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備受海外玩家青睞的題材,會是國產遊戲下一個戰場嗎?
年初時筆者剛好開始進行輻射、冷戰和軍武相關的小研究,當時美伊之間衝突升級(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被美軍空襲喪生),再加上看完了冷戰背景的《奇愛博士》,筆者曾一度非常擔心會爆發核戰爭。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不到1個月,浩劫和考驗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了——一場疫情逐漸席捲了全人類社會。
在今年年初,許多城市街道幾乎空無一人,商品貨架被搶空,部分國家民眾在囤積槍支和災難應急食物,美股一個月4次熔斷等等。本以為這場疫情會在3月份內結束,可以開始正常地外出甚至出遊,結果國外疫情又開始蔓延。巧合的是,在現實新聞中不斷出現的紐約市正是《全境封鎖》的背景所在。這款遊戲的設定正與疫情有關:一場恐襲帶來的瘟疫瓦解了紐約所有國家機構,社會秩序隨之崩潰,所以國土戰略局的祕密特工們不得不挺身而出、嘗試力挽狂瀾。
人類賴以生存的文明似乎在很短暫的時間內崩塌了一角。有人說在疫情中的日常就像生活在電影或者遊戲之中。而身為《求生之路》和《無主之地》系列愛好者的筆者也曾一直覺得末世題材中的描述離我們非常遙遠,簡直就像大規模外太空探索一般遙不可及,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是以一種輕鬆的心態在體驗這些內容。事實上,近百年內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從未有過如此深度地融合。如果不是英雄們的奮力阻攔,再進幾步,許多電腦遊戲中的場景和劇情就快要從螢幕之內躍遷到現實之中了。
幸好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於是我們才得以繼續在溫度適宜的室內,一邊喝著奶茶,一邊繼續想象和構建末世廢土風格的虛擬世界。
因著這場疫情的影響,筆者閱讀了較多資料,也對很多以前當作純文學作品來體會的內容有了全新的認識。本文便是基於末世的兩種模型(人類瞬間消失、核戰)、生存主義者的概念和女性向視角中的末世圖景,從這三個方向來嘗試梳理筆者近期關於末世廢土世界構建的心得。
人類全體應對危機的各種可能性大多已經被全面而系統地羅列出來了:瘟疫(《全境封鎖》)、核戰爭(《輻射》與《地鐵》系列)、外星生物入侵(《三體》)、彗星撞擊地球(《天地大沖撞》)、溫室效應(《後天》)、AI反攻人類(《終結者》)、嚴重經濟危機(《末日愛國者》)等等。其實每一種可能都有不少文學藝術作品可以去體會和探索。
如果人類消失
舉一例子,如果全部人類有一天突然消失,那麼地球上會發生什麼?美國有一部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給予了這個問題的其中一種解法。它以時間軸的形式慢慢闡述了地球會逐漸發生的變化,5年10年20年100年到1000年10000年……動物開始在城市中漫遊,水域因為沒有汙染排放而變得清澈,人類的建築被腐蝕和植物覆蓋,各種文明成果被自然逐漸侵蝕——直至人類存在過的痕跡基本被完全抹除。
這次疫情中,人類僅僅是躲在家裡而不是消失,野生動物就開始試探著出現在人類佔據的領域中。山羊、野豬、孔雀、土狼、海豚……基本應有盡有。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動物重新在城市中漫步,不需要原本預測中的數年,只需要數個星期……《我是傳奇》中威爾·史密斯在末世的紐約市——等等為什麼又是紐約紐約又做錯了什麼——中獵鹿為生在末世中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 一個大致的動物復現分佈圖 ]
