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妹兒”變成了“伊大媽”
1971年10月,第一封電子郵件(e-mail)被髮出。如今,e-mail已經完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初清純新奇的“e妹兒”變成了有點嘮叨但又讓人離不開的“e大媽”。
鋪天蓋地、隨時隨地的電子郵件
與其他網際網路產品相比,電子郵件有著無可匹敵的開放性——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給另外一個人發郵件,從而產生聯絡。據統計,2015年全球電子郵件使用者數量超過25億人。預計到2019年,電子郵件使用者將逼近30億人。
除了使用者的人群覆蓋面廣大,電子郵件的使用場合更是多種多樣,可以說是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時刻。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甚至有18%的受訪者表示會在駕車時查收電子郵件(小編提示:安全駕駛,切勿模仿)。
“使用電子郵件”等於“在工作”?
每天到了公司開啟電腦先瀏覽電子郵件,可能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根據調查顯示,使用郵箱主要用於工作的使用者佔比超過70%,而工作日收發郵件的數量要明顯高於雙休日。
另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受調查者認為,網際網路、電子郵件以及相關聯的科技使他們在工作上更加有成效。六成的受調查者認為電子郵件對於上班族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社交網路極其普及的當下,僅有4%的人表示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等網站對於他們的工作“非常重要”。
電子郵件帶來的困擾
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電郵門”給希拉蕊的大選之路帶來了不小的風波,其實受電子郵件困擾的還有我們每個普通人。根據我國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從未收到過垃圾郵件的使用者僅佔5%,近30%的使用者每週處理垃圾郵件的時間超過10分鐘。
即便垃圾郵件等問題讓很多人對電子郵件感到不滿,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子郵件依然是網際網路歷史中生命力最強的產品用之一。而隨著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傳輸速度等細節上的改進,電子郵件似乎也正在成功度過其45歲的“中年危機”。下一步又會是什麼?這就需要時間和廣大的使用者去考驗了。
資料來源:《2015年度網際網路郵箱使用報告》,reachmail,radicati.com,techcrunch,紐約時報,第一財經週刊,12321舉報中心
編輯: 肖瀟 靳帥帥(實習) 設計: 殷哲倫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