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如何利用
Flutter
搭建微信首頁的功能,詳細講述該功能實現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技術,以及遇到問題後如何解決的心得體會。該功能雖然粗看時看似簡單,但是細作時發現其功能邏輯複雜,內部細節處理較高,當然其中涵蓋了Flutter
中大部分知識點,筆者相信初學者通過實現該功能後,定會對所學的Flutter
知識的掌握上更上一層樓
。 -
筆者此次主要實現了微信首頁的以下幾個功能點:
- 訊息的側滑刪除
- 下拉顯示小程式
- 點選導航欄 + 按鈕,彈出選單欄
- 點選搜尋框,彈出搜尋頁
-
筆者希望初學者通過實現上面?的功能點,能夠在學習
Flutter
的過程中有所幫助,當然筆者必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梳理實戰過程之問題,總結解決問題之方案,讓爾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望能拋玉引磚,擺渡眾生,如有紕漏,還望斧正。 -
原始碼地址:flutter_wechat
效果圖
GIF | 微信頁 | 選單欄 |
---|---|---|
小程式 |
搜尋頁 |
|
知識儲備
Stack + Positioned 佈局
Transform.translate(平移)
、Transform.scale(放大)
、Opacity(設定子部件透明度)
滾動監聽及控制
動畫元件使用(AnimatedPositioned、AnimatedOpacity、ScaleTransition)
狀態管理Provider
監聽鍵盤彈起
通過GlobalKey 獲取某個 Widget 的尺寸
功能
一、訊息的側滑刪除
側滑刪除
的功能,主要利用 flutter_slidable 外掛來實現的,其具體實現過程以及細節處理的心得體會,與筆者前面寫過的 Flutter 玩轉微信——通訊錄 文章中詳細說明如何實現聯絡人側滑刪除
的功能類似,這裡筆者就不再一一贅述。有興趣的同學,還請自行移步。
二、下拉顯示小程式
下拉顯示小程式,以及顯示後上拉隱藏小程式的功能,個人認為在實現過程是比較複雜的,涵蓋大部分Flutter
必備的知識點,所以筆者會詳述其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坑以及填坑的方法。
- UI搭建
由於考慮到下拉過程中,內容頁
、導航欄
、三個點
、小程式
都會層疊展示,所以整個微信頁面這裡採取的是 Stack + Positioned
佈局方案,關於UI構建的細節,大家參看原始碼即可,這裡就不再贅述,具體虛擬碼如下:
/// 構建子部件
Widget _buildChildWidget() {
return Container(
constraints: BoxConstraints.expand(),
color: Style.pBackgroundColor,
child: Stack(
overflow: Overflow.visible,
// 注意層疊順序,她不像 Web 中有 z-index 的概念
children: <Widget>[
// 導航欄
// 內容頁
// 三個點部件
// 小程式
// 選單
],
),
);
}
複製程式碼
特別注意:Stack
中子部件(Positioned
)新增順序,最後面新增的在最上面,她不像 Web
中的樣式有z-index
的概念。
- 功能分析
大家可以對比你手機上的微信首頁,下拉顯示小程式的功能上其實涵蓋了,下拉顯示小程式
和上拉隱藏小程式
兩個過程的邏輯處理,當然這才是一個真正的閉環,有顯示就會有隱藏。這裡筆者就只拿以 下拉邏輯
為例,詳細講解其中的邏輯分析和細節處理。上拉邏輯
大家可以反推即可。
❗️下拉邏輯
- 手指下拉內容頁整個過程中,
導航欄
的頂部會隨著手指下拉而向下偏移(offset)
,偏移距離等於下拉距離。 - 繼續下拉到
臨界點① = 60
時,出現一個小球
逐漸放大,放大係數(scale) = 0
,當偏移量 > 臨界點①
時,scale 會逐漸變大
;反之,scale = 0
。 - 繼續下拉到
臨界點② = 90
時,此過程中,小球
會放大到最大值(scale = 2
)。即offset:臨界點① --> 臨界點②
,scale: 0 --> 2
。繼 - 續下拉到
臨界點③ = 130
時,此過程中,小球
會生成兩個小球,一個小球逐漸左平移到最大值,一個小球逐漸右平移到最大值,其本身也縮放到原始值(scale = 1
)。 - 繼續下拉到
臨界點④ = 180
時,此過程中,三個球
的透明度(opacity
)從1.0 --> 0.2
變化,以及小程式模組透明度(opacity
)從0 --> 0.5
變化且自身縮放比例(scale
)為(scale = 0.4
)。 - 繼續下拉
offset > 臨界點④
時,三個小球
的透明度恆等於0.2
,以及小程式模組透明度恆等於0.5
且自身縮放比例(scale
)恆為(scale = 0.4
)。
注意: 以上?過程都是使用者手指都是處於拖拽
狀態,也就是手指沒有離開螢幕。那麼手指離開螢幕後,有會發生什麼狀況呢,請聽筆者一一道來。
- 手指釋放的一瞬間,判斷下拉偏移量
offset
是否大於臨界點② = 90