但這種所有人類一瞬間消失的假設畢竟是一種極端情況,不一定嚴謹。與此同時,很多時候對末日圖景的模型演算只是一種推斷,因為很難把真實世界中的所有變數都囊括其中。舉例來說,紐約州長在4月10日曾聲稱紐約的疫情資料並沒有按照數學模型來發展,而是逐漸在好轉之中。
退一步講如果人類消失,很可能會以一種反覆的、漸進的,甚至是人類無法察覺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如果《疑犯追蹤》中的超級電腦AI“撒瑪利亞人”統治和掌控了人類,很可能至始至終大部分人都無法察覺。最終也可能像有的科幻作品中那樣,人類只是離開了地球、或者演進成為了另外一種更適應環境的生物(類似《地鐵》系列中的黑裔,或者《我是傳奇》中有智慧的殭屍),也許並不能算作滅絕。
在這部紀錄片中其實有另一點內容讓筆者印象深刻,那就是人類知識的脆弱性。如果人類滅絕、或者只是少部分人在生存的重壓下苟延殘喘,人類文明的成果幾乎沒有辦法完整儲存下來,文明很有可能會出現斷代,知識會大量失傳。如果通訊相關的基礎設施癱瘓,網路中儲存的數字內容會大量消失;光碟、磁帶、U盤等等皆會慢慢損毀,或者難以找尋到可讀取的機器;書籍會被蛀蝕和風化;博物館內的館藏很有可能因為失去理想的恆溫恆溼環境而迅速朽壞。儲存得最久的反而是類似漢謨拉比法典這樣的石刻內容。簡而言之,承載知識的介質大多太脆弱了。
而且即使有文明遺蹟儲存下來,它們很可能會變成無法被人理解的材料,類似《萊博維茨的讚歌》中傳教士發現的舊世界機械設計圖,無法再被應用,反而被精心裝裱、奉為藝術品。同時,學者往往因為技能樹的原因,在末世的環境下很難保全自己。如果真的出現末世,藝術和社科這些相對奢侈的體驗恐怕會最先斷檔。人類雖然沒有蜂群意識,但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擁有蜂群知識——只有作為一個整體,很多知識才能得以運轉、傳承和進步。
人類在沉醉於最近百年的科學成果的同時,往往也忽略了一點事實,就是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時間段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宇宙盡頭》這部科普影片裡展現了人類的無比渺小。人類滅絕之後,宇宙還可以以它自有的形式存在千億大數年。而在認為“宇宙和地球都沒有自主意識”的理論之外,還有一種蓋亞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地球是個有自我意識的有機生命體,行星和人類是互相塑造的。如果人類太多或者肆意破壞環境,那麼“自然母親”就會發動某些措施來採取措施。蓋亞假說也成為西方環保運動和綠黨行動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澳洲森林大火的時候,傳說中很多民眾反對砍樹的理論基礎也部分來源於此。
不過也不用太過於悲觀。這次疫情中有一位伯克利的量子力學教授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授課思路。他介紹了一長串詳細的操作,內容涵蓋Zoom、Google Meet等等先進科技軟體。同時教授也對末世的來臨做好了充分準備,在他的預設中,隨著環境逐漸惡化,他將對授課手段進行不斷升級。到最後如果整個灣區都無法居住,他將在野外使用短波通訊繼續授課;如果核攻擊影響到大氣層,將會產生很強的電磁場,所以他建議學生提前準備好真空管收音機,或者把裝置存在法拉第籠中。什麼都不能阻止我們學習量子力學!
