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溝通基礎方法論

edithfang發表於2014-11-11



溝通是產品經理必備的一門技能,網上談產品經理溝通之事的文章也不少,不過較少有文章將溝通經驗整理為結構化的方法論。我做PM時間不長,不過也積累了一定溝通經驗,現在嘗試總結出一些可追循的規律、流程和方法,來把溝通這個很虛的概念實體化一些。

順著溝通的時間流程思考,我將溝通分為溝通前的準備,和溝通中的操作兩部分。

溝通開始前請先做一些準備,想到了什麼就衝到別人面前,這樣的溝通往往缺乏資訊,一無所獲。

準備一、明確溝通目的

首先,你需要明確,溝通的意義在於“我希望通過這次對話達成某個目的”,而不是“我希望找人聊一聊”或“我希望搞懂某個問題”。這個目的是具體清晰的,比如“說服設計師同意提供一套新的設計方案”。在之後的溝通中,你的每一句話,都服務於這個目標的達成。具體在後文中詳述。

準備二、設計溝通主線,構架溝通引導

通常,我們在溝通開始前會想想待會要說些什麼,而這些想法常常是雜亂無章的。有效的準備方式,是設計一條溝通主線,構架溝通引導。溝通主線就像火車的鐵軌,火車不能亂開,而是需要設計好里程碑和節點順序,然後逐級推進,終點站是你的溝通目標。例項,上文“說服設計師同意提供一套新的設計方案”,我可能會預設的幾個節點有:

一,請設計師說明目前方案的視覺設計思路,並給予設計角度的肯定;
二,根據目前設計思路,分析在產品端所能達到的轉化效果;
三,表述我期望的產品轉化需求;
四,指出當前設計思路與產品需求無法契合的部分,來說服設計師進行調整。

在溝通中,我沿著這條主線,分為四段引導溝通的走向,這樣,我避免了與設計師直接討論好不好看、設計品味之類的扯皮問題,而把問題轉化到產品需求上,設計師也比較能夠接受。沒有主線,溝通方向容易失控,有可能會走向“這個button為什麼不用圓角”、“紅色太鮮豔”乃至“SB你懂設計嗎”之類的心理對罵。

準備三:永遠給出多種方案,包括可行的和理想化的,然後證明其中一種最好

舉個例子,當你和朋友說“我們去吃雜醬麵吧”時,朋友的感覺可能是“不要,我不喜歡吃雜醬麵”;但是如果你和朋友說“我們是去公司食堂還是去吃雜醬麵?”,朋友一想“靠,我還是去吃雜醬麵吧”。兩種溝通方式,對方案的接受度截然不同。同樣,當你說“我們要使用A方案”時,也要帶著這種語境去溝通,為你的方案預設好一個可供對比的planB,比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拼命為唯一方案擋住所有子彈,反駁所有觀點要容易的多;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一個方案不是因為這個方案完美無瑕,而是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可選,很多人往往是站在方案本身的角度去挑刺的,而你也很容易陷入到“為辯而辯”的漩渦中,如果你能把整個大環境的概念傳達給它,或許可以避免很多無謂的爭論。

溝通開始後,可以注意的地方:

一、聚焦溝通目的,緊追溝通主線

在上文中提到明確溝通目的的重要性,實際上,大多數人的問題往往不是沒有目的,而是在溝通開始後沒有專注於目的,以及里程碑目的,而使溝通走向失控。例項,溝通開始後,如果設計師提到“這個修改起來很麻煩,很重要嗎”而你以“我這個專案優先順序很高”回應,之後陷入扯皮,那時候你已經早忘了你的目的和主線;專注的做法是切莫急躁,立即把走偏的對話拉回到主線上來,回應“沒事,我只是想更好的理解下你的設計思路”,再按照主線往下推進。你的主線就是你的戰場,全程每一句話都在推進你的戰場,才是溝通效率的體現。

二、不要反駁,而是尋找共同目標

玩過辯論的人應該比較理解,高階的辯論不是駁倒對方,而是一直同意對方的觀點,然後證明對方的觀點就是我方的期望。同樣,工作中的溝通,也不要試圖通過證明對方是錯的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打敗,而更喜歡獲得認同。所以,聰明的方法是把分歧轉化為共同目標——從最大目標開始逐級分解,到產生分歧的前一級轉向。
具體如何操作?

舉例,設計師堅持一個button用灰色,詢問原因後設計師回答“這裡顏色太多,需要保持一致性”,那麼你們可能能達成共識的最小上級問題是“這個區域的需要保持視覺一致性”;接著我會從這次設計的更高目標開始問起,如“這次設計你也希望能增強購買的轉化率嗎”→“這個區塊你覺得是核心區域嗎”→“這裡的視覺一致性的確很重要”→“你的方案可以達到目標,不過我有另一個建議,這裡做成半透明的,我們嘗試效果會不會更好?”注意這個溝通過程,一是不停的給予對方肯定和認同,二是完全沒有反駁對方任何觀點,這樣給對方的感覺是“你有一個與他一致的目標想嘗試”,比“這裡用紅色不好看,請你改成半透明”帶來的挫敗感要好的多。

三、分析對方的真實意願

任何溝通裡,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別人說的話的語義代表了他們的想法。實際上,溝通的字面表述,和溝通者的真實想法經常是兩回事。我指的不是那種故意為之的虛偽,而是人類由於內心價值觀、道德觀的束縛,很多人都處在不自知的潛意識自欺狀態,導致他們自然而然的把潛意識思想包裝後再表達出來。晦澀難懂的話,說點大白話的,技術和你說“這個我覺得沒必要做,有人用嗎”時,他真正想說的可能是“這個功能實現價效比太低”、“這個太難,我不想做”、“我TM想下班了,今晚還要開黑”;如果你讀不到這些潛在語言,而和他爭論“這個絕對有必要,…”那就是白費功夫。至於潛在意願的挖掘,不說太多人性、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從小到大,生活中你一定見過很多撒謊、逃避的案例,以這些為基礎經驗,認真觀察對方的言談和表情,不糾結於字面,找出對方真正想說的話,再給予對方真正需求的反饋,才是突破溝通障礙的關鍵。

以上是我做PM的一點溝通經驗。當然,溝通不是PM的職業專向能力,而是人類的一門大學問,擴充開來還有太多東西需要學,例如一些我感興趣的關鍵詞:影響力、個人魅力、情感綁架、姿態、氣場等,鑑於篇幅和見識就不班門弄斧了,學習,進步,共勉。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