, 若大於,則顯示小程式模組,反之,則隱藏小程式模組。 - 顯示小程式的過程中,導航欄的底部偏移到螢幕的底部、內容頁的頂部平移到螢幕的底部,小程式的透明度由
0.5 --> 1
且縮放比例由0.4 --> 1
、底部導航欄隱藏。
- 功能實現
通過上面的功能分析,我們不難給出程式碼實現。但是必須明確的是,整個下拉或上拉過程中,我們必須依賴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滾動偏移量(offset)
,那麼我們必須得監聽列表的滾動
,從而根據偏移量來完成整個UI邏輯。關於滾動監聽,大家可以參看?滾動監聽及控制 這篇文章。
滾動監聽有兩種方案,其關鍵程式碼如下:
// 方案一
_controller.addListener(() {
// 獲取偏移量
final offset = _controller.offset;
// 處理
_handlerOffset(offset);
});
// 方案二
NotificationListener(
onNotification: (Scroll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 {
// 正在重新整理 do nothing...
if (_isRefreshing || _isAnimating) {
return false;
}
// offset
final offset = notification.metrics.pixels;
if (notification is ScrollStartNotification) {
if (notification.dragDetails != null) {
_focus = true;
}
} else if (notification is ScrollUpdateNotification) {
// 能否進入重新整理狀態
final bool canRefresh = offset <= 0.0
? (-1 * offset >= _topDistance ? true : false)
: false;
if (_focusState && notification.dragDetails == null) {
_focus = false;
// 手指釋放的瞬間
_isRefreshing = canRefresh;
}
} else if (notification is ScrollEndNotification) {
if (_focusState) {
_focus = false;
}
}
// 處理
_handlerOffset(offset);
return false;
},
複製程式碼
通過NotificationListener監聽滾動事件
和通過ScrollController
有兩個主要的不同:
- 通過
NotificationListener
可以在從可滾動元件到widget
樹根之間任意位置都能監聽。而ScrollController
只能和具體的可滾動元件關聯後才可以。 - 收到滾動事件後獲得的資訊不同;
NotificationListener
在收到滾動事件時,通知中會攜帶當前滾動位置和ViewPort
的一些資訊,而ScrollController
只能獲取當前滾動位置。
當然這裡筆者使用NotificationListener監聽滾動事件
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監聽手指是否處於拖拽狀態
,即notification.dragDetails != null
。從而明確使用者手指離開螢幕的瞬間時,得到此時的偏移量,以此來決定小程式模組
的顯示與否。
一旦我們監聽列表滾動的偏移量,頁面只需要根據_offset
的變化而變化即可,偏移量處理如下:
// 處理偏移邏輯
void _handlerOffset(double offset) {
// 計算
if (offset <= 0.0) {
_offset = offset * -1;
} else if (_offset != 0.0) {
_offset = 0.0;
}
// 這裡需要
if (_isRefreshing && !_isAnimating) {
// 重新整理且非動畫狀態
// 正在動畫
_isAnimating = true;
// 動畫時間
_duration = 300;
// 最終停留的位置
_offset = ScreenUtil.screenHeightDp -
kToolbarHeight -
ScreenUtil.statusBarHeight;
// 隱藏掉底部的TabBar
Provider.of<TabBarProvider>(context, listen: false).setHidden(true);
setState(() {});
return;
}
_duration = 0;
// 非重新整理且非動畫狀態
if (!_isAnimating) {
setState(() {});
}
}
複製程式碼
因為考慮到UI佈局依賴於_offset
的變化而變化,這裡必須強調的是下拉過程中的兩種狀態:
- 拖拽狀態(手指未離開螢幕)
- 非拖拽狀態(手指離開螢幕)
拖拽狀態
下時UI,導航欄的頂部回跟隨_offset
的變化發生偏移,其無非是修改Positioned
的top
屬性即可,虛擬碼如下:
Positioned(
top: _offset,
//...