核戰後的世界
核戰之後的世界是末世廢土相當喜歡塑造的一種型別,尤其是冷戰期間的作品。因為講核戰的內容已經很多了,這裡僅特別提兩個內容,《切爾諾貝利》和《輻射》系列。
HBO拍攝的迷你劇《切爾諾貝利》在還原歷史真相的層面上有待商榷,但不得不說從藝術表達上來說已經空前絕後了,蓋革計數器刺耳的滴滴聲簡直在噩夢裡都能聽到。當時在疫情期間全家人一起看,有效防控盲目樂觀情緒,成功把一家人在家中隔離了一個多月。但因為整個故事都太沉重,大家要隔幾天看一集,看完之後再一起刷刷手機緩一緩回到現實。
[
[ Like this. 這次疫情中攝影家們貢獻了很多優秀的攝影作品 ]
其實筆者的輻射系列入坑之作是手遊《輻射:避難所》,開房間、收集瓶蓋、派人去廢土探索等魔性設定讓人慾罷不能,這種避難所的設定也多少影響了後面一些遊戲的UI設計。回到以末世廢土中翻箱倒櫃“撿垃圾”著稱的《輻射4》,因為這一代劇情設定在核戰發生後200年,所以輻射本身對世界的影響沒有《切爾諾貝利》那麼緊迫。值得一提的是《輻射》系列塑造歷史的經典做法:歷史拐點,又名分歧點。它所假設的世界起點來源於類似平行宇宙的設定,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主角所經歷的歷史走向了另外一種可能。有一點像奇異博士操縱時間寶石開啟了另一個時間維度的做法。
大家基本在疫情當中也體會過一段時間買不到某些特定食物的窘境,而當你穿著動力裝甲在廢土上游蕩的時候,很難不注意到周圍大多數食物都慘不忍睹,乾癟的植物果實,奇怪的肉串,為了補血甚至偶爾需要生嚼蟑螂!像樣的包裝食物基本都來自戰前。輻射世界設定中核戰後世界的貨幣是瓶蓋,而這次疫情中西方國家有很多人實際是在大量囤積衛生紙,所以有人調侃說末世的貨幣應該是衛生紙而不是瓶蓋,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據說輻射設計師也曾經考慮過用子彈當貨幣,但是後來覺得這樣太影響玩家體驗就改為瓶蓋兒了。但是,在《地鐵:2033》中的軍用子彈便是這個詭異地下世界的通用貨幣,當你用噠噠噠一梭子高傷害子彈橫掃了變異怪物、結果進下一個地鐵站沒錢買裝備了這種捉襟見肘的感覺,可能正是硬核的俄羅斯設計師想要帶來的末世體驗——緊迫又有點刺激。這種遊戲玩法上的硬性鉗制會讓一部分玩家很不舒服(後一代《地鐵:離鄉》便改掉了這種設計),但是亦會增強代入感。順便一提,《逃離塔科夫》這種局內掛掉裝備掉光的類傳奇設定也是來源於俄羅斯設計師,此時應推薦“Meanwhile in Russia”系列梗圖。
[ 網路中曾謠傳俄羅斯放獅子老虎上街震懾當地居民,以確保他們自覺隔離在家。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官方回應稱:“這事兒不可能,因為按照俄羅斯傳統,我們一般放熊。” ]
西方的世界觀設計中非常喜歡給末世的新興組織賦予一個相對“古老”的名字。比如《末日愛國者》中的聖殿騎士,還有《輻射》系列中的新加州共和國(NCR,New California Republic),《地鐵》系列中的第四帝國。一方面可能確實是文明斷代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想象中的世界需要有一些基於現實世界的錨點,來增加這個世界的可信度和代入感。插句題外話,4月初美國加州州長曾公開宣佈加州將作為“民族國家(nation-state)”來購買抗疫物資,簡直是某種NCR設定侵入了現實。
輻射世界用戲謔、荒誕、黑色幽默等方式表達了末日來臨下的“美國精神”祛魅、工業文明崩塌、人類劣根性展露無遺等種種內容。但在這種環境下,人類仍然在艱難求生,文明的火種仍被保留。《萊博維茨的讚歌》作為《輻射》的精神起源,“後啟示錄文學”的奠基之作之一,便是一本設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小說。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西方對於末世世界從宗教角度生髮的理解方式。它的背景設定被《輻射》部分借鑑:核戰後的美國,大部分地區都是放射性荒原,文明基本已經全面崩潰。在《萊》中,科學技術的存稿已經成為了神話和宗教膜拜的物件,被小心地珍藏在一個修道院中。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種核戰帶來的崩潰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至少兩次。所以輻射會用“戰爭永不改變”作為遊戲的“座右銘”,正如黑格爾所說,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汲取歷史教訓。
