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國家網路傳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聯合釋出《網際網路與當代大學生系列研究報告》。大學生群體是當代社會的生力軍,亦是活躍在網際網路中的重要力量,對這一群體在網路中的行為及其呈現的社會心態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系列報告以“大學-學生”兩階段隨機抽樣的方式,從覆蓋不同地域、不同辦學層次(包含C9、“211”、普通本科、大專院校等)的中國大學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學生使用者,通過對樣本近兩年間發表的所有博文進行質性內容分析,立體化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整體形象和全新的時代特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戀愛觀,深度解讀他們的理想、追求、願景和情趣。

系列報告包含《90後大學生政治社會心態報告》、《大學生眼中的十大爭議性話題》、《大學生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影響力人物》、《“三高三低”心態特徵與大學生政治參與》、《“豐裕一代”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新思路》、《大學生的“理想戀人”》等十餘篇子報告,將於五四青年節前後陸續推出。

報告指出,與社會上對90後“自私”、“嬌生慣養”、“拜金”、“非主流”等刻板印象不同,90後大學生從容、理性、務實,是有希望的一代、值得信任的一代、充滿正能量的一代。深究其成長環境和時代特徵,“豐裕”或成解讀90後的關鍵詞。40、50後是“匱乏一代”,建國初期的百廢待興、早年建設的舉步維艱都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揮之不去的烙印;60、70後是“溫飽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是今天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80後是“足用一代”,他們享受著前幾代人無法比擬的物質條件,快速變遷的發展階段所形成的張力,也為80後創造了更大的空間。90後作為真正的“豐裕一代”,不僅生活在豐厚與充裕的物質環境中,還成長在發展機會增多、空間增大,流動渠道暢通,社會態度相容多元的社會環境中。伴隨中國經濟高歌猛進,90後大學生自然而然地享受物質豐富所帶來的種種優越,他們是“改革開放30年成果的孩子”,追求“物質”卻不盲目崇拜“物質”;伴隨市場經濟深入人心,90後大學生崇尚競爭,相信能夠通過個人努力實現夢想,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伴隨網際網路迅猛發展,90後大學生全面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衝擊,他們願意向西方學習但仍然大力推崇傳統文化,重視家庭觀念,提倡理性愛國。“豐裕一代”成為我們理解當代大學生理想圖景、價值觀念的鑰匙。

 

一、物質觀:高生活追求、高個人奮鬥

與傳統觀念中追求金錢、權力、社會地位等的人生觀不同,90後大學生群體更願意追求舒適的生活,表現出從容的物質觀。在對人生成功核心要素和理想社會核心特質的判斷上,大學生群體也更重視生活元素:在表達了態度的樣本中,27.1%的大學生認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適,接下來是成就感(15.0%)和美滿家庭(10.7%);23.5%的大學生認為理想社會最核心的特質是舒適,接下來是安全(10.1%)和富裕(9.5%)等。可見,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環境中的大學生而言,權力、金錢、地位並不是首要的追求目標,高品質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追求舒適的人生並不代表不願奮鬥。相反,90後大學生注重個人奮鬥,表現出很強的發展效能感。發展效能感指個體對夢想和希望的看法,以及對自身未來發展狀況的預期。在可清晰判斷其態度的有效樣本中,有34.0%具有強烈發展效能感,56.0%有一點發展效能感,完全沒有發展效能感的學生比例僅有9.9%。這一結果表示,90後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能成功。

20150427170209_95826

圖1 90後大學生的發展效能感

 

此外,在對平等的看法上,大學生群體認為機會平等比結果平等更為重要,這折射出了大學生對未來發展與個人奮鬥之間關係的理解。資料顯示,89.0%表達了態度的大學生強調機會平等優先,僅11%的人強調結果平等優先。換言之,大學生傾向於認為,為個人未來發展提供一個公平的起點與平臺更為重要,最後結果的差異則有賴於個人的努力與奮鬥。

 

二、人生觀:張揚個性,絕非任性妄為

90後一代注重個性的發展,尊重個人選擇。在可清晰判斷其態度的樣本中,94.8%的大學生對個人權利持正面態度。他們最關注、議論最多的公眾人物韓寒、王思聰和馬雲,均有獨特的個性。他們反對條條框框的束縛,希望能依據個人選擇決定諸如婚姻、生死等重要人生階段。在可清晰判斷其態度的有效樣本中,88.2%的大學生支援婚前同居,無人反對安樂死。

