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建庫前的規劃

tonyzhou_cn發表於2012-06-06

1、OUI安裝完資料庫之後,可以直接呼叫DBCA建立資料庫,也可以選擇只用OUI安裝軟體不建立資料庫。

a) 通常情況下不用ORACLE的模板建立資料庫,而是安裝實際需求來建立。

b) 一個例項只能訪問一個資料庫,一個庫可以多個例項來訪問。

c) 可以自己建立資料庫樣本。

2、規劃資料庫

a) 計劃資料庫,使用資料庫的目的(高可用性、高併發、資料裝載、高查詢)

b) 資料庫的應用型別 

c) 儲存結構設計

d) 資料庫的名稱和字符集  語言體系的支援,如:中文   建議使用萬能字符集,比如用MYSQL的時候使用UT-F8 ,ORACLE使用UTF8,但是,UTF8oracle裡不支援XNL字集,所以建議使用AL32UTF8(功能比UTF8強,建議使用) AL16UTF8

e) 合適的資料塊大小  只能在初始化引數的時候定義 ,值只能在引數檔案去修改,不能再建庫的時候修改。 

f) 資料儲存容量和資料增幅。會對磁碟和IO有直接關係,

資料庫有三種檔案:日誌檔案、資料檔案、控制檔案,日誌檔案中的Undo表空間、INS表空間一般都要放在RAID5磁碟上,因為這些檔案都是以離散寫的檔案。(raid5不適合連續寫,raid01,10 合適,。。)??

g) 建立資料庫。 

3、建立資料庫的必要條件

a) 許可權:OS許可權,資料庫許可權

b) 資源:記憶體、磁碟、交換區

4、建庫前需要確定的主要問題。

a) 建立後不能修改的包括:資料的字符集、資料庫名稱、資料塊大小 db_block_size

b) 有些可以在建庫後調整,但最後也在建庫之前確定好,如:SGA大小sga_max_size、日誌緩衝區大小、最大程式數。

c) 其他建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檔案儲存的方式、資料檔案、日誌系統大小、表空間構成。

5、建庫的方式

a) OUI呼叫DBCA建立

b) 手動呼叫DBCA:圖形化工具、JAVA介面、跨平臺。

c) 手動執行命令,用CREATE   RMAN的方式

6、圖形建庫步驟

a) 檢視資料庫名重複與否:用命令:tail -n 5 /etc/oratab,初步查,手工建庫是不會在這裡查到記錄,所以還需要再ls $ORACLE_BASE/admin 目錄查,有無重複,並確認下面有無資料檔案。

b) orcal使用者執行dbca呼叫圖形介面建立。

i. SID,系統唯一識別符號 區分大小寫,可以和庫名相同,也可以不同

ii. 全球庫名:庫名+域名

iii. 密碼設定,都設定一樣就可以了

iv. 資料檔案存放方式:a、檔案系統 bASM需要裝包才能使用. C、裸裝置

v. 資料檔案存放路徑預設在$ORACLE_BASE/oradata/,或者自己指定相關路徑,但指定的目錄ORACLE使用者一定要有寫的許可權。

vi. 資料檔案存放位置:一般在樣板檔案路徑

vii. 自動分配記憶體,最好不要超過系統記憶體的75%

如果要手工指定,PGA(程式全域性區)  SGA(系統全域性區),但一般都使用自動分配,那麼就要注意,在特有的情況下,比如:資料庫是資料倉儲為主,那麼記憶體以PGA分配為主,如果以聯機數處理為主,PGA??

viii. 資料塊是不能改變的,只有在初始化引數檔案定義和修改。

ix. 程式數的設定,就是指資料庫在併發時,有多少個使用者連線。修改程式時也要注意使用者程式和後臺程式的修改,經驗:比如需要1000個使用者程式併發,那麼就想對應的增加20個後臺程式,那就定義成1020個程式,使用9I時,1500個程式,大概能併發876個使用者。

x. 字符集的設定,一般設定AL32UTF8UTF8的加強版,UTF8適合特殊字元處理。

xi. 資料庫連線模式:dedicated server mode專用伺服器模式,表示每個客戶端對應一個伺服器程式(適合資料倉儲業務,可以進行使用者程式跟蹤),shared server mode共享伺服器模式,表示伺服器會建立一個共享池,這裡面有很多子程式來對使用者進行連線。(適合高併發,需要手工開啟,另外UGA有變化UGA會出現在SGA,SGA又會出現兩種情況,有可能會分配在這兩個裡面,一個是大池,一個是共享池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7038344/viewspace-73207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