)
複製程式碼
當結束 拖拽狀態
下時UI,即:如果手指釋放的瞬間,_offset
大於 臨界點,則 導航欄
,內容頁
...等部件會絲滑的過渡
到底部,這裡想必大家一定清楚了,要想實現絲滑過渡
這個功能,一定離不開動畫
的加持。那麼這種狀態下,若依然延用修改Positioned
的top
屬性方法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顯得生硬
,所以這裡採用Flutter
自帶的動畫元件 AnimatedPositioned
來代替 Positioned
。 虛擬碼如下:
AnimatedPositioned(
top: _offset,
duration: Duration(milliseconds: 300),
//...
)
複製程式碼
AnimatedPositioned
雖然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非拖拽狀態
下時 導航欄
絲滑過渡到底部的功能,但是若處於拖拽狀態
下時,用AnimatedPositioned
就會導致導航欄
很Q彈,比較差強人意。為了兼顧這兩種狀態,筆者採用的是控制AnimatedPositioned
的duration
屬性來實現的,即:拖拽時,_duration=0
;釋放且大於臨界點時,_duration=300
。虛擬碼如下:
AnimatedPositioned(
top: _offset,
duration: Duration(milliseconds:(_isRefreshing ? 300 : 0)),
//...
)
複製程式碼
當然,筆者認為下拉過程中比較有趣的功能點就是:三個小球邏輯
。當然結合上面的功能分析,其實實現也比較簡單,主要用到Opacity 、Transform.translate、Transform.scale
元件,且其使用比較高頻,大家很有必要掌握,這裡筆者給出關鍵程式碼邏輯,大家一看便知:
// 階段I臨界點
final double stage1Distance = 60;
// 階段II臨界點
final double stage2Distance = 90;
// 階段III臨界點
final double stage3Distance = 130;
// 階段IV臨界點
final double stage4Distance = 180;
final top = (offset + 44 + 10 - 6) * 0.5;
// 中間點相關
double scale = 0.0;
double opacityC = 0;
// 右邊點相關
double translateR = 0.0;
double opacityR = 0;
// 右邊點相關
double translateL = 0.0;
double opacityL = 0;
final cOffset = (offset <= stage4Distance) ? offset : stage4Distance;
if (offset > stage3Distance) {
// 第四階段 1 - 0.2
final step = 0.8 / (stage4Distance - stage3Distance);
double opacity = 1 - step * (cOffset - stage3Distance);
if (opacity < 0.2) {
opacity = 0.2;
}
// 中間點階段III: 保持scale 為1
opacityC = opacity;
scale = 1;
// 右邊點階段III: 平移到最右側
opacityR = opacity;
translateR = 16;
// 左邊點階段III: 平移到最左側
opacityL = opacity;
translateL = -16;
} else if (offset > stage2Distance) {
final delta = stage3Distance - stage2Distance;
final deltaOffset = offset - stage2Distance;
// 中間點階段II: 中間點縮小:2 -> 1
final stepC = 1 / delta;
opacityC = 1;
scale = 2 - stepC * deltaOffset;
