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Google連續多年蟬聯最佳僱主,成為年輕專業人士最嚮往的地方,Google也已經成為搜尋的代名詞,那麼Google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如何使Google成為業界巨頭的呢?《商業週刊》網站歸納出了兩人使用過的13大奇招,現列舉如下:
1. 沒有憑第一印象選擇合作伙伴
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錯誤的。如果佩奇和布林憑第一印象來判斷對方的話,那Google永遠不可能誕生。
1995年,在史丹佛大學博士生的一次遊覽校園活動中,布林是佩奇的嚮導。整個活動中兩個人都在不停地鬥嘴。儘管如此,兩人發現他們都在為同一個研究專案工作。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論文《剖析大型超文字網頁搜尋引擎》成了建立Google的基礎。
2. 兩人沒有嘗試開公司
不是尋找公司開始職業生涯,而是找到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佩奇還在史丹佛大學的時候,就被網頁搞得十分困惑。大部分網頁都有前進連結,這很好操作,但是每頁上卻沒有後退連結,佩奇就進行反向工程,找出這些後退連結。這一專案就是BackRub——Google的雛形。《成名之前的Google:史丹佛大學期間的Backrub原貌 》
佩奇和布林一直在研究這個編外專案,但並不急於將它轉化為公司。他們當時只想完成自己的博士論文,但這個專案的發展非常迅速。最終,它每天可以收到1萬個搜尋請求,兩人的三張信用卡被刷爆,佩奇和布林決定開創Google。
3. 利用使用者進行營銷
如果你打造出了一款好產品,使用者會很樂意談論它。
布林在2000年表示,Google實際上是仰仗使用者進行營銷。Google的口碑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使用者口口相傳。這對Google幫助極大。自1998年Google創立以外,使得Google的月流量以20%的速度增長。2009年之前口口相傳是Google主要的宣傳形式,隨後它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電視廣告。
4. 非常重視研發
Google追蹤一切,做決定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資料和直覺結合起來。
2000年,Google有150名員工,但半數以上都是工程師和研發人員。布林表示,Google在研發方面投資巨大。工程和研發的聯絡很緊密,開發人員做研究,研究又會影響到開發人員。
在研發上的大量投入,使得Google可以進入搜尋行業以外的領域,包括LBS應用和無人駕駛汽車等等。
5. 不作惡
權利越大責任越大。
Google控制著大量資訊資源,並努力承擔起社會責任。在1999年的一次採訪中,佩奇表示,搜尋引擎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決定了他們會去看哪些資訊。
Google處理各類資訊。不管Google做什麼,總是有人不高興,但Google必須作出決定,否則就會有無休止的辯論。有些問題很清楚。當問題不太明確並有分歧時,Google必須打破僵局。Google一直試圖明確定義,做正確的事情、合乎道德的事情。簡單地說就是不作惡。
6. 要做到最好,錢不是唯一
只想著錢是很難開發出一款偉大的產品的。從一開始,布林和佩奇就決心做到最好,而不是想著賺錢。
1999年布林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他沒想過Google要和AltaVista或Excite並駕齊驅、Google的目標更為積極,是要和雅虎、亞馬遜或美國線上相提並論,Google希望在搜尋市場上獲得頭名。布林認為這一目標很快可以達到。沒有必要把眼光放低,只要做正確的事就能超過別人一大截。
佩奇2006年在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也表示,如果他們只想著錢的話,那老早可以賣了公司,去海灘上曬太陽了。
7. 做出令人擔憂的決定
當人們瞭解到Google會掃描Gmail郵件,以便使廣告投放更有針對性時,他們嚇壞了。現在,有針對的投放廣告成了首選,Google也通過掃描使用者的個人資訊賺取了數億美元。
布林和佩奇從未害怕與公眾監督作鬥爭。談到郵件掃描時,布林表示,人們剛開始非常擔憂,但實際上沒有必要。廣告只會關聯使用者正在閱讀的內容,Google不會保留使用者的郵件或是進行窺探,任何資料都不會洩露。Google需要保護郵件和使用者隱私。一旦掌握了人們的郵件,行事就必須非常小心。Google就是這樣。Google處理電子郵件的人都應負起這個責任。
現在,Gmail被認為是網路上最好的電子郵件提供商。
8. 產品不“黏人”
許多企業都會竭力將客戶留在自己的網站上,或讓客戶儘可能的使用自己的產品但Google的做法相反。它希望使用者能夠快速搜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然後離開。
佩奇表示,Google很高興送使用者到其他網站。實際上,這就是關鍵。入口網站的策略是擁有一切資訊,它們的搜尋引擎根本不需要提供最佳結果,它們提供的是門戶結果。Google一直試圖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9. 讓Google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人們需要某種產品,他們就會對這種產品非常忠誠。
佩奇表示,Google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牙刷一樣。
10. 讓外人覺得Google很混亂
Google以量化一切而聞名。
佩奇也說他們的管理風格是“臨時憑感覺碰運氣”,但施密特告訴《時代週刊》,Google想讓人覺得它不受控制,非常混亂。但實際上公司很有秩序,這是Google的祕密。
11. 獨特的公司文化
讓Google員工心動的不僅是醫療和牙科補貼。摩托車、自行車和玩具在Google總部隨處可見。佩奇表示,Google一直在考慮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和有意思的一面。Google花了很多時間打理辦公室。Google的辦公場所更像是個大學校園。
12. 告訴員工公司發生的事情
特別是最初幾年,Google的發展非常迅速。布林和佩奇發現,這種增長需要好好留意。員工也需要不停地充實自己,以增加歸屬感。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布林和佩奇在Google開辦了名為“感謝上帝,今天是週五”(TGIF)的派對。佩奇表示,當時公司有50人,公司在每週五下午開派對,每個人都會得知這一星期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情。但Google僱員數達到1000人時,開這樣的派對變得困難,但員工依然可以收到每週關於公司情況的簡報。
13. 增長停滯,果斷換帥
今年1月,Google執行長施密特下臺。很多人推測這是Google增長停滯所導致。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分析認為:以前是三個人做決定。現在為了迅速決策,只需要一個人做決定,這個人就是佩奇。
Via:搜狐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