控需要相當大的上行頻寬,而傳統的無線網路中並不具備這種網路特性。特別是遇到極端天氣、訊號死角等問題,龍門吊容易出現訊號中斷問題。在作業繁忙且極端天氣多發的碼頭,這樣的無線通訊情況顯然不能滿足產業長期需求。

另一方面,既然司機是在遠端操作龍門吊,那麼接收現場情況,就需要通過音視訊裝置將現場資訊進行回傳。而高清攝像頭等視訊裝置,也需要比較大的通訊頻寬,這也是傳統無線網路很難承載的。

而網路的代際,恰好可以契合龍門吊遠端控制的產業需求。同時具有大頻寬、低時延、廣聯接三種特性的5G網路,與上行頻寬需要超過常規網路、聯接裝置眾多、傳送任務複雜的龍門吊遠端控制,乃至智慧港口需求高度契合。所以在2019年年底,浙江省海港集團與華為、浙江移動、振華等企業開始了5G+龍門吊遠端控制的合作探索。2020年初,四方簽署了合作協議。到目前為止,梅山港區已經有6臺龍門吊實現了5G通訊,整體效果令人滿意。

梅山港區上的5G+龍門吊遠端控制,是國內第一例實現的相關產業探索。尤其在摸索碼頭自動化專網應用領域,起到了價值深遠的示範意義。

龍門吊司機鄭孟寅回憶5G帶來的改變時提及,5G網路之前會出現龍門吊操作卡頓的現象。當時技術人員也想了很多方法來解決,但一直沒有明顯起色。而5G網路應用之後,問題有了明顯改善,讓他印象深刻。

5G To B的價值,或許就藏在這樣一個個案例中,用沁潤的方式改變著一個又一個行業與崗位。你可能日常不會注意到改變的發生,但如果仔細算一筆賬,或者親身聽聽一線執業者的故事,才會驚覺改變如此之大。

而在5G To B的的產業邏輯中,絕不是技術與產業放置在一起就會天然結合,而是需要力量去推動、探索和反覆嘗試技術與產業的融合——這就是懂行的力量。

懂行,懂港,懂數字之海的未來

無論是5G、AI、雲端計算,亦或其他數字技術,在融入行業的程式中,其過程往往比外界以為的更辛苦、複雜,並且高度依靠ICT供應商與產業使用者的溝通磨合。

胡旭程回憶,在與華為合作5G+龍門吊遠端控制的過程裡,記憶最深刻的是非常艱苦的測試條件。當時正值寧波的冬天,測試人員在碼頭上進行了連續整夜的測試。而在碼頭上測試,就只能住在半個集裝箱裡。一遍遍的測試之後,遇到問題馬上想辦法解決,最快速度拿出新方案、調配新裝置。我想,應該很多討論智慧港口的廠商,都沒有把寒冬裡整夜駐紮在碼頭集裝箱裡作為題中之義。那他們可能還沒有真正去嘗試理解這個行業,理解港口和碼頭的真實環境與產業執行——懂行與否,差別或許就在這裡。

在5G+龍門吊遠控的合作過程裡,華為人給碼頭工作人員留下的另一個印象是求知慾非常旺盛,他們對不瞭解的裝置、生產流程、整體環境充滿了好奇心。在不斷與碼頭的溝通學習中,華為人很快深刻融入到了碼頭這個特殊行業、特殊場景。在懂這個行業基礎上,發揮出ICT技術固有的優勢,甚至探索性完成了眾多工作,將碼頭需要與技術供給間建立了新的聯接。

這些艱苦奮鬥、敏而好學的剪影拼湊在一起,就是上面所說“懂行”的力量。6月22日,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釋出了“懂行”形象,同時宣佈“懂行·專注於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一全新理念,凸顯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通過提供專業的行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助力客戶創造數字化轉型實際價值的決心。深刻理解行業、融入行業,躬身入局的華為“懂行”邏輯,恰是今天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入千行百業,實現新基建目標的必經之路。

目前,華為已經與浙江省海港集團產生了多方面的合作探索,在深刻理解這個全球第一大港的過程中,摸索出智慧港口的多種合作方式與實現軌跡。比如基於華為雲+邊緣智慧+5G技術、聯合夥伴端側智慧裝置,華為助力港區建立了疫情立體防控體系,全面保障疫情後港口的復產復工;比如華為幫助港口建立了視覺化融合指揮中心專案,幫助港口實現數字化升級轉型,實現港口指揮效率全面提升;又比如航運交易所航運大資料中心平臺專案,通過雲+大資料的平臺優勢,實現對航運交易資料的全面視覺化,幫助“一帶一路”貿易的數字化升級。

當港區的數字海洋與覆蓋了地球70%以上面積的海洋在這座港口交匯,一條破浪而來的智慧港口之路,就呈現在了世界眼前。

5G時代,且令海波平

在今天,智慧港口的建設正處在多重社會價值、產業價值的交叉核心。無論是新基建與交通強國的政策趨勢推動,還是港口智慧化、數字化升級對持續對外開放、發展“一帶一路”貿易網路的重大社會意義,以及港口本身作為5G、雲、AI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入產業,提升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標的。綜合來看,在5G時代智慧港口的戰略位置正在日益得到突顯。

2019年11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應取得重要進展,主要港口綠色、智慧、安全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地區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專業化、規模化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全國港口發展水平整體躍升,主要港口總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若干個樞紐港口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引領全球港口綠色發展、智慧發展;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個世界級港口群,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這一系列發展規劃可以說是給智慧港口發展指明瞭發展方向。而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如何在今天一個個環節、一個個崗位、一個個裝置中探索智慧港口升級的可能性,印證產業標準,形成可廣泛推廣的產業模組,是中國建設世界一流港口三十年大計在今天的起始點。

而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的意義,恰在於各地方、各產業深度結合,尋覓技術+產業的融合方式,以“懂行”的發展邏輯探索數字技術與行業需求的融合可能。

以華為幫助梅山港區提升裝置自動化水準的案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新一代數字技術與港口碼頭的需求融合時,有三點應該是貫徹始終的智慧港口發展邏輯:

· 需要儘量發揮5G、AI等新技術的價值,幫助港口碼頭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解決核心問題。

· 技術供應鏈需要去關注港口存在的真實問題、真實的生產流程與整體生產環境。在作業流程複雜、技術體系獨特的港口場景中,找尋具體而微的突破點,實現數字技術與港口從點到面的深度融合。

· 技術升級必須與港口現有產業基座、發展規模結合,對現有產業體系進行最大限度利用,從而推行綠色、可持續、長期演進、成本可控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而之所以能夠得出智慧港口的一系列產業邏輯,並不是建立在理論和技術的探討上,而是根植於智慧港口的實踐,建立於港口行業專業人士與ICT技術供應鏈的彼此瞭解與深度合作。這正是華為中國生態之行的價值,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地方、各行業對新技術的迫切需求、對新產業機遇的認同和支援,以及對個性化數字升級需求的呈現。這些內容要求華為去更多理解行業、理解地方,理解每一個崗位的發展訴求和轉型可行性。

這條內化的、具體的“懂行”,才是5G時代技術大變局的真正風景。如果沒有人在碼頭邊集裝箱裡徹夜堅守,如果沒有人爬上高高的龍門吊上察看,如果沒有人嘗試將5G、AI、雲帶入一個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可能不會看到那樣的風景。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探索和嘗試,我們才有可能見證一個不一樣的5G To B時代。一個海波平、貿易興,智慧航船馳騁在萬里數字之海上的新時代。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1244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