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去覆蓋目標使用者,而近年來社交媒體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渠道。資料顯示,美國使用者目前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半小時至3小時時間,而在移動裝置上,社交媒體已成為頭號“時間殺手”。然而,對於預算不足以覆蓋所有社交媒體的品牌,它們需要怎麼做?
如果放棄社交媒體,那麼這樣的企業將無法像競爭對手一樣,在重要渠道中與目標使用者互動。更重要的是,已有一些案例表明,品牌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重塑形象,取得重大成功。接受社交媒體對企業而言能帶來很多好處,即使這些企業還不清楚具體應當怎麼去做。
企業首先需要選擇正確的平臺,隨後才是投入時間和資源。那麼選擇哪一個平臺將是一個關鍵問題,即使對財力雄厚的公司而言也是如此。
BI Intelligence在此次的報告中評估了主要社交媒體平臺,包括Facebook、Twitter、YouTube、Pinterest和Instagram,分析了品牌利用這些社交媒體平臺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可能帶來的好處,從而判斷哪一個平臺能帶來最大化的利益。
報告要點包括:
1.品牌需要在社交媒體上保持活躍
儘管很難量化社交媒體對購物決策的影響,但毫無疑問這樣的影響切實存在。一個為期多年的研究表明,對於特定品牌,社交媒體粉絲每年在該品牌產品上花費的時間遠高於非社交媒體粉絲。而70%的Pinterest使用者表示,他們利用該平臺瞭解需要購買什麼樣的商品。社交媒體是一個長期的遊戲,對於品牌的使用者公關非常重要。如果堅持採取聰明的策略,那麼品牌將可以在中長期看到社交媒體帶來的回報。
2.“財富500強”公司選擇Twitter
儘管Facebook被認為是大品牌常用的社交媒體平臺,但資料顯示,“財富500強”公司更多地選擇Twitter。目前73%的“財富500強”公司擁有Twitter帳號,66%擁有Facebook帳號,62%擁有YouTube帳號。擁有Pinterest帳號的“財富500強”公司佔2%。儘管比例很低,但需要指出這一數字來自2012年。Pinterest是一個新興平臺,但目前已吸引了通用電氣、美國國際集團和Lowe’s等大公司的使用。
3.根據資料判斷,大品牌首先關注Twitter,隨後是Facebook和YouTube
每個品牌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目標。Twitter或Facebook對他們而言未必合適。如果社交媒體營銷預算較少,那麼通過將資源專注於1到2個平臺,品牌仍可以獲得足夠關注度。平臺選擇最終取決於品牌希望實現的目標。
4.一些平臺對某些型別的品牌來說不夠理想
品牌不應在所有社交媒體平臺上浪費資金和精力,即使預算允許。令人驚訝的是,大量中小規模品牌認為,他們應當進入所有社交媒體平臺。實際上,深耕某一平臺要好於在多個平臺上簡單地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