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箱子發表於2020-08-10
缺點是存在的,但有些服務到了可以商業應用的程度。
提到雲遊戲,可以說是近年來商人們爭相追逐的一個風口,2020 年甚至被某些從業者標榜為“雲遊戲元年”。且不說這個頗具即視感的稱號準不準確,確實有不少公司開始佈局相關業務。海外市場有大名鼎鼎的谷歌 Stadia、微軟 xCloud,而國內的三大網路運營商,似乎也想趕在 5G 普及前做一些文章。

在今年 ChinaJoy 開展的第一天,包括完美世界、盛趣、西山居在內的十幾家公司,就在會場隔壁的酒店裡搞了個“全球雲遊戲產業聯盟”的成立啟動儀式,阿里雲遊戲也是把橫幅拉得到處都是,陣仗特別大。

但我對雲遊戲這種內容形式一直持比較保守的態度,畢竟吹得天花亂墜都比不上自己一試。於是大概花了兩天時間,我基本上把 ChinaJoy 展館中的雲遊戲玩了個遍,算是整理了一份粗略的體驗報告。

CJ上的五家雲遊戲體驗如何

如果從展出規模來判斷各大廠商對雲遊戲的投入程度,那麼順網應該是其中最捨得折騰的,隔著老遠都能看到“渣渣電腦、擺平大作”的巨大廣告,幾十臺裝置旁邊來往的人群同樣是絡繹不絕。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順網主要依託網咖起家,號稱有著 70% 網咖行業市場的佔有率。可能正因如此,他們的雲遊戲軟體頗有網咖服務系統的味道,一眼就能看到塞滿充值續費、計時和網路監控按鈕的懸浮窗。

但“順網雲玩”卻是一個正兒八經面向電視、PC 和手機三端的跨平臺服務。只是因為還沒正式上線,目前軟體的功能比較簡單,雙擊庫裡的圖示便能直接開啟遊戲,並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東西。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順網雲玩

從現場試玩來看,遊戲庫中包含許多熱門大作,從《只狼》《黑魂3》《街霸5》,到《血汙 夜之儀式》《精靈與螢火意志》《空洞騎士》。不過,當我問及身邊的工作人員有沒有獲得開發商或者發行商的授權時,對方給了個比較意外的答案:

“這些內容只是讓你提前感受下雲遊戲的味道。”

追問下來,原來是授權的事情還在談,已經確定好的遊戲只有三款,而且都來自國內不太知名的中小型開發商。我不自覺將餘光瞥向旁邊網頁上“內容多,涵蓋熱門 3A 遊戲”的宣傳標語,頓時感到有些尷尬……

拋開這些不說,“順網雲玩”給我帶來的體驗卻是令人滿意的。在有線網路連線的電腦上,《只狼》能夠穩定跑出 1080P/60FPS 的水平,很少出現掉幀和畫面降質的情況。唯一的缺點,似乎就是每款遊戲都有 2~3 分鐘的“預熱”時間,幀數會從 30 來幀慢慢往上漲,最後到達 60 幀的穩定狀態。

用無線網路連線的手機端體驗就不怎麼樣了,雖然配備外接手柄解決了按鍵對映的問題,操作起來還算舒服,但或許是因為場館裡的訊號太差,遊玩過程基本是“三步一卡、五步一頓”,軟體也不斷提醒需要降低畫質來提高流暢度。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國內的雲遊戲大多是趕著 5G 風口,對網路有一套說低不低、說高不高的要求。“順網雲玩”就分了三檔:2K 144FPS/300Mbps、1080P 144FPS/100Mbps、1080P 60FPS/50Mbps。

倒不是說速度慢點的網路不能玩,只不過必須從畫面和流暢度方面擇一犧牲,核心玩家難以接受。

而在內容庫方面,中國移動的“咪咕快遊”反而特別誇張,軟體列表裡有 398 款遊戲,包含大量知名 3A 作品。

諸如《泰坦天降2》《荒野大鏢客:救贖2》《戰地5》《底特律:化身為人》,也不乏獨立遊戲《武士刀 零》《空洞騎士》,甚至還有打了“潘德預言”MOD 的《騎馬與砍殺》,以及移動端的《明日方舟》,可謂應有盡有。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咪咕快遊

儘管在 TO B 館負責接待的小哥,信誓旦旦地跟我說他們“全部拿到了授權”,而且未來“咪咕快遊”的一個優勢就是要建立內容壁壘。但我實際遊玩時還是發現了場館特供內容:《刺客信條 奧德賽》回頭在官網上就找不到,從玩家的反饋來看是被下架過一次,想必是觸到了育碧逆鱗。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後來我們也找到 11bit 的工作人員,諮詢“咪咕快玩”上的《冰汽時代》是否有授權,得到的答覆是“商務經理休假去了,所以這事他們暫時沒解決,最後應該會想辦法讓對方下架,不會有什麼法律上的大動作”。

和“順網雲玩”差不多,“咪咕快遊”的服務覆蓋手機、PC 和電視,還了多了一個 VR 端。效果上最高支援 4K/60FPS 輸出,據說 5G 網路下端到端延時可小於 50ms。

