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誕生到大紅大紫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祕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就此問世!討論組的老鳥們曾未聽說過他,有關他的資訊也寥寥無幾,還都隱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網上簡介顯示他在日本居住,他的電子郵箱地址來自德國的一個免費服務站點,萬能的谷歌上也沒有他名字的任何相關資訊,顯然,“中本聰”是個假名。不過即便中本可能已經成為謎團,他的發明讓一個困擾密碼學十年的難題“灰飛煙滅”。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電子貨幣因其方便和難以追蹤性,並能脫離政府和銀行的監管,而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上世紀90年代,一個名為“密碼朋克”的密碼破譯組織就致力於建立電子貨幣,但付出的努力沒收到任何成效。同樣在90年代早期,密碼破譯者大衛·喬姆建立了一個匿名系統——“電子現金”,也失敗了,部分原因是依賴於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現有基礎設施。之後各種電子貨幣嘗試者不斷湧現——位元金(bit gold),RPOW,b錢(b-money)……,但無一例外的失敗了。

設計電子貨幣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是重複支付問題。倘若電子貨幣僅僅只是資訊,擺脫了紙張和金屬有形化的侷限之處,那該怎麼阻止大家像複製文字一樣,輕易地複製貼上,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呢。傳統解決方案是應用中央票據交換所,所有交易彙總成實時總賬,這樣,如果有人剛用掉一個電子貨幣,他就不能再重複使用了。實時總賬讓騙子無機可乘,但它還需要有信譽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管理。

比特幣用公開分佈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使用者樂於貢獻出CPU的運算能力,執行一個特殊的軟體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形成一個網路共同來維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交易也在這個網路上蔓延,執行這個軟體的電腦爭相破解不可逆密碼難題,這些難題包括好幾個交易資料。第一個解決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勵,相關交易區域會加入鏈條。隨著“礦工”數量的增加,每個迷題的困難程度也隨之提高,這使每個交易區的比特幣生產率維持約在10分鐘一枚。此外,每達到21萬個區域,獎勵就減半,從50比特幣減到25,再從25到12.5,一直持續下去。這樣到2140年,比特幣將達到預定的2100萬枚上限。

中本聰的論文於2008年發表,當時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的能力遭到各方質疑,信用降入谷底。美國政府向華爾街和底特律汽車公司注入大筆資金,美聯儲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本質上就是大量印美鈔刺激經濟,金價上漲。比特幣不需要政治和金融(就是它們搞垮了經濟)保障——只依據中本聰的巧妙演算法。比特幣的公開總賬看起來不僅使欺詐者無處藏身,還靠業已決定的發行量而使比特幣供應處在可控範圍內,這保證了像無限印錢的中央銀行和魏瑪共和國似的通脹悲劇,不會在比特幣身上上演。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成為挖到比特幣的第一人——他從創世區挖到50枚比特幣。約一年左右時間,他的發明只侷限在一小撮嚐鮮者中。但漸漸地,比特幣的名氣超越了密碼界這座孤島。它得到了之前研究電子貨幣“前輩”的賞識。偉戴(Wei Dai)——b錢發明者,稱它“具有劃時代意義”;尼克·薩博——位元金發明者,稱讚它“是對世界的偉大貢獻”;哈爾·芬尼——RPOW幕後的傑出密碼破譯者,認為比特幣有“改變世界的潛力”。數字隱私倡導者電子前沿基金會最終開始接受比特幣的捐贈形式。

初期比特幣使用者小團隊開源軟體工程。新英格蘭編碼員加文·安德烈森花50美元買入10,000比特幣並建立了名為“位元水龍頭”的網站,毫無理由地向人們散發比特幣,純粹為了好玩。佛羅里達程式設計師拉斯勒·豪涅茨,他是第一個在真實世界使用比特幣的人,他花10,000比特幣在“棒約翰”叫了兩塊匹薩外賣。(他把比特幣發給英格蘭的一個志願者,然後收到一份來自大西洋彼岸的信用卡訂單)。馬薩諸塞州一位叫大衛福斯特的農民在賣羊駝毛襪時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