生存主義者
生存主義者(survivalist),或者prepper/準備者或生存狂,後者微有貶義,可能是因為很少有人會喜歡這種把“世界即將毀滅”掛在心上的末世論者。按照Wiki上的定義,生存主義者主要是“通過儲備生活物資自用或與他人物物交換,學習在災難中的生存技能,接受急救醫療及自衛訓練,建造生存堡壘或地下避難所之類安全住所,來渡過可能面臨的災難”。
筆者讀完了號稱“生存主義者聖經”的美國小說《末日愛國者》,撇開作者深厚的意識形態偏見,文中還是有大量有趣的小知識。故事中有一個生存小組,他們之中所有人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籌備,長期堅持鍛鍊,學習各種知識,參加各種訓練,同時組建人設群像……啊不對是特色團隊,基本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一技之長:槍械、機械、車輛維修、醫療、畜牧、烹飪……而不會有類似娛樂、藝術這種不實用的技能。整個團隊的每個人基本都準備了9年以上,不去旅遊、不進行任何奢侈消費,而是把所有賺來的錢都投入“堡壘”——他們購買的一座農場中,時刻應對末世的到來,最終也抵抗住了末世中一些肆無忌憚的強盜。
舉幾個例子,在這本書中能夠獲得的“趣味”實用知識有:
• 哪幾款槍最實用、價效比最高:團隊選擇了.22口徑的子彈作為通用。各成員也保留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特色槍械。
• 如何選擇車輛:儘量選擇機械元件而非電子元件的車輛,同時團隊成員內也要儘可能選擇同一品牌相近批次的車輛,方便在極端情況下進行零件互換。
• 如何在家中進行簡易戰地手術甚至接生:除了大量的醫療器械儲備,還需要一個受過專業醫學訓練的人士。
• 如何選擇犬種:常見的城市犬種並不適合HARD模式環境下的生存(金毛慘遭被cue),作者誠意推薦羅得西亞脊背犬,一種來自於南非的獵獅犬。不過似乎其他作品中一般出現的犬隻都是德國牧羊犬或者馬犬。《我是傳奇》中的狗狗Sam和《輻射》中的Dogmeat都是德國牧羊犬。
• 書籍密碼:利用手邊的書籍進行資訊加密,與《疑犯追蹤》中芬奇使用的相似。
這種避難所式的準備確實比較難以操作,因為大量的物資儲備需求,可能需要一座鄉村的安全屋+農場作為支撐。在疫情期間,除了下廚房和各種遊戲的伺服器承擔了較大壓力,相當小眾的求生主義概念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也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到4月,因為美國疫情愈發嚴重,很多類似“末日避難所”的組織也宣稱已經招募到了足夠的成員,甚至不再接受新的預定。
[ 豆瓣網友“悟朗的夏天”分享的簡易備災備荒儲備 ]
在閱讀末世相關材料的時候筆者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有一段社交網路上流行的翻包圖/每日出行裝備的概念(EDC,Everyday Carry)其實來自生存主義術語,國外曬EDC的時候時不時會曬出各種刀具、槍械、手電筒等,而國內因為具體情況不同,大多數時候都是一水的各種科技裝置/護膚品。
[ 常見的國外EDC圖 ]
此外,如果想要了解在一些相對“日常”的災難之中如何求生,《浩劫求生/Surviving Disaster》非常推薦,有10集囊括了:颶風來襲、商場槍戰、劫機事件、疫情突發等等內容。主講人每期開頭都會講一句話:“當災難降臨時,你想成為倖存者,還是統計資料,選擇權在你自己。”雖然有很多技術和解法並不適用於國內的環境(比如如何使用槍械對商場劫匪一槍爆頭,我:???好的,看過就是學到。),但對於我們擴充知識庫也是不錯的。
女性向視角中的末日圖景