理論歸理論,實際藉著現場的電腦體驗下來,雖然卡頓感不強,但畫面卻經常因網路波動而變糊,手機和電視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刺客信條 奧德賽》的體驗更是糟糕,不僅畫質很低,幀數從肉眼來看只有 20,讀取速度同樣極慢無比。而且移動端的虛擬按鍵對映對於某些遊戲而言並非很好的解決方案,在玩 FPS 時,“左搖桿”和“按下左搖桿”就是分開的,要實現跑步這個操作特別不方便。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為了更加全面的考證效果,我回頭又拿家裡 50Mbps 的頻寬(實際上下行可能只有 40Mbps)試了一下“咪咕快遊”上的《泰坦天降2》,發現在 1080P/60FPS 的預設下,實際畫質大概降低到 720P 的程度,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網路做個參考。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有意思的是,《刺客信條 奧德賽》在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雲遊戲”裡倒是沒有下架。雖然該平臺的總內容庫相比“咪咕快玩”少了點,但也有幾十款知名的單機遊戲撐場子,包括《地鐵:離去》《控制》《孤島驚魂:新曙光》等等,而且同樣聲稱拿到了授權。

在電視上體驗“天翼雲遊戲”的感覺還不錯,高速運動下的 FPS 遊戲能夠維持畫質穩定,只是偶爾出現掉幀。但當我用自己的 4G 網路(80Mbps 下載,10 Mbps 上傳)玩該平臺的《鬼泣5》時,就出現了畫面和幀數明顯降低的狀況,可見雲遊戲對網路的上行和下行都有較高要求。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天翼雲遊戲

相比之下,中國聯通似乎對雲遊戲沒那麼重視,一大片展區只劃出一個機位供人試玩,我廢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他們的“小沃暢遊”應用,裡面除了《拳皇14》外大多是些手遊、頁遊,遊戲總量很少。體驗方面一言難盡,無論電視還是手機端,《拳皇14》都卡得令人難以忍受。

盛趣的“傳奇雲遊戲”算是最另類的一個,除了電視端要安裝 APP 外,PC 和手機端都是通過 H5 實現的,換言之就是開啟網頁就能玩。

只不過該服務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遊戲的數量非常少,其中一部分是盛趣自己代理的網遊,如《熱血傳奇》《最終幻想14》《龍之谷》,另一部分是獲得授權的中小型遊戲,如《合金彈頭X》《死亡細胞》,據說後續還會持續接入“全球大量經典的單機作品”。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傳奇雲遊戲

2020 年 1 月時,盛趣公佈過自己的雲遊戲標準:在 10Mbps 的網速下實現 1080P/60FPS,並且延遲小於 40ms,優化過後可進一步降至 15ms,甚至超過谷歌制定的標準。

但實際體驗下來我發現不是那麼回事,用 40~50Mbps 的網速跑《死亡細胞》都可以看出幀數被鎖在 30,畫面明顯拖慢,遊戲文字給人的感覺也是“糊糊的”。電視端總體來說好一些,可能問題恰恰來源於“H5+網頁”的遊玩機制。

要是簡單的做個總結,目前從遊玩體驗來看“順網雲玩>咪咕快遊>天翼雲遊戲>傳奇雲遊戲>小沃暢遊”,而內容量方面則是“咪咕快遊>天翼雲遊戲>傳奇雲遊戲>小沃暢遊>順網雲玩”。

國內的雲遊戲資費並不算低

大致分析了體驗,剩下的問題自然落到了值不值上。結論是,我認為目前國內雲遊戲的資費普遍偏高。

“順網雲玩”採取的是時長和訂閱並行的收費方式,單價 4 元 1 小時,和網咖差不多。無限暢玩的月卡 108 元,年卡 899 元,比一部分家用寬頻的費用還高。而且如果想在電視大屏上體驗遊戲的話,還得購買 599 元的“雲玩盒子”,其中包括一個機頂盒和一個定製手柄。

機頂盒搭載四核 Mali-450 處理器,8GB 儲存,1GB 記憶體,算是比較老的移動端配置。手柄造型和 Xbox One 控制器相近,甚至有點北通產品的影子。官方聲稱自己有 10 個資料中心和 100 個節點,覆蓋的城市也是上百座,前期涉及到的成本不低,可能想要通過硬體迅速收回一部分投入。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三大運營商在收費政策方面稍微雞賊一點。在“咪咕快遊”裡你可以直接購買遊戲時長,原價 5 元 1 小時,15.9 元 5 小時,但大頭主要集中在會員制上,會員月卡 39.9 元(連續包月 29.9 元),季卡 119 元,年卡 479 元。

是不是看起來便宜一些?其實背後還有別的說法。

成為會員並不代表你能暢玩雲遊戲,而是贈送一定的遊戲時長。

比如包月贈送 20 小時,包季 60 小時,包年 240 小時。另外會員作為賣點還有一些特權,免排隊(每款遊戲分配的伺服器資源有限),遊戲存檔服務,會員專屬遊戲,基本可以總結為不買會員就沒法舒心的體驗遊戲。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咪咕快遊”的充值介面

