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網際網路“貨幣”——比特幣(Bitcoin),今年以來風光無限。在上半年因塞普勒斯銀行業風險創出階段性高點後,比特幣在11月迎來飆升。短短一個月中,比特幣的價格從200美元最高衝至1200美元;而相比於年初的13美元,更是上漲了92倍。

比特幣的價格飆漲引發了市場對於投機泡沫的擔憂。安邦(ANBOUND)研究團隊早在今年4月便指出,比特幣的泡沫並沒有特殊性,認為比特幣與我們此前所見到的那些投機泡沫——從早期的鬱金香,到晚近的次貸危機,並沒有本質的不同,最終也將殊途同歸。隨著比特幣價格的膨脹,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

從去年10月起,比特幣開始受到全球金融監管層的注意。去年10月,歐洲央行釋出報告稱,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一樣,能夠為金融創新作出積極貢獻,但也可以使其使用者遭受各種風險;今年11月,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一次聽證會上表示,美聯儲無權直接監管虛擬貨幣,但認為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可能擁有長遠的未來”,有朝一日或許能“促進一個更快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系統形成”。他同時提到,虛擬貨幣可能帶來“與執法和監管問題”有關的風險;12月,荷蘭央行釋出宣告,質疑比特幣儲存無保證、沒有中央發行者負起責任,以及比特幣的波動性。

與伯南克證詞差不多的時候,中國央行也加入到對比特幣的大討論中。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從人民銀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對公民自由買賣比特幣不反對。更重要的,12月5日,出乎市場預料,中國央行等五部委釋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領先全球加強對比特幣的管理,成為全球第一個宣佈對比特幣及其交易網站進行管理的金融監管機構。

觀察央行等五部委釋出的通知,沿承了易綱副行長的表態。通知否認了比特幣的貨幣屬性,禁止比特幣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通知強調,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加強對比特幣網際網路站的管理;但同時,央行表示,比特幣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顯然,中國央行擔心的是比特幣可能在貨幣屬性上“逆襲”了人民幣。

作為長期跟蹤研究比特幣的機構,安邦(ANBOUND)認可央行的監管方式。事實上,作為一個P2P的網際網路產品,比特幣理論上無法被納入常規的監管體系,央行沒有能力禁止普通民眾參與到比特幣的交易中。不過,央行可以卡住比特幣社群與實體經濟的出入口——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及比特幣網站,這可能是監管者對比特幣可以採取的全部措施。從通知看,央行顯然認識到,比特幣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所以對風險最高的交易環節,採取“自擔風險”的態度,並沒有越俎代庖,又或者勉強禁止。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比特幣而言,央行是否承認其貨幣屬性,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比特幣的發展並不仰賴於主權機構的承認。事實上,自誕生以來,比特幣並沒有被任何主權機構承認,但這依然沒有阻止投資者的追捧。由此來看,通知並沒有損及比特幣作為一款受歡迎的網際網路金融工具的根本——只要人們還在談論,投資者還有信心,即使全球央行都否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比特幣的發展還將一切如舊。比特幣的投機泡沫何時“殊途同歸”,並不取決於央行的監管,而是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但央行的監管依然可以取得短期效果。由於供給受限,比特幣的價格完全取決於投資者的心理,央行通知可以起到一定的投資者教育及風險提示作用,讓部分投資者選擇退場,進而引發比特幣價格下跌。不過,鑑於一些玩家過於狂熱,同時公眾對於比特幣的關注依然在持續升溫,這一效果究竟能持續多長時間,尚有待觀察。或許,此時此刻,比特幣的擁躉們正在欣喜地“抄底”,並指著通知說,“看,央行並沒有禁止普通民眾交易比特幣!”

中國央行領先全球加強對比特幣的監管,顯示中國央行對比特幣可能“侵襲”法定貨幣的擔心。央行的監管可能不會一下子戳破比特幣的泡沫,但會加大比特幣價格的波動——它只可能是一款不錯的投機工具,而無法有更進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