當他們不忙著挖礦時,位元黨就試圖揭開中本聰的神祕身份。在一個比特幣聊天頻道里,有人自負地認為“Satoshi”在日語中是“智慧”的意思,其他人則懷疑這是四家科技公司名字的“拼盤”——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甚至連他的國籍也受到質疑,因為他的英語太地道了,簡直毫無瑕疵。

有人暗示,或許中本聰不是一個人,他代表一個有著未知目的的神祕組織——谷歌的一個團隊或是國家安全域性。豪涅茨說:“我和自稱松本智的傢伙通過幾封電郵”,豪涅茨曾有一段時間是比特幣核心開發成員。“我總認為他不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大概每兩週收一次回信,就像有人偶爾檢查郵箱一樣。比特幣的設計非常棒,不像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

中本聰很少透露自己的資訊,他在網上談論的話題只限於原始碼技術討論。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要求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贈後,原本言談簡潔只聊業務的中本聰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參與到討論中。“不,不要這樣做。”他在比特幣論壇裡發帖說,“這個專案需要逐步成長,這樣軟體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它還是一個萌芽階段的小型測試社群。在這個階段,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會毀了比特幣。

接下來,就像他的神祕出現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中本聰又消失了。格林威治時間12月12日6點22分,就在他發帖爭辯給維基解密捐贈比特幣7天后,中本聰在論壇發了最後一個帖子,貼中談到軟體最新版本幾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他的電郵回覆也變得更加不穩定,最後完全終止了。曾是核心開發者的安德烈森是少數幾個和中本聰聯絡的人。4月26號,安德烈森告訴編碼員:“今天早上,中本聰建議我們在公開談論比特幣時應淡化‘神祕創始人’的話題。”最後,中本聰甚至連安德烈森的郵件也不再回復了。位元黨對他的離開感到悲傷和不解。但不管怎樣,他的發明已煥發出勃勃生機。

布魯斯·瓦格納說:“比特幣愛好者就像福音傳播者,他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魅力,這是一場巨大的運動,或者稱之為一種宗教信仰也不為過。在論壇上,你會看到這種精神,與自我無關,大家都在為改良比特幣而努力。”

 
比特幣的忠實信徒瓦格納

7月的一個清晨,50歲的瓦格納有著與年齡不符的黑髮,像個精力旺盛的小夥。他正坐在自己OnlyOneTV公司辦公室裡,這是一家位於曼哈頓的網路電視公司。短短几個月時間,他成為比特幣主要的佈道者。他主持了《比特幣秀》這檔節目,宣傳這個新生貨幣並採訪比特幣世界的知名人物。他還負責一個比特幣聚會團體,並打算在8月舉辦第一屆比特幣“世界大會”。瓦格納說:“我被它給迷住了,五天五夜不吃不睡,像打了興奮劑,腦中全是比特幣,比特幣……”

瓦格納毫不掩飾他對比特幣的痴迷,他認為比特幣是既因特網後最激動人心的發明,“eBay是一隻巨型吸血公司”,言論自由是“當代神話”。他預測比特幣的未來時一臉興奮:“我知道這不是股票,它不會有跌漲,它會一直漲下去的”。

有一段時間,他是對的。2009到2010年初,比特幣毫無價值,2010年4月開始交易的頭半年,1比特幣的價值低於14美分,2010年夏天比特幣交易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由於供遠小於需,網上交易價值開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幣在29美分處沉寂多日後竄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繼續升值,和美元的兌換率達到了1:1,此後比特幣穩定在87美分上下,也曾漲到過1.06美元。

今年春天,比特幣價格實現“大爆炸”式增長,《福布斯》報導的《加密貨幣》是刺激因素之一。4月初到5月末,從86美分升到8.89美元。接著,在6月1號,一週內竄至3倍,達到1比特幣兌換27美元。整個位元王國市值約為1.3億美元。一個自稱MB騎士(KnightMB)的田納西州人,持有371,000個比特幣,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是位元王國最富有的人。豪涅茨買匹薩花的10000個比特幣,如今價值272,329美元。“我覺得沒啥,那些匹薩的確好吃。”,豪涅茨說。

