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設計中七個不能違反的法則

發表於2015-10-17

雖然當下的網頁的功能無非是引導或者填表,但是隨著新技術和新標準的發展,網頁設計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對動態化和定製化的要求。UI設計的工作量隨之會越來越大,讓我們來看看設計中必須牢記的一些規則。

1. 元素意思清晰  – 使用者會直接忽略那些意思不清楚的元素

曾經的Gmail頁面有非常簡單的一系列按鍵,雲盤,日曆,等等。直到某天Google決定要“簡化”,把所有的這些功能放到了一個抽象的按鍵裡面,結果呢?沒人注意到它,而Google客服收到了一堆求助郵件。

人們趨向於忽略不能理解的東西,這是我們人類的天性。因此設計裡一定要避免讓人難以理解的元素,沒人會去研究它們是怎麼回事。

2.  始終有引導 – 使用者知道下面要做什麼的時候感覺最舒服

看看這裡Twitter的頁面,你覺得新使用者知道在這兒該做什麼麼?

新使用者其實應該開始tweeting,發訊息。但是在頂邊右手的那個”建立新訊息“的按鍵是如此的不明顯,而左邊的那個“編寫新訊息“的輸入框又和背景融合的太好了。從設計上看,Twitter似乎希望使用者使用搜尋或者從左邊一欄的選單開始,因為這些元素才是比較突出的。

使用者絕對應該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首選操作必須明顯突出。

3.  功能緊湊 – 使用者總是希望修改按鍵能就在修改目標的邊上

你怎麼去修改Facebook裡的名字呢?首先在頂部右手的角落找到“設定”,點選“賬號設定”,找到“名字”,點選“編輯”。但是同樣的事情在LinkedIn裡怎麼做呢?只需要點選你名字邊上的那個鉛筆的標誌。

使用者總是希望在有上下文的目標邊上看到控制按鍵,這和真實生活是一致的:要做爆米花的時候就放玉米到微波爐裡,把微波爐的按鍵撥到開啟。很難想象流程變成這樣:你的微波爐說明讓你先下樓,開啟地下室的門,找到一個電器盒子,再把某個G-35的按鍵撥到爆米花模式(就和Facebook修改名字流程一樣)。

讓使用者能快速上手 – 請把編輯,修改等等操控按鍵直接就放在可以編輯修改的內容邊上。

4. 預設設定很重要 – 很少使用者會修改預設的設定

還記得Nokia的經典鈴聲麼?這曾經是這個星球上最流行的鈴聲呢。為什麼?因為這個是Nokia的預設鈴聲,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改過這個設定。

預設設定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

– 絕大多數人在手機上用的都是預設的鈴聲和背景

– 絕大多數人從不修改電視機的出場設定

– 絕大多數人也不會去修改預設的冰箱溫度設定

我們不會注意到預設設定,但是預設設定統治著我們周圍的世界。所以請確保預設設定是儘可能實際而有用的 -要知道有些人可能永遠都不會去修改它們。

5. 給要求 – 使用者被要求做什麼的時候往往都會去做

期待使用者自發的去做和要求他們去做的結果,區別真的是非常的大。

例如,當LinkedIn介紹“支援”這個功能的時候,它沒期望使用者會弄明白怎麼用。但是,他們在簡歷頁面的上面放置了一個非常明顯的提示使用者去做的框。這個提示框再結合大多數人都喜歡給他人些“支援”,讓這個功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如果你希望使用者做什麼,直接的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

6. 給反饋 – 當持續獲得清楚的反饋時使用者會最有信心

這個邏輯非常簡單,你的介面給予反饋越清楚,使用者就越有信心繼續使用。

Gmail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你做的每一個步驟在那裡都能得到清楚的提示和反饋,還提供了“瞭解更多”還是“取消”這樣的連結。這樣一來使用者覺得自己能控制,讓他們有信心再次使用。

7.  儘量簡化  – 使用者更願意去完成被分解為小步驟的複雜操作。

比較上圖的左右兩個表格,它們有幾乎相同數量的填空,但是右邊的看起來更容易解決。

我們都很討厭又長又複雜的表格,因為看起來很單調,麻煩又很難檢查。但是如果你能把一個大表格切分成幾個步驟,加上個完成百分比的進度條,事情就變的可控多了。

這就是簡化的法則,人們都寧可選完成10個小任務,而不是1個超大的任務。小任務不讓人畏懼,而且能給我們很好的成就感。

為什麼是“法則”而不是“規範”呢

我選“法則”這個詞的一個原因是,我從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案例在違反了這些法則後還能得到好的結果。違反之後的一個結果就是就是抓狂的使用者到處抱怨你糟糕的設計。

玩笑歸玩笑,使用者介面設計是一個敏感和責任重大的任務。上述法則將幫助你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決定打破它們,請確保你有一個很好的理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