// 右邊點階段II: 慢慢平移 0 -> 16
final stepR = 16.0 / delta;
opacityR = 1;
translateR = stepR * deltaOffset;
// 左邊點階段II: 慢慢平移 0 -> -16
final stepL = -16.0 / delta;
opacityL = 1;
translateL = stepL * deltaOffset;
} else if (offset > stage1Distance) {
final delta = stage2Distance - stage1Distance;
final deltaOffset = offset - stage1Distance;
// 中間點階段I: 中間點放大:0 -> 2
final step = 2 / delta;
opacityC = 1;
scale = 0 + step * deltaOffset;
}
複製程式碼
小程式模組,在下拉過程中,只需要控制其透明度opacity
,以及內容頁的縮放scale
係數即可,以及上拉過程中,控制好其透明度opacity
即可,總體來說,So Easy ~,當然整個過程也是都需要考慮手指的 拖拽狀態
,也就是需要加動畫,如:透明度動畫、縮放動畫。對此這裡用到的對應的動畫元件如下,
AnimatedOpacity
替代Opacity
,增加透明度動畫ScaleTransition
替代Transform.scale
,增加縮放動畫
關於其具體的使用,大家還請自行閱讀原始碼哈,就不再贅述了。當然,小程式模組
筆者覺得比較細節的地方,就是UI佈局
上了。因為要實現上拉滑動,且小程式內容頁也支援上下拉。所以就涉及到巢狀滑動
,即ListView
巢狀ListView
。因為最外層的上拉滑動,能促使導航欄、內容頁
向上偏移,所以最外層的ListView
的 maxScrollExtent:最大可滾動長度
的處理是比較細節的。也就是理想情況下,手指從螢幕最底部向上拖拽到螢幕最頂部,正好能使導航欄
的最頂部到達螢幕的頂部即可,那麼maxScrollExtent = 2 * 螢幕的高度 - 狀態列的高度 - 導航欄的高度
,且如果小程式內容頁高度已知(假設:480)。那麼最外層的ListView
不僅要巢狀一個ListView(高度480)
,而且要巢狀一個空(佔位)部件(SizedBox
),且空部件的高度為:
佔位部件高度 = 2 * 螢幕的高度 - 狀態列的高度 - 導航欄的高度 - 480;
複製程式碼
當然上拉和下拉類似,無非也是監聽滾動,處理滾動的偏移量,上拉的偏移量的處理程式碼如下:
/// 處理小程式滾動事件
void _handleAppletOnScroll(double offset, bool dragging) {
if (dragging) {
_isAnimating = false;
// 去掉動畫
_duration = 0;
// 計算高度
_offset = ScreenUtil.screenHeightDp -
kToolbarHeight -
ScreenUtil.statusBarHeight -
offset;
// Fixed Bug: 如果是dragging 狀態下 已經為0.0 ;然後 非dragging 也為 0.0 ,這樣會導致 即使 setState(() {}); 也沒有卵用
// 最小值為 0.001
_offset = max(0.0001, _offset);
setState(() {});
return;
}
if (!_isAppletRefreshing && !_isAnimating) {
// 開始動畫
_duration = 300;
// 計算高度
_offset = 0.0;
_isAppletRefreshing = true;
_isAnimating = true;
setState(() {});
}
}
複製程式碼
小模組內容頁,也有個比較新穎的小功能:就是預設每次進來小程式模組是隱藏搜尋框
的,只有當使用者下拉一丟丟,手指釋放時,會自動看到搜尋框
,且使用者上拉一丟丟,手指釋放時,也會自動隱藏搜尋框
的。實現這一功能主要涉及到兩個知識點:監聽滾動
和 控制滾動
。其中監聽滾動
肯定已經耳熟能詳了,控制滾動
有兩個常用API如下:
jumpTo(double offset)
animateTo(double offset,...)
