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軟體測試崗位的招聘現狀

老_张發表於2024-06-29

22年下半年,我開始和朋友合作,一起運營一個知識星球。星球的核心功能是為廣大測試同學提供簡歷最佳化、面試輔導、崗位內推以及職業規劃等服務權益。截至目前運營了快兩年,自然積攢了不少的學員面試案例。

覆盤這兩年的面試輔導案例,發現市場上對軟體測試崗位的要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或者說轉折。前幾年市場上很多的測試崗位,招聘要求大家戲稱為“面試造航母,入職擰螺絲”,即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懂。

面試時上來就是手撕程式碼,然後自動化測試、效能測試各種提問,還要懂專案管理和系統架構,最好你能獨自從零開始完成測試平臺的開發。可以說前幾年的招聘市場真的是高大上的要求漫天飛舞。

當然,雖然看似要求很高,但前幾年市場行情還不像如今這麼差。甚至可以說22年之前,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企業招聘還是很捨得給錢的。特別是IT技術崗位,如果你有大廠或者知名金融機構工作履歷,年薪百萬真的不是夢。

當時招聘市場的如火如荼,如今看來,是網際網路行業突飛猛進階段結束前最後的迴光返照。

21年下半年開始有零零星星裁員訊息傳開,但很多人還不當回事,畢竟樣本比較少,沒波及到自己身上就和沒發生一樣。

22年裁員的範圍逐漸擴大,很多人身邊的同事朋友開始遇到了裁員或者降薪轉崗的情況,但大部分人依然認為這只是疫情和其他因素的疊加影響。等疫情過去,經濟會恢復,就業市場會重新好轉。

22年底疫情放開,大家本以為23年開始整個就業招聘市場會春暖花開,很多人摩拳擦掌為金三銀四做準備。結果呢,面臨的是突如其來的大面試裁員訊息,和越來越多的投遞簡歷已讀不回。

如今2024年已經過半,招聘市場依然是工作機會難求。偶爾有 HC 放出來,廣大求職者面對的是越來越高的簡歷篩選門檻和麵試要求,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相比前幾年的預期薪資下降,以及越來越長的工作時長。

狼來了的故事,一而再再二三的提醒大家,都沒人當回事。

而現在,就業危機這匹狼真的來了,你準備好面對它了嗎?

回到主題,還是聊聊當下軟體測試崗位的招聘情況吧。

根據統計到的資料和樣本(主要資料來源於我運營的知識星球,僅供參考)來看,目前招聘市場上,對軟體測試崗位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幾種特徵:

1、入門篩選條件首先是學歷,必須統招本科起步。

有些外包到大廠或知名金融機構的崗位,甚至要求211學歷起步。雖然大家都知道外包崗位做的事情大多是基礎的重複性勞動,核心業務或者技術含量較高的專案基本不會讓外包同學接觸,但學歷篩選的硬門檻,越來越有意思了。

2、即插即用的測試工程師,找到一份工作還算不太難。

如何理解即插即用呢?就是來了就能上手幹活兒,不用專門花時間給你講業務邏輯之類的內容。

以前大環境好的時候,對剛入職的新人還會有新人培訓,也會給時間來熟悉業務,現在就是簡單粗暴,能不能直接上手幹活兒。

業務熟悉程度和崗位匹配度,對面試透過的影響越來越高。這也是銀行金融保險相關領域,外包市場如此大的原因之一,因為背後的業務邏輯幾乎沒區別。

3、實踐經驗很重要,面試問題越來越摳細節。

以自動化測試為例,不要求你能手撕程式碼一個人開發平臺,因為現在成熟的平臺和框架太多了,當然你真有這能力更好。

現在測試崗位面試,就是問你實踐的細節。比如怎麼從資料庫中獲取測試資料,測試資料引數化如何保證資料和用例場景的匹配度。

再比如怎樣透過監控和日誌定位排查問題,甚至在提bug時候能直接告訴開發是哪個欄位導致的bug。

以前很多測試崗位和工具人一樣只負責提bug,定位修復是開發的事情,現在巴不得你多會一些多幹一些。

而且當下很多面試問題,都不會就著你的簡歷問,面試官直接問具體的業務場景和問題,主打現場思考即時回答。有經驗會總結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自然進入下一輪面試篩選,不能的自然而然沒了下文。

除了上述幾項特徵之外,程式碼能力對面試透過的影響程度也越來越高。不指望有多優秀,但最起碼要會自己開發小工具解決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會不會,能不能用起來,解決問題才是核心。

大環境好的時候,企業才有預期和動力去招聘具有更好技術視野和規劃能力的人。當環境惡化時,生存下來,能幹活兒才是根本。至於技術視野長期規劃,那玩意有什麼用呢?

畢竟,大廠只是少數,大部分公司每天都在生存線上掙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