比特幣獲得了通常只有矽谷IPO和蘋果新品釋出會時才有的關注。在自己的網路脫口秀上,記者兼企業家賈森卡拉坎尼斯稱之為“一次根本轉變”和“近20年在科技商業史上見到最有趣的事。”知名風險投資家弗雷德·威爾森認為網際網路下一項大事件是“社會劇變”,他舉了四個例子——維基解密,破解PS,阿拉伯之春和比特幣。編碼員安德烈森接受CIA的邀請來到弗吉尼亞州蘭利總部,介紹比特幣相關情況。瑞典海盜灣創始人裡克·洛克文奇表示要把全部積蓄換成比特幣。

比特幣的未來看起來充滿希望。馬克·薩普斯,這位能從ebay購買零件在布魯克林閣樓組裝一臺熱核反應堆的主兒,在弄到一臺舊ATM機後將它改裝成用於現金兌換比特幣的裝置。在祕密網際網路上(必須使用Tor匿名軟體才能訪問),灰色市場“絲綢之路”允許比特幣參與交易;在這裡,從止痛藥到機關槍,都可以買到。一個年輕比特幣使用者——現代柏拉圖,用攝影部落格的形式記錄了自駕車跨國旅行,他在旅途中只用比特幣。位元黨中的錢幣愛好者開始憧憬可回收比特幣,想知道罕見的“創世區”比特幣到底價值幾何。

由於價格躥升,挖礦變得越來越流行,競爭者也隨之增多,效益開始減少。電腦配置的“軍備競賽”開始了,礦工紛紛為計算機尋找更先進的顯示卡。第一批挖礦者使用的是自己現有的電腦,新一波礦工則購買配有高速GPU的廉價電腦,製冷用吵鬧的風扇,24小時開機挖礦。這波浪潮掀起了曬裝備熱潮。就像之前淘金熱潮一樣,人們爭相傳頌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故事。阿拉斯加一個名叫達倫(Darrin)的“礦工”稱一隻熊闖進了他的車庫,但謝天謝地沒有毀壞他的裝置。另一個“礦工”則據說因電費飆升,警察突襲了他的屋子,懷疑他在種大麻。

從頂峰走下神壇

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氛中,災難的種子開始孕育。比特幣始於開源P2P軟體和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公共利益精神,還借鑑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思想。但由於真實貨幣危在旦夕,比特幣價值的戲劇性上升帶來了不同的反應,人們視比特幣為投機商品。中本聰之前擔心媒體的過度關注會帶來嚴重後果,如今終於逐漸變成現實。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毒品管理局和司法部關閉“絲綢之路”,他稱其為“我們所見過最明目張膽的網上販毒行為”,並形容比特幣是“一種網上洗錢形式”。

與此同時,對中本聰的個人崇拜開始萌芽,一些人開始銷售“我是中本聰”的T恤。位元黨要求將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命名為“聰”,還推出了中本聰的同人小說和漫畫。有人推測他已經死了,一些則認為他的真實身份是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更多的人認定他就是加文·安德烈森。還有一些人認為,他一定是“老一輩”加密貨幣的倡導者——芬尼、薩博或是戴中的一個。薩博自己認為中本聰可能是芬尼或戴中的一個。斯蒂芬·托馬斯(StefanThomas)——瑞士編碼員和社群活躍成員,他研究了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發的500多個帖子,根據發帖時間繪製出一張圖表,資料顯示,在格林威治時間早上5點至11點之間中本聰很少發帖,週六週日也是如此,由此可以斷定中本聰這段時間是在休息,而不是在工作。(5點到11點是東部時間的午夜12點到早晨6點)。其他線索則推出中本聰是英國人:他在創世區編碼用的報紙標題來自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他在論壇發的帖子和對編碼的評論用的都是“optimize”和“colour”這類的英式拼法。