這兩個方法用於跳轉到指定的位置,它們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在跳轉時會執行一個動畫,而前者不會罷了。
所以,我們只要在滾動結束後,通過是下拉還是上拉,來決定是否顯示搜尋框。關鍵程式碼如下:
return NotificationListener(
onNotification: (Scroll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 {
if (notification is ScrollStartNotification) {
if (notification.dragDetails != null) {
// 記錄起始拖拽
_startOffsetY = notification.metrics.pixels;
}
} else if (notification is ScrollEndNotification) {
final offset = notification.metrics.pixels;
if (_startOffsetY != null &&
offset != 0.0 &&
offset < ScreenUtil().setHeight(60.0 * 3)) {
// 如果小於 60 再去判斷是 下拉 還是 上拉
if ((offset - _startOffsetY) < 0) {
// 下拉
Future.delayed(
Duration(milliseconds: 10),
() async {
_controllerContent.animateTo(.0,
duration: Duration(milliseconds: 200),
curve: Curves.ease);
},
);
} else {
// 上拉
// Fixed Bug : 記得延遲一丟丟,不然會報錯 Why?
Future.delayed(
Duration(milliseconds: 10),
() async {
_controllerContent.animateTo(ScreenUtil().setHeight(60.0 * 3),
duration: Duration(milliseconds: 200),
curve: Curves.ease);
},
);
}
}
// 這裡設定為null
_startOffsetY = null;
}
return true; // 阻止冒泡
},
child: ListView()
}
複製程式碼
但是如果我們在結束滾動的一瞬間,呼叫 jumpTo(double offset) 或 animateTo(double offset,...)
其實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延遲一丟丟時間,再去控制其滾動才行,這裡筆者也是懵逼好久,還望有緣人解答一下哈(評論即可)~。
這裡還要講一個功能點:下拉釋放時,需要隱藏底部的tabBar
;上拉釋放時,需要顯示底部tabBar
。這裡就要用到狀態管理
的功能。
這裡主要筆者藉助 provider 來實現的。關鍵程式碼如下:
/// 用於控制TabBar 的顯示和隱藏
class TabBarProvider with ChangeNotifier {
// 顯示or隱藏
bool _hidden = false;
bool get hidden => _hidden;
void setHidden(bool hidden) {
_hidden = hidden;
notifyListeners();
}
}
// UI層
return Consumer<TabBarProvider>(
builder: (context, tabBarProvider, _) {
return Scaffold(
appBar: null,
body: list[_currentIndex],
// iOS
bottomNavigationBar: tabBarProvider.hidden
? null
: CupertinoTabBar(
items: myTabs,
onTap: _itemTapped,
currentIndex: _currentIndex,
activeColor: Style.pTintColor,
inactiveColor: Color(0xFF191919),
),
);
},
);
// 下拉釋放時,隱藏
Provider.of<TabBarProvider>(context, listen: false).setHidden(true);
// 上拉釋放時,顯示
Provider.of<TabBarProvider>(context, listen: false).setHidden(false);
複製程式碼
至此!下拉顯示小程式的功能點也就是以上這些了,當然一些UI搭建和邏輯處理還是比較複雜的,只要你思維縝密,邏輯清晰,也就沒什麼難得了。
三、點+按鈕彈出選單
該功能的實現也是細節滿滿,由於展示和隱藏都需要用到動畫,主要用到的透明度動畫AnimatedOpacity
和縮放動畫ScaleTransition
元件。
-
功能分析 1、 點選導航欄+按鈕,選單漸漸顯示(透明度動畫)。 2、 顯示選單欄後,點頁面空白處,選單漸漸向右上角縮放隱藏(透明度動畫+縮放動畫)
