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眾國際社報導,腕管綜合症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也是手外科醫生最常進行手術治療的疾患,它會導致腕和手部異常痛苦。而一項新出爐的研究發現,智慧手機和其他手持電子裝置的廣泛使用可能與該病症發作存在著關聯,更容易引發手腕和手部的疼痛。
但此次研究人員並沒有證明,超強度使用智慧手機就會導致腕管綜合症發作。一位外科醫生也指出,現實世界中很少有人會像研究中提及的那樣超強程度使用智慧手機。
香港理工大學衛生和資訊科技系助理教授、該研究報告作者懷特(Peter White)表示,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在使用手持電子裝置時要謹慎小心,以儘量降低患腕管綜合症的風險。
據美國國家神經系統疾病和中風研究所介紹,腕管是一個由腕骨和屈肌支援帶組成的骨纖維管道。前者構成腕管的橈、尺及背側壁,後者構成掌側壁。腕管頂部是橫跨於尺側的鉤骨、三角骨和橈側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間的屈肌支援帶,而正中神經和屈肌腱由腕管內通,並引發手指的觸覺。而腕管綜合症發生的原因,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受卡壓所知。
懷特教授指出,一個常見的發病原因是在工作中,比如像打字等重複性、有力或不合理的手部動作,這往往會引發手腕疼痛,有時候這一疼感會延伸到手臂,除了疼痛,還可能會出現麻木、手指刺痛和握力減弱等病症。
為了探詢智慧手機使用與腕管綜合症發作的可能性關聯,懷特與他的同事對 500 名香港大學的學生進行調查詢問。
這些學生被分為兩個組:一組是手持電子裝置的密集使用者,即每天使用五小時或更多,另一組是非密集使用者,即每天使用少於五小時,手持裝置包括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和遊戲機。調查結果顯示,前者中有超過一半(54%)的人報告有肌肉骨骼疼痛 / 或不適感,而後者僅有 12% 有同感。
研究人員還發現,密集使用者的手腕和手部上有“明顯”和更嚴重的不適感。一個人使用手持電子裝置的時間越長,他們手腕和手的疼痛就越強烈和持久。
究其原因,研究人員指出,操作裝置需要反覆使用手指單擊、滑動、滾動、敲擊和按壓。這一結果會導致正中神經的擴大和扁平,同時還有一個關鍵韌帶的隆起。
為了降低風險,懷特建議,在使用這些裝置時儘量保持手腕伸直,同時應儘量減少手指和拇指的重複動作,尤其要減少單手使用。此外,要保持有規律的休息時間,避免持續密集地使用,以防止形成因長期使用導致的壓力。
但美國矯形外科醫師協會發言人、手外科醫生凱奇(Dori Cage)博士對此表示了質疑。他表示,在實踐中他還沒有看到過因使用手機導致腕管綜合症的病例,而在大部分人不可能會像研究中的密集使用者那樣去使用手機。因此,使用手機可能只是與腕管綜合症相關的一個小問題。
該研究發表在 6 月 21 日的《肌肉與神經雜誌》(Muscle and Nerve)上
自 生物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