大致在2013-2015年左右,國內的女性向視角作品中也有不少的末日圖景描繪,包括言情小說、耽美小說、部分電影電視劇等。一般在這類作品中的關鍵詞大致如下:喪屍、拾荒者、變異的動植物、晶核、異能、大小各異的人類基地、倖存者之間的衝突,聖母或非聖母的女主開金手指吊打一切或者跟隨吊打一切的男主一起吊打一切。除了國內有不少與喪屍談戀愛的小說,國外甚至還出現了與喪屍談戀愛的電影,比如《血肉之軀/Warm Bodies》。當然,在這些作品中,喪屍外貌的可怖程度會被極大降低。
綜合看來,女性向作品中末世題材的塑造在背景設定上與其他作品的主要差別在於這個世界對於主角的嚴酷程度、和整個世界邏輯細節的雕琢精度。在塑造手法上,末世文也有可能結合其他文的一些寫法套路,如:
• 快穿:主角為了一個更高的使命(也有可能單純只是想回家),在多個世界間跳躍,這些世界中可能有一個是末世設定;
• 系統:主角擁有一個通常來自於更高等級文明、會發放任務的智慧AI,這個AI會給主角指路,有時候也會坑害和背叛主角;
• 空間:主角擁有一個神祕的隨身空間,僅有她可以自由出入。類似佛教的須彌芥子概念,自成一方小世界,裡面可以種田、養殖、收集靈泉,或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相當於自帶金手指。
在普通末世文學的基礎上,末世背景下的基建文和種田文也被衍生出來。它們的主題不再是天天打喪屍升級,而是想辦法一手一腳地將一個末世中的基地發展壯大。
這裡舉兩個女性向作品的例子來說明。都是女性作者撰寫、面向女性讀者的文章,但側重點其實相當不同。
• 《寒武再臨》,耽美小說。作品背景參考的起點小說《全球進化》,地球突發二次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食物飛快腐壞,氣候變化無常,各種生物瘋狂進化。而人類反而因為“寒武意識”(類似前面的蓋亞假說中提到的地球意識)的原因進化較少。於是人類開始大量死亡,甚至成為被捕獵的“鮮肉”。與此同時,變異後的人們也開始重新建立勢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嘗試繼續生存下去。這個故事裡著墨描寫的CP基本都是BL,女性強者少之又少。另外主角團攜帶了一隻巨型布偶貓作為團寵,貓咪即使有二三層樓高,也頗為可愛。
[ 黑天視覺出的COS系列中的布偶貓阿布 ]
• 《末世第十年》,無CP向的言情小說。女主一人在末世養孩子的故事,每天的日常是種田、打獵、採集、手工製作各種工具、去廢棄的城市獲取物資。孩子是兩個有鱗片的小怪物,一個是自己生的(可能是女主突然變異),一個是路上撿的。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向作品中,有一部分末世題材的言情作品會做男多女少的預設,而部分耽美作品會做男性失去生育力的設定。雖然一方面是方便規劃瑪麗蘇/BL戀情劇情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末世殘酷性的隱憂。相比起來,各種設定中末世基本對女性都更加不友好,各種各樣的生存風險,衛生用品短缺、分娩的危險極大升高,其他更多會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殘酷事情不忍深思。
目前在部分國內遊戲中其實也能看到一些末世的痕跡,《明日方舟》的背景設定在礦石災難侵襲、天災遍佈的世界;《戰雙帕彌什》是致命機械病毒「帕彌什/Punish」侵襲整個世界,人類與構造體拼死抵抗這些反噬人類的機械;《明日之後》則是更直白的喪屍危機。但整體而言,國內遊戲的末世描繪相對比較委婉,會把末世血腥殘酷的一面隱藏得比較深。
有意思的一點是,末世作品相對喜歡留白的開放式結局,或者做多結局。《地鐵》中每一部都有正反兩個不同結局;《尼爾·機械紀元》達到了26個結局之多,其中有各種作死結局;甚至《我是傳奇》作為電影,都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不描述或者留白,也是描述本身。主角開著車奔向另一個人類城鎮,途中隨時可能被怪物襲擊殞命,但至少在這一刻,世界是充滿希望的。在末世中,潘多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沒辦法關閉,整個末世一旦塵埃落定,基本上角色在有生之年再也回不去“正常”的世界。留白或者開放式結局是把末世的殘酷性收斂的一種有效方式,甚至透著一點悲憫和溫柔的味道。
