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0130418084005724-e

這幾天,一條關於比特幣的新聞又登上了國內各大科技板。

阿根廷人民為了讓貨幣保值,開始將目光投向虛擬貨幣,也就是比特幣。

繼德國成為首個承認比特幣合法貨幣地位的國家後,阿根廷又因為其高企的通貨膨脹率,導致國內大量購買比特幣保值,而這一舉動,也折射出這個由天才少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08年發明的網路虛擬貨幣,在經歷了廣泛的質疑和博弈後,正從幕後走到臺前,並一步步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們接納和認可。

這項引流計劃的幕後操作者正是一家阿根廷比特幣交易公司Cryptocambios,後者幫助BitPagos,一家拉美線上支付平臺,為商戶處理信用卡和比特幣交易。最近每週的總業務量達到1萬美元 —— 其中大部分還是信用卡業務。外國遊客無需將比特幣兌換成阿根廷比索,就能直接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雖然目前很多國家對於比特幣褒貶不一,態度也不盡相同。

何為比特幣?按照權威的解釋,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貨幣。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通過特定演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例如Q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還有一點是,你可以用電腦生產比特幣。而這也催生了全球範圍的淘金熱。

在中國,比特幣的熱潮是其高投資回報率開始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比特幣一直是極客和科技愛好者的小眾玩具,其貨幣價值也微乎其微:“2010年,比特幣的價值還不到14美分;此後用了一年的時間,跌跌撞撞地漲到了86美分;而真正將比特幣拉向公眾視野的,則是因為《福布斯》的一篇報導,此後,這種虛擬的網路貨幣大受追捧,在公眾的狂熱的投機商的伺誘下,一路飆升至30美元大關,直至今日,價格依然高居不下。

比特幣

礦工的淘金夢

在中文世界的比特幣網站上,赫然登著眾多出售或租賃挖礦機主機板,配件,晶片等資訊的廣告。礦工們藉助這些高階裝置,能以較快速度來獲取比特幣從而牟利。這同樣也滋生了一條隱祕的產業鏈。

所謂挖礦,也就是生產比特幣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手中的配置強大的電腦,去運算比特幣網路中的算術題,成功解答出來就能獲得這一區域(block)的全部比特幣,依靠計算機解算題目來獲得貨幣的方式被形象地稱為挖礦,而比特幣的“極客”們自然被稱為“礦工,”他們手中的“鋤頭”就是手裡的電腦。

在早期創世紀的時代,大量的區塊處於未拓荒狀態,而在比特幣大熱後,大量的礦工蜂擁而至,爭奪所剩不多的比特幣,而生產比特幣又有著遞減的特性。使得競爭更加白熱化。普通的電腦生產比特幣可能需要耗費一年到兩年的時間——而且期間還得承受高昂的電費和時間成本。這使得製造專門用於挖礦的挖礦機,也就是擁有超強計算能力的電腦受到青睞。一時間淘金者紛紛購買,希望能在這股網際網路浪潮中分得一杯羹。而喧囂過後飽了供應商,苦了挖礦者,甚至出現拖欠,剋扣購機費用的事情,那都是後話了。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達里奧·福在戲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中曾藉助“瘋子”之口說出“情況太複雜了,現實太殘酷了!理想都破滅了,我也不想活了。”的臺詞。而這句話,同樣可以作為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的現實境遇的一個腳註。

你能否想象這樣的一個情景,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可以用虛擬貨幣來購買任何商品,這種貨幣不受任何金融機構控制,全球通用,總量固定,且發行速度穩定。不用擔心通貨膨脹,並且交易足夠安全可靠,你甚至可以親自來生產這種貨幣。是不是足夠酷炫?

但是貨幣發行權一直是主權國家極為看重的,網際網路的去中心化思想既不利於金融機構進行監管,也變相增加了防範的難度和成本。而對此心有芥蒂的政府防範電子貨幣與的辦法也就是釐清虛擬和現實的邊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可以用人民幣購買Q幣,但是不允許Q幣兌換人民幣。雖然後者在網際網路同樣隱祕的存在,但是一旦法律大開綠燈,大規模的兌換的後果就是類似騰訊這樣的公司會變成印鈔機公司:只需要不停地發行Q幣就行了,但是由此造成的後果,則是難以想象的災難。

另一個方面,從實體貨幣跳躍到虛擬貨幣,這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仍是一個突兀的轉變,從貝殼,到金銀,再到紙幣,倘若我們從歷史的淵藪中窺見一二,一種貨幣的推行必然伴隨著巨大的阻力,也不可避免的伴隨失敗的命運,市場的接納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倘若強行推銷,比如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事情:戰事中軍餉緊張,將軍就拿紙畫符讓士兵去老百姓家換糧食——在現在看來,這種行為當然與匪盜無異。倘若運作不當,虛擬貨幣也會面臨如此風險,畫餅充飢的勾當,幹多了,總是要還的。

所以,各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對電子貨幣持有敵意,儘管他身披網際網路的紫金外罩,擁有極客氣質和網際網路精神,並且設計精巧,杜絕了各種bug,但是要真的讓他成為等價交換物,可能還需要很長的路走,一個很現實的事實就是,經過比特幣如此流行和風靡,但是所能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仍然極為有限,支援比特幣付款的店鋪,依然寥寥可數,在電商平臺ebay,亞馬遜上,依然無法用比特幣購買。

不過需要正名的是,比特幣依然是目前最流行的網路貨幣,有人肯定會說Q幣,但比特幣和Q幣有天壤之別:首先,Q幣可以無限發售,而比特幣數量有限,其次,騰訊公司可以任意更改Q幣規則,但是比特幣的規則無法改變。最後,假如騰訊公司伺服器被攻陷,也許你Q幣就一文不值,但是比特幣理論上是不存在這種風險,黑客無法同時攻陷所有的網路節點。

有這麼多的優勢,但是要承認比特幣的合法的貨幣地位,依然路漫漫其修遠兮。比特幣數量恆定的特點,既避免了通貨膨脹的危險,但是也因其通縮屬性不被人看好。

簡單的說,因為比特幣數量恆定,在比特幣被熱炒價格攀升時,那些擁有比特幣的人會出於增值的目的選擇持有而不是交易,那麼就會造成一個惡性迴圈,即比特幣價格不斷升高,這就是一個典型市場泡沫的形成過程。比特幣的價格不會無限攀升,比特幣的價值在上升到一定高度時,泡沫破滅,價格暴跌。換句話說,你願意用股票來代替你的工資麼?漲了還好說,萬一跌了呢?你能接受你上個月工資一萬,下個月就立馬變成三千的現實嗎?

阿根廷人為了保值紛紛購買比特幣,這個南美國家一下子就成了比特幣的天堂,那比特幣的下一個天堂在哪兒?

誰都說不好。

 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