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一種全新的敘事媒介在新聞界崛地而起:VR。然而,隨著vr技術不斷進步,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依舊是如何利用好VR講述新聞故事。

本研究使用人種學研究方法,深入研究VR成為一種特殊敘事媒介的原因、VR吸引觀眾的原因及其給新聞人帶來的啟示,幫助新聞人更好理解VR敘事方法。

此研究發現,VR成為一種特殊媒介的原因包括:

1. VR給觀眾傳遞一種“體驗”故事的感受,而不是“聽”故事(“體驗故事”而不是“講故事”);

2. VR能夠擴大觀眾角度,“形態轉變”;

3. VR給觀眾帶來強大的情感體驗。

而VR能夠吸引觀眾的原因:

1. 觀眾能通過VR參與到故事之中;

2. 觀眾能在VR場景中尋找某種情感狀態;

3. 觀眾能夠化身為某人或者某物。

對於故事講述者以及新聞工作者而言,本研究建議他們:

1、 注重情感體驗的傳遞,必要時可放棄具體資訊的傳遞;

2、 嘗試新的展示角度,為觀眾創造參與的機會;

3、 打造敘事體驗時,應考慮到觀眾的脆弱性。

一、介紹

2016年,奈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公佈了一份名為《展望未來?新聞業中的VR》(Viewing the Future? Virtual Reality in Journalism)的研究。該研究表明VR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聞媒介,新聞工作者不斷追求傳遞資訊和聯絡觀眾的新方式。同時,該報告把VR新聞製作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帶進了人們的視野,包括製作成本、頭顯普及、道德問題和敘事挑戰等。

今年年初,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釋出報告《VR新聞:新型現實?》(VR for News: The New Reality?),探討了新聞組織把VR敘事方式融入新聞時所遇到的挑戰。該報告發現,新聞組織所面臨的挑戰仍然是新聞機構的VR投資方式、優質內容創造、硬體與共享平臺改善以及如何鼓勵觀眾參與並從中盈利。

而我們的研究將探索人們體驗VR敘事的方式以及VR成為特殊媒介的原因,找出VR敘事面臨的挑戰。在過去六個月中,谷歌新聞實驗室開展了一項人種學研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探索。

該研究是谷歌新聞實驗室對沉浸式敘事探索的重要部分。此前,為探索沉浸式敘事方式,我們為新聞工作者提供新型VR工具並進行親身體驗培訓,開設Journalism 360挑戰賽等加快沉浸式新聞敘事的發展。此外,我們聯手《衛報》製作了燈塔VR專案《6×9》。通過以上努力,我們深入瞭解了VR敘事對體驗者的影響,討論出利用這個媒介進行故事敘述和報告的方法。這些方法正是本次研究的中心內容。

二、研究方法與專業術語

人種學研究

本次研究的結果基於對VR消費者和創造者的深度人種學研究。人種學是一種針對研究物件與產品或者體驗之間關係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包含36名不同年齡和不同種族的採訪物件(表格1)。採訪活動在三個區域進行:紐約市、芝加哥和舊金山灣區。其他觀察性研究在加州山景城的谷歌新聞實驗室和布魯克林的一家VR主題公園進行。

其中,27次採訪針對早期消費者。採訪長達3-3.5小時,主要研究消費者體驗新媒介的想法和驅使他們購買vr技術、頭顯和系統的誘因。除了正式採訪,消費者還嘗試了他們最喜愛的VR內容,列舉自己從中獲得的好處。最後,我們讓受訪者當場體驗指定VR作品(包括《錫德拉灣上的雲》《芝加哥的迷人景色》《宇宙沙盒》《恩典》和Tilt Brush等),以獲取更多的反饋和觀察。

其餘九次採訪針對VR新聞業和娛樂業的創造者和評論員(表格2)。採訪長達1-2小時,主要對VR行業的理論維度和商業維度進行研究。

通過採訪消費者和創造者,我們對VR娛樂業與新聞業的當前情況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任何新興文化和科學領域而言,統一的專業術語至關重要。在沉浸式敘事中更是如此,從業者、學者和使用者都對“VR”一詞做出了不同的解釋。

很多從業者認為必須明確區分360度視訊與計算機生成內容。然而,在訪問中,我們發現消費者一致認為“VR”能代表以上兩種形式,即這兩種形式都屬於VR體驗。這種廣泛定義的優點之一,是它突出了360度視訊和計算機生成內容的共同優點,同時突出消費者的認識與瞭解,從而與專業人士的觀點形成對比。從廣義出發,我們把VR的定義擴大到所有互動式裝置,包括手部控制器、感測器和鏡頭跟蹤等。

PDF版下載可加入我們小密圈,199IT感謝您的支援!

Google VR:關於觀眾如何體驗VR及其對於新聞工作者的意義的人種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