我們這一代人曾經在數月時間中集體窺見了末日世界的一鱗半爪。如果說我們身處真實的現實,那麼末世世界就是一個夢境,存在於集體想象之中。反之亦然——《地鐵》系列中曾經描繪有人身處末世太久,以至於把末世前的世界當作了神話和想象。
正如美國某位幕僚所說,人類傾向於在危機時期尋找英雄。那個英雄會帶領人類從未知的迷霧中走出去,重回光明的領域。在美國,福奇作為傳染病學家也成為了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另有一段俏皮話曾在疫情期間流行。每個遊戲迷都認為自己應該是拯救世界的那個孤膽英雄,拿著一把武器就可以闖蕩整個廢土世界。但其實大多數普通人在如此大面積的災難來臨之際都是渺小的,很有可能就是喪屍屍潮中被主角當作練級經驗中的某一個。人類作為個體大多數時候是脆弱的,但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這個英雄可能不會有炫酷的裝備、華麗的技能、升級的光效,他可以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我們這條時間線中,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將惡魔打退了回去。
願人類永遠只需要在虛擬世界中體驗末世。
作者:Qingcheng
來源:騰訊GWB遊戲無界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0Okq2oYCA24Sf74TwR8g
相關文章
- 賽博朋克(Cyberpunk)會是個好的遊戲題材嗎?遊戲
- AI諮詢會是下一個萬億市場嗎?AI
- 恆訊科技分析美國伺服器受青睞的三個原因伺服器
- 為什麼釣魚郵件備受駭客青睞
- 這款遊戲會是勇仕網路的下一個爆款嗎?遊戲
- eMarketer:核心玩家仍然青睞物理媒介
- 武俠與仙俠題材,會成為國產遊戲的枷鎖嗎?遊戲
- 備受企業青睞的商業智慧BI工具究竟好在哪裡?
- HTML5會是下一個風口嗎?HTML
- 下一個開源閉源戰場是汽車
- 樂訊通雲通訊:物聯網路卡是如何受青睞的?
- 香港交易者青睞受監管的美國比特幣期貨市場比特幣
- 為什麼Linux作業系統備受青睞?Linux入門Linux作業系統
- 「壓縮」會是機器學習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嗎?機器學習
- 調查顯示初創團隊全是男性會更受風險投資青睞
- CNNIC:網購服裝問題多多 實體店仍然較受青睞CNN
- InK會成為下一個Qtum嗎?QT
- 教育行業SaaS系統會是下一個風口嗎?行業
- 轉享:JVM 是下一個組合語言嗎?不會JVM組合語言
- 《流浪者小島》備受青睞,上線即獲Appstore推薦!APP
- 不走尋常路,敏捷管理為何受青睞?敏捷
- 小紅書:遊戲圈的下一個營銷戰場遊戲
- 2019Q4海外應用市場報告:輕型卡牌受開發者青睞,燒腦遊戲出爆款遊戲
- 愛航頭位資訊會是下一個行業風口嗎?行業
- 為什麼戰棋遊戲又受到玩家們的青睞了?遊戲
- Python 人氣王,JS 比 Java 更受公司青睞PythonJSJava
- CNNIC:線上教育創新活躍,慕課模式受青睞CNN模式
- TapTap 2萬人預約評分7.5,這款遊戲會是下一個“王者榮耀”嗎?APT遊戲
- 語音助手鏖戰「全雙工」,車載會是一個好場景嗎?
- 家佳保智慧挖礦幣種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 SSD固態硬碟受中、高階伺服器所青睞硬碟伺服器
- 以機器人為入口構建老年人健康服務全閉環,養老會是AI的下一個「主戰場」嗎?機器人健康服務AI
- Match.com:iPhone使用者在約會中更受青睞 first data比例達49%iPhone
- AI的下一個戰場:認知智慧的突圍AI
- 為什麼 Go 用起來會難受?這 6 個細節你知道嗎Go
- 聲紋識別在智慧家居中備受青睞,但還面臨一些“困擾”
- 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會是另一個即將破裂的泡沫嗎?程式設計師
- Oracle下一個收購物件會是誰?Oracle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