-
功能實現 關鍵程式碼如下:
@override
void initState() {
super.initState();
// 配置動畫
_controller = new AnimationController(
vsync: this, duration: Duration(milliseconds: 200));
_animation =
new CurvedAnimation(parent: _controller, curve: Curves.easeInOut);
// 監聽動畫
_controller.addStatusListener((AnimationStatus status) {
// 到達結束狀態時 要回滾到開始狀態
if (status == AnimationStatus.completed) {
// 正向結束, 重置到當前
_controller.reset();
setState(() {});
}
});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if (widget.show) {
// 只有顯示後 才需要縮放動畫
_shouldAnimate = true;
_scaleBegin = _scaleEnd = 1.0;
} else {
_scaleBegin = 1.0;
_scaleEnd = 0.5;
// 處於開始階段 且 需要動畫
if (_controller.isDismissed && _shouldAnimate) {
_shouldAnimate = false;
_controller.forward();
} else {
_scaleEnd = 1.0;
}
}
// Fixed Bug: offstage 必須要等縮放動畫結束後才去設定為 true, 否則 休想看到縮放動畫
return Offstage(
offstage: !widget.show && _controller.isDismissed,
child: InkWell()
}
複製程式碼
結合?程式碼,特別要注意的是,隱藏選單時,要加個判斷邏輯,只有當顯示過選單以及動畫狀態正處於開始狀態時,才去進行縮放動畫,且動畫完成後需要重置到初始狀態,以便下次繼續縮放。當然,一定要等縮放動畫結束後,方可隱藏整個選單(蒙版+內容
),否則是看不到縮放動畫的,因為蒙版會比內容先隱藏。
四、點選搜尋框,彈出搜尋頁
該功能的實現上還是涵蓋幾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的,且都是日常開發中比較常用的,由於筆者也是在學習Flutter
的路上,很多知識都不夠全面,導致其實現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些許坑,這裡筆者一一詳盡,所需知識點如下:
-
通過GlobalKey 獲取某個 Widget 的尺寸
-
AnimatedPositioned 實現平移動畫
-
監聽鍵盤的高度變化
-
功能分析 1、點選
微信首頁
搜尋框,?搜尋
和取消
按鈕同時向左平移,並且AppBar
和Search
頁同時向上移動,鍵盤彈出;微信內容頁
和底部TabBar
隱藏,搜尋頁面
展示,按住說話
按鈕跟隨鍵盤彈出而彈出。 2、點選搜尋頁的取消按鈕
,?搜尋
和取消
按鈕同時向右平移,並且AppBar
和Search
頁同時向下移動,鍵盤收起;微信內容頁
和底部TabBar
顯示,搜尋頁面
隱藏,清掉搜尋內容,按住說話
按鈕跟隨鍵盤收起而收起。 -
UI搭建
UI主要包括搜尋框(SearchBar)
和搜尋頁(SearchContent)
的搭建,雖整體不難,但細節滿滿。因為考慮平移(左移、右移)動畫
和監聽鍵盤高度變化而變化的UI
,所以整體內部widget
佈局都是採用Stack + Positioned/AnimatedPositioned
來構建的,當然道路千萬條,實現第一條。這裡以SearchBar
為例,其內部的子部件(widget
)佈局,虛擬碼如下:
Stack(
children: <Widget>[
// 白色背景框
AnimatedPositioned(),
// 輸入框
Positioned(),
// ?搜尋 按鈕
AnimatedPositioned(),
// 取消按鈕
AnimatedPositioned()
]
)
複製程式碼
- 功能實現
?搜尋
居中實現。雖然UI實現居中可能比較簡單,比如: Stack
的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和 Row
的mainAxisAlignment: MainAxisAlignment.center,
,以及 Container
的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等.... 但是需要考慮到動畫的加入以及動畫絲滑的效果,就不得不採用Stack
佈局的形式了,以及採用Stack
的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來達到居中,且AnimatedPositioned
的left
和right