即便是最純潔的技術也不得不在骯髒的世界生存。比特幣的編碼和理念可能已經牢不可摧,但比特幣本身——這個由獨一無二數字組成的貨幣單位——必須儲存在某處。預設是把比特幣存在使用者電腦的“電子錢包”裡,當比特幣不那麼值錢,很容易挖到並僅限於技術人員使用時,這也就足夠了。而一旦它們開始變得值錢,一臺PC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一些使用者通過建立多重備份、加密、U盤、不聯網的“安全”電腦,雲儲存和保險櫃等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比特幣。但就算是一些有經驗的比特幣老鳥也會在保護上遇到麻煩。斯蒂芬·托馬斯有三個比特幣備份,但不小心刪掉了兩個,悲催的是他忘掉了第三個備份的密碼,這使他損失了7000比特幣,當時價值約14萬美元。他說:“我花了一週時間試圖修復,真是太痛苦了。”大多數人存現金時首選銀行,這是一個遭到比特幣使用者懷疑的機構。為此,一種針對這種新型貨幣的原始、無管制金融服務產業開始發展。不可靠的網上“儲存服務”承諾保障客戶的數字資產,支援把比特幣兌換成美元或其他貨幣。比特幣本身已十分分散,但使用者仍盲目的將更多的比特幣交給第三方託管,最激進的自由主義者宣稱這比聯邦保險機構更安全。這些第三方機構大多是網路店面,大家互相都不瞭解。

果不其然,隨著比特幣價值一路攀升,令人不安的事件開始折磨比特幣使用者。六月中旬,自稱Allinvain的人稱自己的2.5萬比特幣被人從電腦偷走了(時至今日,沒人能證實事情是否屬實)。大概一週後,一名黑客成功地策劃了一起巧妙入侵,物件是位於東京的交易站點Mt. Gox,這個站點掌控著全世界90%的比特幣交易。於是Mt. Gox限制使用者每天只能提取價值1000美元的比特幣(約35比特幣)。入侵Mt. Gox’s系統後,黑客進行了大規模拋售,把比特幣兌換比率拉低到接近零,使自己有機會大量提取其他使用者的比特幣。

事情發生後,市場力量合力阻止黑客的陰謀。比特幣價值暴跌,但大批投機者抓住了這次甩賣機會,他們很快驅動價格回升,讓那個位元賊僅拿到2000比特幣。Mt.Gox停止交易一週並撤銷了不合法交易,但損失已不可避免。比特幣的價值再未回到過17美元以上。一個月內,由於智利交易所TradeHill的異軍突起,Mt.Gox損失了10%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件動搖了比特幣社群的信心,並引發了一連串負面報導。

在大家眼裡,比特幣一夜間從未來貨幣變成了反烏托邦的笑話。電子前沿基金會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幣捐贈。兩名愛爾蘭網路分析專家論證說,比特幣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能保證隱私:他們能找出那些向維基解密捐款人的蛛絲馬跡(該組織於2011年6月宣佈接受比特幣捐贈)。新來的技術菜鳥覺得比特幣易於上手,但失望地發現在獲取、儲存和使用比特幣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有一段時間,購買比特幣較方便的方法是先用貝寶(Paypal)購入林登幣(《第二人生》的虛擬貨幣),再通過交易林登幣進入比特幣的虛擬世界。由於媒體報導基調由先前的吹捧轉為質疑,人們也由興奮轉為憤恨。

更多的災難接踵而至,波蘭的Bitomat是世界第三大交易所,意外地發現自己竟改寫了整個比特幣儲存記錄程式。安全研究人員發現針對比特幣使用者的病毒正在擴散:有些用來竊取使用者現有全部比特幣;另一些則抓肉雞用來免費挖礦。到夏天,老字號比特幣儲存服務站點MyBitcoin停止回覆郵件。這個網站由一個叫湯姆·威廉姆斯的人建立,註冊在西印度群島,湯姆曾未在論壇發過貼,所以網站一直受到質疑。保持了一個月沉默後,紐約的比特幣佈道家瓦格納終於承認:運營MyBitcoin的人顯然將大家的錢席捲一空後開溜了。瓦格納本人透露他將全部2.5萬比特幣存在MyBitcoin上,還動員親戚朋友使用MyBitcoin,他還幫助指認過幾個嫌疑人。MyBitcoin的擁有者卻再度現身,聲稱他的網站遭到黑客入侵。瓦格納成為反擊運動的目標,被起訴抵押詐騙,這讓他在社群名譽掃地。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傑夫加吉克說:“人們有一種錯誤觀念,覺得虛擬貨幣意味著可以相信網上隨機遇到的人。”

