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是依託於雲端計算、大資料、電商平臺和搜尋引擎等網際網路工具而產生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具有融資、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網際網路金融的逐漸興起,是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民間融資陽光化、規範化,更好的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一、網際網路金融的六大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通過與銀行簽約,提供支付結算介面的交易平臺。作為目前主要的網路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第三方支付市場正進入成熟期,迄今已有200多家企業獲得了支付業務許可證,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3.8萬億元。第三方支付的代表有支付寶、財付通、快錢、微信支付。
(二)網路小額信貸,是指網際網路企業將電子商務平臺上積累的客戶信用資料和行為資料對映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批量發放小額貸款。網路小額信貸將大資料處理和雲端計算技術結合在一起,從海量資料中挖掘出有用的客戶信用等資訊,具有“金額小、期限短、純信用、隨借隨還”的特點。網路小額信貸的代表有阿里小貸、蘇寧易購和京東商城供應鏈金融。
(三)網際網路金融渠道,是指利用電子商務網站龐大的使用者群,將金融產品和網路服務深度結合,藉助網際網路渠道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使用者可直接在網上購買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同時這部分資金還能隨時用於網上購物、轉賬支付等。相較於傳統金融產品,具有不限購買門檻、無手續費、隨時贖回等優點。網際網路金融渠道的代表有餘額寶、定存寶。
(四)P2P網路信貸,是指P2P公司搭建網路平臺,把資金的需求和供給資訊直接在網際網路上釋出並匹配,資金供需雙方直接聯絡,繞過銀行、券商等第三方中介,為使用者提供直接投、融資服務,其本質是一種民間借貸方式。據統計,目前國內活躍的P2P平臺已超過300家,2013年P2P網貸規模將有望達到千億。P2P網路信貸的代表有人人貸、拍拍貸、宜信。
(五)網際網路金融門戶,是指各家金融機構將金融產品放在網際網路平臺上,使用者通過貸款用途、金額和期限等條件進行篩選和對比,自行挑選合適的金融服務產品,其核心本質是“搜尋+比價”。在這種模式下,網際網路金融門戶主要扮演資訊中介的角色,本身不參與交易和資金往來。網際網路金融門戶模式的代表有融360、格上理財、平安陸金所。
(六)眾籌模式,是指專案發起人利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的傳播特性,向公眾展示自己的創意,爭取得到足夠的認同和支援,募集公眾資金的模式。眾籌專案以實物、服務或者媒體內容等作為回報,但不能涉及資金或股權。目前,我國的眾籌平臺多數帶有公益和慈善色彩。眾籌模式的代表有點名網、追夢網。
二、當前網際網路金融的六大特點
(一)成本低。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臺自行完成資訊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資訊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二)效率高。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使用者體驗更好。如阿里小貸依託電商積累的信用資料庫,經過資料探勘和分析,引入風險分析和資信調查模型,商戶從申請貸款到發放只需要幾秒鐘,日均可以完成貸款1萬筆,成為真正的“信貸工廠”。
(三)覆蓋廣。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網際網路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網際網路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四)發展快。近年來,依託於大資料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以餘額寶為例,餘額寶上線18天,累計使用者數達到250多萬,累計轉入資金達到66億元。據報導,目前餘額寶規模近500億元,上線至今以日均5億元的增速增長,已成為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五)管理弱。一是風控弱。網際網路金融目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資訊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目前已有眾貸網、網贏天下等P2P網貸平臺宣佈破產或停止服務。二是監管弱。網際網路金融在我國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准入門檻和行業規範,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六)風險大。一是信用風險大。目前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網際網路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臺由於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去年以來,淘金貸、優易網、安泰卓越等P2P網貸平臺先後曝出“跑路”事件。二是網路安全風險大。目前,我國網際網路安全問題突出,網路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網際網路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資訊保安。
三、商業銀行的對策建議
(一)理性看待。作為新興事物,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速度較快,製造了“眼球效應”。但網際網路金融的交易規模相對較小,短期內不會動搖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傳統商業銀行的公眾信譽度較高,資本實力雄厚,基礎設施完善,物理網點分佈廣泛,具有受法律認可的準備金制度,接受充分嚴格的監管,已經建立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信任。此外,一些金融業務需要專業人士的經驗和判斷,資訊科技無法完全替代。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的網際網路金融更像是對傳統商業銀行的補充,提高了傳統金融的效率,擴大了服務範圍。
(二)轉變觀念。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加速了金融脫媒,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正憑藉資料資訊積累與挖掘的優勢,加速在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領域佈局擴張,未來可能衝擊傳統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對此,商業銀行應轉變發展觀念,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創新商業模式,構建自身獨特的價值鏈。
(三)融合共生。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不是一種純粹的競爭關係,二者之間有很大的融合空間。網際網路金融在渠道、創新、客戶需求方面擁有大資料的優勢,而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則是對金融風險的把握,擁有穩定的基礎金融服務和成熟的風險控制體系。一方面,傳統商業銀行可以吸收、應用網際網路金融的技術和組織模式,實現自身的轉型與調整;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合作可以提升自身的資金能力和風控水平。商業銀行應進一步鞏固優勢領域,同時積極擁抱網際網路,順應潮流,深度整合網際網路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擴充服務渠道,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