必須設定``null,不然是無法居中的,虛擬碼如下:
Stack(
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children: <Widget>[
// ?搜尋 按鈕
AnimatedPositioned(
child: `?搜尋`,
left : null,
top: 0,
bottom: 0
),
]
)
複製程式碼
雖然上述確實實現了?搜尋
居中,且不費吹灰之力。如果點選?搜尋
按鈕,假設此時是編輯模式,即 _isEdit = true;
,此時?搜尋
按鈕需要加入左移動畫,即AnimatedPositioned
的left : 0
,同學們可能會非常輕鬆的寫出如下程式碼:
Stack(
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children: <Widget>[
// ?搜尋 按鈕
AnimatedPositioned(
child: `?搜尋`,
left : _isEdit? 0 : null,
top: 0,
bottom: 0
),
]
)
複製程式碼
當然,上述程式碼邏輯確實是穩如藏獒,但是一旦執行後,你就會一臉懵逼,因為點選?搜尋
按鈕,?搜尋
按鈕會嗖
的一下到達左側,絲毫沒有理想情況下的左移的絲滑度。側面驗證 理想34D(很豐滿),現實對A(很骨感)
的道理。 其實原因就是: AnimatedPositioned 的 left 是從 null --> 0 過渡的,若 left 有值過渡到 0 是有動畫的。
要想左移縱享絲滑,則AnimatedPositioned 的 left
在非編輯(_isEdit = false
)的場景下必須的有值 ,且為了保證?搜尋
居中,則left必須滿足:left = (螢幕的寬度 - ?搜尋的寬度) * 0.5
,所以首要任務是獲取?搜尋
按鈕的尺寸,這裡採用GlobalKey
來獲取,關於GlobalKey
的使用,大家請自行百度。 虛擬碼如下
/// 用於獲取文字高度
GlobalKey _textKey = new GlobalKey();
/// 搜尋圖示距離左側的距離
double _searchIconLeft = 0;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 方案一: 先算出 SearchCube 的寬度,再去計算其位置 left ,雖然能實現,但是初次顯示時會跳動
widgetUtil.asyncPrepare(context, true, (Rect rect) {
final RenderBox box = _textKey.currentContext.findRenderObject();
final Size size = box.size;
setState(() {
_searchIconLeft = (rect.width - 16.0 - size.width) * .5;
});
print('渲染完成 ${rect.size} $size ${size.width} $_searchIconLeft');
});
return Stack(
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children: <Widget>[
/ / ?搜尋 按鈕
AnimatedPositioned(
child: `?搜尋`,
left : _isEdit? 0 : _searchIconLeft,
top: 0,
bottom: 0
),
]
) ;
}
複製程式碼
上面完美實現了?搜尋
按鈕居中,且左移動畫縱享絲滑,但是在首次初始化的時候,會有跳動的Bug,原因就是_searchIconLeft
初始化為0,導致在widgetUtil.asyncPrepare()
計算出來_searchIconLeft
,會有個_searchIconLeft 由 0 過渡到 大於0
的動畫,導致了跳動的Bug,解決方法:初始狀態下,left 為 null ,等渲染完成後,再去設定 left 為 _searchIconLeft ,且渲染完成後再去顯示 ?搜尋 按鈕
,終極虛擬碼如下
/// 用於獲取文字高度
GlobalKey _textKey = new GlobalKey();
/// 搜尋圖示距離左側的距離
double _searchIconLeft = 0;
/// 是否已經渲染好
bool _isPrepared = false;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 方案一: 先算出 SearchCube 的寬度,再去計算其位置 left ,雖然能實現,但是初次顯示時會跳動
widgetUtil.asyncPrepare(context, true, (Rect rect) {
final RenderBox box = _textKey.currentContext.findRenderObject();
final Size size = box.size;
setState(() {
_isPrepared = true;
_searchIconLeft = (rect.width - 16.0 - size.width) * .5;
});
