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為網民訴求的表達和網路輿論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場域。網際網路不僅提供了人與人溝通的平臺及工具,網民也在自覺不自覺中參與對某一網路議題的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現實社會人際關係在網際網路上的延伸,使得輿論的傳播逐漸成為一種基於人際關係網路的傳播,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輿論發生、發展、傳播及反饋的方式。網民在網路社會中廣泛達成的自由討論,彙集而成公眾輿論,影響人們的觀念與意識形態建構的變化。時下流行的網路輿情監測,究竟與網路輿論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網路輿論和網路輿情二者指示同一個物件,就是指人們在網際網路上說了什麼。二者的不同點在於:網路輿論是中性的,多指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指稱網際網路上人們說的言論;網路輿情多是站在治理者的立場上,來說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公共討論這個現象。網路輿論的發生更為自然,人們對網路議題的討論臨時性將其彙集起來,這種彙集不是固定的,在網路議題傳播的過程中,參與議題的人群始終流動變化。只能說是人們意見的彙集,而這些意見或是積蓄很久、或是僅發生在議題當下的感受。就好比網民A參與“地鐵將要漲價”的議題,表達“不應該漲價”的意見,或許網民A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依賴於公交車、私家車,漲價對從不坐地鐵的他影響不大,但他選擇“不應該漲價”,或許包含著“地鐵漲價會將人流量轉移至地面交通的擔憂”,地面交通壓力過大便會影響網民A的出行。網路輿情的發生則更有人為化特點,可以說是對網路輿論的感情色彩進行識讀,描繪一種現狀或是預測趨勢,從這個角度來看,網路輿情是對網路輿論的一種情感追蹤分析,通常所使用的抓取關鍵詞可能會出現斷章取義的片面判斷。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分析師阿麗豔認為,輿論主體的社會屬性、歷史行為,輿論平臺的性質、定位,網路輿論線上、線下的環境,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輿論客體的意見表達、態度取向。借用網路上一句流行語“誰也不知道電腦背後坐著的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網路輿情分析的基礎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他是誰、他說了什麼、他為什麼這麼說,即社會屬性、態度取向、歷史行為的情感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