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系統

發表於2011-06-03

經常有人被我問到“你用什麼瀏覽器”時的答案是:傲遊啦360啦,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瀏覽器,從技術角度講,充其量只是在IE瀏覽器上加一個殼罷了。在國外,殼瀏覽器是以“皮膚”的形式存在,純屬為了美化瀏覽器而用。但在中國,殼瀏覽器成了一門生意。奇虎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非來自那個由於一場商戰而赫赫有名的安全衛士,而是來自於360瀏覽器(它有兩個版本,分別以IE和Chrome為核心)。

早期的殼瀏覽器,比如MyIE,主要收入來自於搜尋引擎——因為當時的搜尋引擎正處於市場份額激烈爭奪的階段。在MyIE介面上,右側就由一個可以直接敲入關鍵字的框,一個回車,就可以在頁面上獲得搜尋結果。至於到底採用哪個引擎,使用者可以自選,但MyIE也做了預設設定——這個預設設定就是錢眼,哪家願意給的錢多,哪家就會成為預設設定。

殼瀏覽器發展到今天,已經隱然有“網際網路入口”的感覺。在殼瀏覽器上,存在著大量的“預設設定”,這些預設設定引導著不願意太過費事的使用者到達網路上的應用。殼瀏覽器甚至有可能超越Hao123這種頁面導航,因為後者到底是使用者需要進入到一張頁面才能到達其它地方,而殼瀏覽器直接就讓你在瀏覽器按下某個按鈕去往某處。

殼瀏覽器早期的參與者一般都是小團隊,但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騰訊。騰訊出品過一款名為“Tencent”的瀏覽器,和QQ捆綁在一起下載。但這款瀏覽器的應用卻沒有隨著QQ的火爆而火爆起來。到了今天,騰訊依然提供QQ瀏覽器和TT瀏覽器(tencent的更新版本),但在殼瀏覽器市場上,騰訊有那麼點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味道。

而騰訊最近釋出的Q+平臺,則被我視為一種“殼系統”的東西。其實數字江湖裡,不乏聽到某個國內數字巨頭在開發作業系統的傳聞,但老實講一句,作業系統遠遠比瀏覽器複雜——比如說,瀏覽器幾乎不用考慮硬體適配問題,但作業系統在即插即用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可能不考慮這個——以國內數字公司到今天沒有拿出過一款像樣的真正的瀏覽器的實力,我根本不看好它們埋頭做作業系統的前景。而這種“殼系統”,未嘗不是一個不錯的可以迅速變現的選項。

和殼瀏覽器相同的地方在於,殼系統對底層技術要求不高。通過對系統桌面的改動以滿足很多人對花裡胡哨的桌面的需求,加上一個類似“軟體下載”的功能以滿足大量小白使用者不曉得去哪裡下軟體,簡化軟體安裝過程,更直接地讓使用者使用到安裝過的軟體,這些事兒,對於深諳國人人性的國內數字公司,實在是他們的所長。而這些投入不大的工作,見效又很快:可以迅速成為入口中的入口,你用一個瀏覽器還不得在系統基礎之上?

只是有一點,基於IE的殼瀏覽器微軟不聞不問,不代表商業公司對windows改造一番微軟同樣會不聞不問——這裡存在著潛在法律風險。不過,chrome系統作為一款開源系統,風險就小得多。事實上,在手機領域,諸個手機裝置廠商,都在做類似殼系統的事,比如摩托羅拉,比如HTC。雖然谷歌對android的過於開放已經產生了警惕,android3.0(即蜂巢)將可能不再支援定製化介面,可chrome系統未必會這麼做。

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Chrome系統非常象一座毛坯房,該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配套完畢,只是不適合普通人居住(建築藝術家例外)。在這之上,大搞裝修工程,做一個“安全系統”,不僅可以滿足使用者的傻瓜化使用需要,同時,又相當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生意。而即便是windows,國外一款用於桌面美化的windowsblinds收費軟體,可以把win桌面完全“裝修”成蘋果MAC的樣式,也沒聽說過微軟要告它。

原文:魏武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