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大健康產業投資領域,上市公司以產業基金的形式發現投資優質專案的形式越來越多。以此為抓手,上市公司可以降低直接收併購對二級市場造成的影響,新技術、新業務的引進對促進上市公司業務擴充、戰略轉型等意義明顯。多家合作、槓桿收購等方式也降低了上市公司資金方面的壓力,加上PE、專業資管機構等的湧入,一時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基金呈爆發態勢。

動脈網)梳理了2015年以來108支、預計總規模達1682億的上市公司發起成立的大健康產業基金,試圖從產業投資、併購的角度觀察醫藥行業發展脈絡。

第一節:資料解讀

產業基金成立時間:

2015年一共有49支大健康產業基金宣告成立,2016年這一資料進一步擴充,達到55支,今年剛過兩個月,就有4支大健康基金宣告成立。

基金規模:

計入統計的108支產業基金當中,有61支在10億以下,其中預計規模為3億的有13支,10億的21支,佔這個區間總量的一半左右;10-50億區間的大健康產業基金有42支,50億以上的只有5支,包括南京新百、三胞集團、南京盈鵬資管、南京銀行等發起設立的生物醫療產業併購基金,以及銀河集團發起設立的免疫治療、幹細胞臨床應用平臺、大分子藥物及抗體藥物開發相關領域的投資基金,以及今年1月20日,由中信銀行、三胞集團發起設立的預期規模為200億大健康產業全球併購基金。

領域:

產業基金錨定的領域從基礎層的新材料、新技術到終端的服務都有涉及,按提及次數和熱門領域我們製作了相關的座標圖,從圖上亦可看出,醫院、醫療器械、醫療耗材、醫藥電商、體外診斷、養老服務等為話題焦點和投資熱門領域,而移動醫療、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雖然較為熱門,但是真正進場的企業並不多,原因是移動醫療最好的投資週期已過,現在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而商業模式等尚不成熟,稀釋了投資者的熱情,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方面,投資週期長,而基金的一般存續時間在5-10年,故熱度較高但問津的企業也較少。

大健康產業基金運作流程:

合作形式:

通過對108家上市公司設立和參與的大健康投資基金分析,我們羅列出了4種大健康基金的發起設立模式,分別為上市公司獨資式、多家合辦式、託管制、合夥企業式,以託管式和合夥企業式為多,幾種發起設立的形式又略有交叉,以下我們將逐條分析這幾種模式並就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解讀。

上市公司獨資式。指的是上市公司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並將自有閒置資金注入基金管理池,一般這種基金體量都不大,所投的專案都與發起主體業務直接相關。

合資公司制。即專業資管機構和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共同出資先設立合資公司,並由該公司再發起基金募集計劃,資管機構和上市公司主體都認購一定的份額。

託管式。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在資管和投資方面較專業的資管機構略有差異,所以某些上市公司亦選擇有外部的資管公司來管理產業基金,資管機構通過賺取基金管理費用作為報酬,同時可以跟投部分專案在適當的時候退出並由上市公司作為背書,最後拿到上市公司股票、定增等作為額外收益。

合夥企業制。該業務模式的特點是多家上市公司和資管公司、銀行、政府均作為基金的出資人,並且基金不同出資人之間尚存優先順序、中間級、劣後級等差異,一般是上市公司作為劣後級合夥人,承擔更高的風險,可以享受更高的收益,在決策上也擁有跟多的話語權。

合夥企業制基金較多,我們選取湖北中珠眾邦長江醫療併購投資基金作為樣本。中珠醫療於去年12月21日釋出公告,稱與眾邦資產、長江基金簽署了設立併購基金的合作協議,擬共同發起總額18億的產業併購基金,中珠醫療作為劣後級有限合夥人出資2億,佔比11.10%。在該例基金當中,上市公司作為劣後級合夥人在推出時不佔有優先權,但所投專案與中珠醫療戰略轉型方向一致,契合企業長期發展路徑。

綜合以上幾種合作方式,可以清楚看到資管公司、上市公司發起設立大健康產業基金的優缺點。對資管公司來說,依託上市公司平臺,能夠實現信任背更容易拿到資金;對上市公司來說,資管公司能夠提供專業的資管計劃、在專案判定上具有成熟經驗,並且所投專案與上市公司目標一致,如併購或納入成功,可以更好地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

第二節:市場環境及趨勢展望

以上都是上市公司和資管公司在大健康產業領域投資的表象,作為專業的投資人,應該具有透過表象看本質的能力,而產業基金紛紛逐鹿大健康領域的原因在於大健康及醫療相關產業發展前景、政策優惠、以及上市公司豐厚的資金儲備需要尋找出路。

國務院去年10月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規劃》),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給出了系統性的指引和階段性目標。

《規劃》總體目標指出,到2020年,我國應該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體育健身服務,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傳導到產業層面,建立起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成為了主要目標。更鼓舞業界信心的是,《規劃》對產業規模亦做出了規劃,預計到2020年,健康產業總規模超過8萬億,到2030年,健康產業規模總規模超過16萬億。

 資料來源:動脈網蒐集整理

醫藥市場環境:

大健康產業當中,又以醫藥相關產業最具成長性。醫藥行業指的是從事化學藥、中藥、生物製品(基因、細胞)研發及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的一個大類,在社會經濟當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且事關人民健康和社會發展,在政策和經濟規劃當中屢次被提及,如“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2030》、《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等。

從市場表現來看,醫藥工業總體發展趨勢平穩,長期保持較高增長率。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醫藥製造行業增加值增長率為10.8%,高於國民經濟6.7%的增速。

從整體國民經濟來說,醫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全生命週期流程,且具有弱週期性的特徵,受經濟波動影響較下。當前市場環境下,醫藥行業持續發展有三大驅動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醫保、商保給付制度不斷完善;人口結構調整,老齡化及新生兒需求明顯,在此驅動之下,醫藥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

據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資料,醫藥工業產值於2010年突破萬億,2014年已上漲至25798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1.19%。

資料來源:CFDA南方經濟研究所

醫藥相關政策:

如果說大健康規劃和醫療相關政策為上市公司發起設立產業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導向的話,那麼金融政策就解決了“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如2016年新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提到,“鼓勵依法設立的併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無疑給上市公司發起設立或參與產業基金提供了一劑“強心劑”。

這是資本最好的時代,也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上市公司、資管公司手握重量資本尋找優質的投資專案,創業公司以改變行業、改變世界的決心砥礪前行,產業基金只是他們無數種交匯方式的一種。好的專案能夠找到資本,好的資本能夠找到專案,正是這種正向的迴圈在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附:108支大健康產業基金資料

作者:高康平

自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