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週的“十一”長假期間,中國各地的旅遊景點都人滿為患,令很多普通百姓感到煩惱。但這對中國的經濟來說實際上卻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跡象。

2013年10月3日,大批遊客湧入天安門廣場。

今年“十一”長假的前兩天,中國主要旅遊景點遊客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8.8%,略低於去年“十一”長假期間21%的增幅。但據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陸挺說,今年的增幅高於2011年的8.8%和2010年的6.5%。

其他資料也顯示了類似的狀況。10月1日,也就是“十一”長假的第一天,中國鐵路客運量達1,030萬人次。據政府資料顯示,這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3.2%。

遺憾的是,和旅遊景點一樣,對中國旅遊類股的投資也人滿為患。舉例來講,據FactSet說,旅行預訂網站攜程旅行網(Ctrip.com International)今年以來股價上漲了一倍以上,目前(根據今年的預期每股收益計算的)市盈率超過63倍。

但投資者仍應該對強勁的旅遊資料感到高興,因為它顯示出中國消費者非常活躍。

作為衡量消費活動的一個指標,旅遊資料可能優於官方釋出的零售額資料。零售額資料由中國國家統計局釋出,政府統計人員剔除了各種消費服務(從旅遊到理髮)的資料,而將一些政府採購包括在內。2013年前八個月的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2.8%。

此外,由於中國很多采購是用現金付款,不計入表內,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消費在官方估計的資料中被嚴重低估。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最近在一份報告中引用了上海兩所大學的教授的研究,這些教授估計,2009年中國家庭消費接近經濟總量的50%。相比之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估計資料只有35.3%。

並非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真正的消費資料會有這麼高,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官方資料存在嚴重低估。

多年來,批評人士一直在哀嘆中國向消費拉動型經濟模式的轉變步伐緩慢。本週釋出的強勁旅遊資料只不過再一次顯示,中國在經濟再平衡的道路上走得比許多人認為的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