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運營和普通運營的區別

TP_funny發表於2014-12-10

初級運營的工作流程


高階運營的工作流程


初級運營的工作狀態


高階運營的工作狀態


廣義的概念,是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網際網路產品公司只有3個業務部門:產品,技術,運營。(電子商務網站我覺得不能叫網際網路產品,只是借用了網際網路渠道的商品公司)


細一點的會分為市場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社群運營以及商務運營。

我不喜歡像傳統公司那樣把市場和運營分開,有的公司很粗暴,就用花錢不花錢來做市場和運營的二分,還有的公司好一點,用拉新和留舊作為市場和運營的二分,但也是片面的,這是為了給管理省事的,不是真正為了產品好的。

而圍繞運營,或者運營人員的成長,就先要理解產品技術運營分別在一個網際網路產品之中起到什麼作用。

產品:把產品想出來
技術:把產品弄出來
運營:把產品用起來

嚴格意義上產品和運營也因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邊界,這就因人而異了。不同的產品,這三個領域的側重不一樣。拿BAT來說,百度重技術,騰訊重產品,阿里重運營,某種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開始的業務最核心是什麼有關。當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只靠一個,另外的也要補起來。不過說回到運營,我認為所有在做運營的同學,最核心的一條心理素質就是:
別去逼逼產品和技術,要有他們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著花讓人吃下去然後打好評的覺悟,以及能力
無論你是初級小編,微博賬號管理者,還是運營總監,coo,
你最關心的東西,從頭到尾只能有一點
弄來使用者,然後持續的留住他們。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一點來進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團隊成員的工作)都必須直接或間接指向這個目的中的一部分,為資料結果負責。

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都不簡單。比如各位運營同學你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最近一個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對這個目的有明確“資料結果”的,哪些工作是沒有的。如果沒有資料結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這一條,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個核心環節

1、找到使用者在哪
使用者畫像,調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沒錯,你需要理解你的產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來使用者,讓他們用你的產品
市場投放,渠道擴充,商務合作,內容編輯,社會化媒體策劃活動等等,花錢不花錢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自己費盡心思一個禮拜搞個東西有時候還真不如花錢僱專業的人搞。

3、讓使用者持續用你的產品
使用者運營,社群運營

4、跟使用者在不用產品時候保持聯絡
召回,微博微信運營,反饋,別的產品的商務合作。

在我看來,初級運營和高階運營並沒有嚴格的分水嶺

某種程度上說,如果你在以上這四個環節,只負責其中一個環節的一個子專案(例如微博運營專員,微信運營專員,內容編輯,社群活動策劃等等),那可以被定義為初級運營。往往初級運營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貫徹就行了,還沒到參與決策的地步。這時候你是一個執行者,踏踏實實做就是了。

而當你做的越來越好,逐漸把自己的能力覆蓋到整個環節時候,你已經算是一箇中級運營了,你可能不關心市場投放,只關心留存,甚至不關心留存,只關心重複購買/粘性使用者UGC。說白了就是你在整個產品的業務鏈條中,已經形成了某一種不能被繞過去的關卡,這也是你的運營價值。

然後當你做著做著,能力越來越大,視野越來越高,會向上下游進發,例如你是一個市場經理,你已經開始考慮拉來的流量能否留下來,主動開始配合社群運營人員做一些活動,或者你是社群運營經理,你策劃了一個社群內的UGC活動,然後主動協調市場人員去把這些精彩的UGC傳播到外圈,你就已經更進一步了。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向高階運營進階了,視野更大,資源更多,需要布的局開始以周或者月為單位去結算。

我之前說的核心目的其實裡面有2個層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從1突破到2,或者從2突破到1,並且都做的很好,可以開始控場,根據產品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來關注不同階段整個運營環節裡最應該先從哪裡突破的事情的時候。你就已經初步具備一個運營總監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還要考慮投資人關係,PR,各路vender的調配,大型的商務合作,不過這些就已經跨入公司而不僅僅是產品層面上的運營了。

而這一層也是最難突破的,瓶頸在於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舊“其中一個領域中深耕的話,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難以跳出來去理解另一個領域。因為這裡面的價值觀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

而只有領會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脈,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運營人。

這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你千萬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個面就行了,那樣你的發展就會止步於一個年收入不會超過20萬的運營經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頂的職位在等待著你。有興趣可以去獵聘之類地方看看。

我見過無數的人死在這裡,一個UGC社群產品,什麼都沒有時候就開始投廣告,或者一個很棒體驗的產品,不能及時激發使用者的好評,作為市場武器去花錢傳播,結果被大廠山寨迅速乾死。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最後我要說一下所謂資料結果的問題

何為資料結果,就是能被定量或定性(對,某個使用者跟你發了一大篇抱怨信,這也是資料)的資料體現的結果。

沒結果就別做了。

根據我做這麼多年運營的感覺,有很多同學在工作中做的事情,都是目的不夠強的。

比如發個微博,你說你發這個微博意義何在,結果何在,說不上來。而想明白意義以後在去發,並且用資料結果來印證,發的東西的質量跟之前沒頭蒼蠅式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

拿回來資料,然後作為積累,不斷的讓自己能操作的盤子越來越大,做到最後你會發現,做什麼產品已經不重要的時候,你就是個好運營了。

本文作者 劉錘、蘇澤鎮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