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參與者的集中加入,確實對唯品會的增長造成一定衝擊。同時由於閃購模式的可複製性強,唯品會應對這種競爭,不得不採取營銷、促銷的手段完成,相應的運營成本也會隨之加大。

閃購特賣市場,除了唯品會是已經被證實了的比較大的渠道外,京東商城、聚划算、噹噹網以平臺的形式做閃購,也不同程度得到了品牌商的認可。

以下是我瞭解到的一些品牌商對唯品會的看法以及對於幾家提供閃購服務的商家的評價。

1. 入庫佔貨期太長
品牌商:入庫是個“災難”,尤其是對於服裝品牌而言,服飾的銷售季節很短,一個季節的服裝銷售旺季大約3個月左右,而唯品會從準備備貨,發到唯品會,銷售結束退回來,則需要2個多月,時間拉的太長。而京東、噹噹、聚划算品牌團等通道,提供平臺服務,可以選擇自主發貨,不需要入倉,對於品牌商而言更易操作。

我:這個品牌商的看法和我上次採訪噹噹CFO時得到的觀點基本一致,認為部分品牌商對於“入庫”這件事是相當頭大的,而且也增加了額外的成本,而且噹噹在全國有20個倉,如果要採取入庫模式也基本是不可行的,要叫品牌商將過季斷碼的商品,合理分配在這20個倉庫,閃購活動結束後又退換回去,幾乎是不可行的。

但這個問題也應該兩方面看,唯品會的入庫模式更能保證使用者體驗,重複購買率高,因此,唯品會目前仍然是品牌商做特賣最大的出口,但對於上游品牌商而言,平臺模式執行成本要低一些。所以,兩種模式都有其優劣,但都有存在價值。

2. 賣尾貨,可複製性強
品牌商:唯品會目前走的量比較大,但不會因此放棄其他平臺,更不會允許唯品會一家獨大,掌握定價權。其他平臺目前走的量雖然小一些,但是四五個走一圈,也相當於唯品會的量,更重要的是增速非常快。

我:1) 之前聽說噹噹尾品彙增長非常快,服裝類,已經佔到噹噹整體服裝的1/3了;京東和淘寶(包括天貓特賣和聚划算品牌團)推特賣的時間點要更早些,而且都是高流量平臺,應該走的量也不會小。2)當然,整個尾貨市場的價值在被唯品會證實後,越來越被眾多電商平臺重視起來,一起分這個市場,但在中國的品牌商供應鏈管理、尤其是庫存控制能力有實質性提升之前,尾貨依然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唯品會和其他幾家平臺在閃購特賣市場依然能夠保持不錯的增長,但對唯品會的衝擊,應該體現在行業定價權優勢的下降。

3. 扣點過去幾年大幅提升,難持續
品牌商:唯品會成本太高,扣點越來越高,去年一線的籤25%,今年28%簽下來就不錯了。聚划算,天貓店的話5.5%+3%。品牌團費用3天15萬。京東,12%扣點,5000團購費。噹噹,12%,1號商城,6%。其它閃購平臺,20~25%,可談判。
(注:幾家網站的扣點資料不能直接對比,平臺模式經營還要另行承擔物流、圖片製作上傳等方面的成本)

我:唯品會之前虧損逐步縮小、之後扭虧,除了運營效率提升的外,毛利率提升也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2013年Q1時已升至23%,這個數字在整個電商行業都是 相當高的。慢慢的隨著其他渠道越做越大,唯品會的繼續提高扣點將變得越來越難。為了保持這種優勢,唯品會已經開始採取措施來保證自己的行業地位,包括前段 時間傳出的“要求和供應商簽署獨家協議”,以及近期加大廣告等營銷手段的投入。


4. 訪問量增長是否遇到瓶頸?

上圖是Hitwise提供的資料,跟蹤了最近52周唯品會網站的訪問量(total visits)資料,整體趨勢上看,唯品會最近一年訪問量持續上升,並且接近翻番。但進入2013年之後,唯品會訪問量開始出現幾次明顯下滑,但隨後通過幾場大型促銷活動,為網站帶來多次流量高峰,但大促結束後,網站訪問量回落趨勢也相當明顯,訪問量難以穩定和沉澱。

同時,為了幾場大促活動能大範圍鋪開,唯品會的市場投入也隨之增加,最近的一次719大促,傳出了2.7億的市場投入預算。

很難下結論說唯品會流量增長是否真的遇到瓶頸,但從上述跡象來看,市場參與者的集中加入,確實對唯品會的增長造成一定衝擊。同時由於閃購模式的可複製性強,唯品會應對這種競爭,不得不採取營銷、促銷的手段完成,相應的運營成本也會隨之加大。

堅持一篇文章只說一個問題,本篇圍繞唯品會的運營風險來談,而非全面否定該公司價值。當然,我是相對比較肯定唯品會的運營能力的,而且在品牌商庫存管理能力發生質的飛躍之前,尾貨仍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唯品會一季度280萬活躍使用者和880萬訂單規模,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而且重複購買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