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找工作的方式勾勒出“四海為家”的格局。求職招聘網站更像是普適化搜尋站,招聘單位官網與政府人事部門網站屬於穩中求妥的傳統網路招聘、社會化網際網路應用更傾向於基於關係的輻射。四者定位不同,使用者特徵及使用習慣固然會有差別。

從運營層面分析,求職招聘網站滿足網民對海量資訊的一站式獲取,簡化多口徑搜尋的麻煩。不可避免的是,多來源海量資訊的真實性、重複率。雖然求職招聘網站提供城市、行業、職位、單位性質、時間等查詢方式,當多種搜尋條件同時進行時,並集外延過寬或交集無匹配的情況多有發生,搜尋結果的精準性可以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另一方面,求職招聘網站必然需要與海量資訊相匹配的人力成本進行維護、篩選、溝通等流程化工作,每個人固有的情感特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對資訊的感知,這是運營者通過技術、KPI考核等方式所不能預見或控制的偏差。從使用者層面分析,求職招聘可以說是一種資訊交易,即求職與招聘雙方在求職招聘網站以各自的資訊去置換對方的資訊,雙方的資訊都不具有排他性(暫不考慮付費會員形式)。招聘資訊與求職資訊相匹配,資訊交易達成。對於使用者,資訊的真實性是核心,圍繞其發生資訊搜尋、資訊交易。求職者又是以什麼方式判斷資訊真實性的呢?

網民對求職招聘網站填寫的個人資訊很敏感,近六成被調查者投遞簡歷之前會通過不同方式確認招聘資訊的真實性。在招聘網站看到感興趣的招聘資訊, 12.30%的被調查者群體通過電話確認資訊真實性之後決定投遞簡歷;45.72%的被調查者通過招聘單位官方網站檢視資訊真實性,再投遞簡歷;僅38.49%的被調查者直接投遞簡歷;一方面,使用者行為表現出對求職招聘網站資訊真實度的更高需求;另一方面,招聘單位官網與求職招聘網站的資訊同步也很重要,資訊源的權威性比資訊傳播廣度更有說服力。

 

網路求職招聘領域的四分格局並不影響網民“廣泛撒網、重點培養”的選擇,當然也不僅僅限於這四種方式。相比較人才交流市場、雙選會等現場方式,網路求職招聘成本低、受眾範圍廣,供需雙方的資訊交易達成則是最終收益。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分析師阿麗豔認為,網際網路對各個行業的影響已凸顯,但影響並不代表徹底顛覆,求職招聘向網際網路的遷徙是趨勢,倘若人崗匹配完全能依賴技術來完成,或許才是求職與招聘的最優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