在位元王國裡,沒有人比中本聰更值得信賴,但即便他建立的世界處在崩潰邊緣,中本聰本人仍保持沉默。一些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懷疑他可能為中情局或美聯儲工作。還有人擔心比特幣是又一個龐氏騙局,中本聰就是麥道夫——在比特幣一文不值時大量囤積,坐等它們升值。只有死忠的位元黨還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僅對中本聰,還有對他建立的系統。但毫無疑問的,偏執和明爭暗鬥背後的事物更加脆弱,幾近絕望。位元黨們最想問的是:為什麼中本聰建立了這個世界卻又拋棄了它?

即便中本聰已經拋棄了他的擁躉,他們也不打算讓他的發明消亡。儘管比特幣價值在不斷下跌,他們仍在向這個脆弱的經濟體注資。瓦格納鼓動那些佔領華爾街的人使用比特幣。隨著挖礦熱潮的結束,一些礦工開始甩賣他們攢的高階裝置。“人們厭倦了高電費,高熱量和高噪音。Mt.Gox轉型為開發POS硬體,其他企業也開始做類似貝寶的線上商家服務。科羅拉多州的兩個傢伙推出比特幣交易服務,提供“超過1百萬個專案”。比特幣在灰色市場的應用也日漸成熟:“絲綢之路”成為交易集中地,像Black Market Reloaded等交易站點都彙集於此。

倫敦核心開發員埃米爾·塔基說“你可以說比特幣遵循加德納的‘光環曲線’”,這是一種技術從採納到成熟的理論曲線,分為“技術萌芽期”、“膨脹高峰期”、“理想破滅低谷期”、“復甦期”和“生產穩定期”。通過這一理論,比特幣正在走出低谷期,因為人們認識到了這個可靠程式碼的價值並放棄了投機心理。

但這種對比是不靠譜的。比特幣的致命弱點,是它依賴於無監管、集中的交易和網路儲存業務。事實上,大部分礦工集中在少數幾個大礦場裡,理論上,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就可以劫持整個比特幣網路。

除了比特幣的死忠,對比特幣的質疑日漸增多。諾貝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撰文稱比特幣的波動趨勢是在鼓勵囤積。前電子現金系統顧問和數字貨幣先驅斯蒂芬·布蘭斯稱比特幣“聰明”,不願對其窮追猛打,但他認為其基礎結構就像“金字塔式傳銷”他說:“我認為最大的難題是信任問題,它沒有任何支撐,這不是法定貨幣,而信任是通過法律機制確立的。”

很好奇中本聰會怎麼看待比特幣的現狀,但他再未說過話。他不回電郵,那些被認為是中本聰的人都否認了這一點。安德列斯就斷然否定他是中本聰。“我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我期待有一天他不再躲在幕後,隱匿姓名,但我估計不會發生的。”薩博和戴也都否認自己是中本聰。而善辯的芬尼,在被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後,也通過電郵予以否認:“鑑於我目前的身體狀況,面對有限的生命,褪去匿名偽裝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但我的確不是中本聰。”《紐約客》和《快速公司》都曾對此展開調查但又都無疾而終。

模糊不清的線索指出,中本聰是一個受過老式訓練的大學教師。(中本聰的標記風格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很流行,他可能在50歲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10歲)一個數字貨幣專家說:“很明顯他是比特幣開發者之一。或許中本聰就是加文,只需看看他的背景資料便可知道。”

白帽黑客丹·卡明斯基說:“我懷疑中本聰是一個金融機構小團隊,我有這種感覺,他可能和一些朋友一起工作。”

但加吉克認為,就連最死忠的位元黨也停止了對中本聰的“追逐”,他說:“我們真的不在乎,”寫程式碼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程式碼本身。就算有人竊取、欺騙、放棄了比特幣使用者,程式碼就在那兒,真實地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