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最新《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卷》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相對於嬰兒布書、積木、圖形分揀等傳統玩具,可以發光、說話、唱歌的電子類玩具會影響嬰兒語言質量和數量的增長。
研究人員強調,由於工作、經濟條件、個人因素等原因的影響,現代家庭中,父母親自陪孩子越來越少,最大化提高親子時間的質量就顯得異常重要。
北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對26個家庭的親子時間進行了研究,孩子的年齡都在10到16個月。這些家庭被分配給三個型別的玩具:
電子玩具,包括嬰兒電腦、會說話的農場和嬰兒玩具手機;
傳統玩具,大塊的木質積木、圖形分揀玩具和帶有圖片的橡膠積木
五本紙板書,書以農場動物、圖形和顏色為主題
研究人員並並沒有直接觀察測評親子時間的質量,只是對志願者家中的嬰兒遊戲區域進行錄音。結果顯示,當電子玩具佔據親子時間時,家長很少開口說話,與嬰兒的互動也較少;與玩傳統玩具和讀書時相比,玩電子玩具時,家長很少向孩子傳遞“有內容”的實質性語言資訊,寶寶咿咿呀呀的時間也更少。
在三種玩具中,家長講話最多、與孩子互動最多的就是在給寶寶唸書。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研究涉及的樣本較為侷限,參與研究的26個家庭的種族、文化背景也比較單一,但這一結果可以基本說明,打著“寓教於樂”性質的電子玩具不但昂貴,對嬰幼兒的語言發展也沒什麼益處,不應提倡家長購買;讀書和傳統玩具對嬰兒語言發展的益處也獲得了證據支援,它們是更應該被提倡的方式。
《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卷》在一篇名為《保持孩子的注意力》的社論中說,發光發聲的電子玩具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上異常有效,這是因為聲光刺激了人的“定向反射”。
這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一種最基礎的無條件反射,當環境中出現某種新異刺激物,人不由得去注意它。
為什麼吸引了嬰兒的注意力反而對孩子不好?原因在於,親子之間看似沒有意義的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不僅是在教孩子語言,也是在為今後的閱讀能力、社交能力(輪流按次序、接受他人的引領)等方面奠定基礎。
兒科專家也指出,非語言性互動也是情商和社交能力養成的重要來源,今後研究可以探求不同型別的電子玩具對嬰幼兒的發育有何種影響。
美國多家兒童醫院的知名兒科醫生聯名撰文說,任何數字化、電子化的玩具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明確目標,不應當讓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於玩具本身,而是能夠讓孩子將自身體驗傳遞給他人及周圍的世界。
傳統的圖形分揀玩具。
電子數字化玩具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對於那些感官閾值較高的孩子,雖然聲電效果可能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家長應注意不要讓孩子封閉在玩具或是應用的刺激-反應小圈子裡,忽視了與現實世界的互動。
via: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