20150427170222_63904

圖2 不同公眾人物的受關注度比例

 

雖然90後擁有前衛、開放的思想,他們卻不會任意妄為。對待爭議性話題,他們態度謹慎,不貿然表態。以轉基因話題為例,持支援或反對意見的比例分別為0.6%、1.1%,其餘態度未明。在原則問題上,他們更有自己的底線,有強烈的是非判斷標準。在可清晰判斷其態度的有效樣本中,98.2%對吸食軟性毒品(如大麻等)持反對態度,僅1.8%對此表示支援。

三、社會觀:經濟治理崇尚市場競爭,政治冷感寄改革希望於國家

90後大學生崇尚市場競爭,相信市場主導的經濟治理方式。有學生明確表示,壟斷必然有弊端,沒有競爭就不會有進步。在可清晰判斷態度的樣本中,大多數(66.8%)大學生相信市場主導是更好的治理方式,29.6%認為政府與市場需要相互配合。

相比於個人發展,大學生群體對政治生活、公共事務議題的態度相對冷淡。資料顯示,60.1%的大學生的微博內容與公共議題“基本不相關”,80.9%的大學生的微博話題與政治“基本不相關”。與大學生呈現出的高發展效能感相反,大學生的政治效能感相對較低,即對於自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政治參與影響政治過程的信心不足。資料顯示,僅1.5%的大學生政治效能感“強烈”,15.8%“有一點”政治效能感。

雖然90後大學生群體不關心政治、政治“冷感”高,但其有著較高的政治認同,在可判斷其態度的樣本中,69.6%的大學生對體制持正面態度,93.0%認為中國未來的政治社會變遷將是和緩漸進而非劇烈突變的。大學生對我國未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樂觀態度和理想化期待。在表達了態度的樣本中,對政治形勢持樂觀態度的比例為80.6%,對未來經濟走勢持樂觀態度的高達97.6%,而對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形勢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分別為92.3%與89.1%。

 

四、文化觀:開放的傳統主義者,告別憤青,理性愛國

在資訊極度豐裕的環境中成長,90後大學生亦是真正的網際網路一代。面對多元複雜的文化和歐風美雨的衝擊,90後一方面對西方思想文化持開放態度,另一方面,亦對傳統文化非常推崇。

在可清晰判斷其態度的有效樣本中,97.7%的大學生支援向西方學習。與此同時,在可清晰判斷其態度的有效樣本中,98.6%表達了對父母的重視,88.1%表示支援傳統家庭觀念,包括結婚生子、傳宗接代、贍養父母等等,95.4%支援弘揚傳統文化。

就國際問題而言,90後大學生態度積極、理性、不極端。與傳統大學生“憤青”的形象不同,90後大學生絕大多數反對強硬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可判斷態度的樣本中達83.3%),認為中國應當在維持民族傳統的同時,以開放理性的心態去借鑑和吸收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有博主表示,日本雖然在歷史教育上不夠誠實,但國民素質仍然值得學習。此外,在可判斷其態度的樣本中,強調國際關係應互惠合作的比例高達91.3%。

 

五、戀愛觀:重精神輕物質,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資源愈發充裕,年輕人更加有餘力和精力對精神層面展開追求。90後大學生更看重戀愛物件精神交流與情感支援的心理特質,更看重戀愛物件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相對而言較少關注外貌、身材、家庭背景等,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具體而言,21.4%的男性和20.2%的女性選擇戀愛物件時最看重的要素為性格要素。26.1%和31.0%的男、女大學生在選擇戀愛物件時最看重綜合素質。在這些最看重綜合素質的樣本中,70.7%的大學生認為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為情商高、交往能力強,20.7%的大學生認為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為工作能力和工作上的發展潛力。如果將綜合素質中的交往能力(情商高)、學習能力(智商高、名校畢業、受教育程度高)和工作能力強等概括為“能力”,那麼有11.3%的男大學生和11.6%的女大學生最看重戀人的能力,遠高於看重家庭背景的男生(3.0%)和女生(3.9%)。此外,在最看重綜合素質的學生中,有38.3%選擇認為最重要的綜合素質為共同語言、浪漫或幽默感(男生的比例為32.9%;女生的比例為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