print('渲染完成 ${rect.size} $size ${size.width} $_searchIconLeft');
});
return Stack(
alignment: AlignmentDirectional.center,
children: <Widget>[
/ / ?搜尋 按鈕
AnimatedPositioned(
child: Offstage(
offstage: !_isPrepared,
child: `?搜尋`,
),
left : _isEdit? 0 : (_isPrepared ? _searchIconLeft : null),
top: 0,
bottom: 0
),
]
) ;
}
複製程式碼
鍵盤高度監聽。這個雖然看似簡單,但確實是筆者在實現過程中耗時最久的模組,首先縱觀全網,鍵盤監聽高度的方法都是如下實現,虛擬碼如下:
class _HomePageState extends State<HomePage> with WidgetsBindingObserver {
@override
void initState() {
super.initState();
WidgetsBinding.instance.addObserver(this);
}
@override
void dispose() {
WidgetsBinding.instance.removeObserver(this);
super.dispose();
}
@override
void didChangeMetrics() {
super.didChangeMetrics();
// Fixed Bug : bottomNavigationBar 的子頁面無法監聽到鍵盤高度變化, so 沒辦法只能再此監聽了
WidgetsBinding.instance.addPostFrameCallback((_) {
final keyboardHeight = MediaQuery.of(context).viewInsets.bottom;
});
}
}
複製程式碼
秉承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的原則,以為程式碼一複製,則功能已實現,考慮到只有搜尋頁(SearchContent)
需要監聽,所以興致勃勃的把上述程式碼複製進去了,結果 didChangeMetrics
中獲取的MediaQuery.of(context).viewInsets.bottom;
的值一直是 0
,程式碼完全沒問題,當結果卻是有問題,真是百撕不得騎姐,結果發現,微信頁、聯絡人頁 都監聽不到,後來筆者大膽猜想,是否bottomNavigationBar 的子頁面無法監聽到鍵盤高度變化
,後面筆者把程式碼拷貝到 Homepage
頁就行了,期間過程真是欲哭無淚...
只好利用Provider
來記錄HomePage
的鍵盤高度變化,從而修改 搜尋頁(SearchContent)
的UI變化,虛擬碼如下:
@override
void didChangeMetrics() {
super.didChangeMetrics();
// Fixed Bug : bottomNavigationBar 的子頁面無法監聽到鍵盤高度變化, so 沒辦法只能再此監聽了
WidgetsBinding.instance.addPostFrameCallback((_) {
final keyboardHeight = MediaQuery.of(context).viewInsets.bottom;
Provider.of<KeyboardProvider>(context, listen: false)
.setKeyboardHeight(keyboardHeight);
});
}
複製程式碼
總結
首先,本篇文章主要講解了實現微信首頁模組上的幾個功能點:訊息的側滑刪除
、下拉顯示小程式
、點選導航欄 + 按鈕,彈出選單欄
等功能。其中通過對功能點的逐步剖析和邏輯處理,筆者相信大家在各個功能點的程式碼實現上應該能得心應手了。
其次,能夠掌握一些動畫元件和形變元件的使用,豐富了大家自身的flutter
元件庫; 同時學會了列表的監聽滾動
和控制滾動
等知識點,掌握了不同的監聽或控制滾動
的方案,以及對Flutter
中的狀態管理的實現有了一定的瞭解等...
最後,本文的核心還是想培養大家在寫任意一個功能之前,先做一些功能或邏輯分析,理清思路,確定好實現方案,再去編寫程式碼,磨刀不負砍柴工。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完成此功能後,對Flutter
產生學習的動力和樂趣。
期待
- 文章若對您有些許幫助,請給個喜歡❤️,畢竟碼字不易;若對您沒啥幫助,請給點建議?,切記學無止境。
- 針對文章所述內容,閱讀期間任何疑問;請在文章底部評論指出,我會火速解決和修正問題。
- GitHub地址:github.com/CoderMikeHe
- 原始碼地址:flutter_wechat
主頁
GitHub | 簡書 | CSDN | 知乎 |
---|---|---|---|
點選進入 | 點選進入 | 點選進入 | 點選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