“天翼雲遊戲”的資費與其整體相近,直接買時長同樣是 5 元 1 小時,15.9 元 5 小時。會員稍微便宜一點,連續包月 9.9 元(含 20 小時雲遊戲時長),月卡 39.9 元(含 20 小時),季卡 79 元(含 60 小時),年卡 399 元(含 240 小時)。

我還留意到他們的會員權益裡有兩個專案,“無內購”和“無廣告”,你可以反向猜測白嫖使用者的體驗有多糟心。唯一的好訊息是,白嫖使用者每天也能領取 3 小時的遊戲時長,那些只想偶爾消遣的輕度玩家確實可以不用花錢。

“小沃暢遊”的收費標準則特別有話費套餐的味道:“黃金”會員 10 元/月,贈送 5 小時遊戲時長;“鑽石”會員 20 元/月,贈送 12 小時;“星光”會員 30 元/月,贈送 40 小時。擔心時間不夠用還可以買 10 元 5 個小時的“加油小包”,畢竟是中國聯通的產品,他們也將雲遊戲算作一項增值業務,可以和手機號進行繫結。

此外“小沃暢遊”的會員特權中還包括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手遊禮包、直播禮包,終端代金券和“安卓遊戲無限暢玩”,官方並沒有明確介紹這些專案是什麼、怎麼用,看上去更多隻是一種“買一送 N”的營銷手法。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國內的雲遊戲提供商大多數都將採用計時和包月收費的組合形式。雖然盛趣的“傳奇雲遊戲”還未正式商業化,但從現場工作人員的介紹來看應該也是走相同路子。只不過,我認為他們的資費相比海外競品沒有多大優勢。

2020 年初終於正式上線的 GeForce Now,目前只有“免費”和“月費”。其雲伺服器採取“排隊等位”的設計,免費玩家連上去後可以連續玩 1 個小時,時間到了就斷線。付費服務被稱為“Founders membership”,5 美元連續包月,一年 60 美元。有優先排隊的特權,6 小時才斷線一次。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和大多數雲遊戲有所不同的是,GeForce Now 的內容都得靠玩家自己到 Steam 和 EGS 買,相當於你只租用了雲端伺服器的算力,所以才相對便宜。這麼做看似荒謬但也有好處,那就是當訂閱服務過期時,玩家之前買過的遊戲還是屬於自己的,並不會失效。

谷歌 Stadia 的訂閱費用則是每月收取 9.99 美元,前提是先掏 129.99 美元購買 Chromecast、手柄和三個月 Stadia 服務的套裝。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相比之下,雖然索尼雲遊戲 PlayStation Now 宣傳不多,但其實在一直在平穩發展,官方也會定期維護內容庫。價格方面包月 9.99 美元,包季 24.99 美元,包年 59.99 美元,不算太貴。缺點是隻支援 PC,而且第一方遊戲通常要賣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會登陸,近期發售的《最後生還者2》和《對馬之魂》就找不到。

國內炒了兩三年的“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從價格方面來說,我擔心雲遊戲服務對主機玩家是否有足夠吸引力。畢竟能夠接受訂閱制的人應該早就購入 XGP 了,月費 9.99 美元暢玩包括微軟第一方大作在內的 300 多部作品,如果你願意花 14.99 美元購買升級版 XGPU,從 2020 年 9 月開始還可以一併享受 xCloud 雲服務,直接將內容同步到智慧手機、平板和電腦。

而國內不少廠商應該是看中了狹義上“雲玩家”的重度體驗需求,這一部分使用者樂於觀看單機遊戲實況、直播,卻難以接受傳統遊戲市場的買斷付費模式。此外主機和高階 PC 也不是人人都有,雲遊戲的普及無疑能降低遊玩門檻。

三大網路運營商在這之上恐怕還有一層考慮,畢竟他們的業務覆蓋人群極廣,其中包含很多對遊戲有一點興趣但對裝置毫無概念的潛在使用者,雲遊戲恰好能滿足這些人的要求。一個小細節是移動、聯動和電信的雲遊戲平臺都只要“手機號+簡訊驗證碼”就能登陸,能做多簡單就做多簡單。

當然,如果細細換算下來,大多數雲遊戲包括配套的月費、會費,以及不低的網路頻寬費用,總支出未必會少。

目前大眾的軟硬體環境還只支援最基礎的體驗。無論是受制於產品授權的內容庫,還是仍未普及的高速網路,都是需要一步步解決的問題。看上去雖然不難,但這些雲遊戲提供商本身就要對 5G 和雲端計算進行基建投入,成本已經很高了,況且要保證足夠的內容供給難度更大。前文其實提到了一些授權方面的灰色問題,這也是為何谷歌沒那麼快做起來的原因。

缺點是客觀存在的,但也不能否認有些服務確實到了可以商業應用的程度,而且伴隨著未來 5G 帶來的網速提升,我絲毫不懷疑這股風潮還能再吹一會。


來源:遊戲時光
原文:https://www.vgtime.com/topic/1094638.j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