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Facebook用不了一分鐘。”
每天都會有人說這種話,但很快,他們便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看視訊、發評論、搜新聞。
如果你也是這樣,也別太難過了:專家說,鑑於網際網路的構建模式,這種行為是很自然的。
人類的大腦構成使之總是不由自主地尋求不可預知的“回報”,在網上閒逛就屬於這種情況。而由於網際網路早已無處不在,而且沒有邊界,導致人們喪失了時間觀念,很難用意志力克服這種誘惑。
“網癮與藥物上癮不同,但它也很難抗拒,很有誘惑力,很容易讓人分心。”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認知科學家湯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說。
郵件來了
人類是社交動物,因此,人們自然喜歡通過電子郵件和網際網路獲取社交資訊。
從獎勵結構來看,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與賭場裡的轉盤一樣:多數都沒有用,可一旦中了,就會賺得盆滿缽滿。具體到網際網路,“中了”指的是看到引人入勝的訊息或觸動心靈的郵件。這種瞬間的滿足感足以加強網際網路的吸引力。
網際網路的這種不可預知的回報很像是伊萬·巴普洛夫(Ivan Pavlov)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每次給狗餵食前都搖一下鈴,最終,即使沒有食物,單憑搖鈴也能讓狗分泌唾液。
假以時日,人們會將各種各樣的訊號(例如IM軟體或Facebook主頁上的提示音)與生理行為掛鉤:每當出現這樣的訊號,便會釋放令大腦愉悅的化學物質。斯塔福德稱,人們會因此而反覆尋求社交活動。
或戰或逃反應
專門研究網際網路所產生的生理效應的琳達·斯通(Linda Stone)說,閱讀郵件或上網衝浪還會激發人類的“或戰或逃反應”。
斯通發現,大約有80%的人在檢視電子郵件或盯著螢幕時,會出現呼吸暫停或心跳減慢。她將這種現象稱作“電子郵件窒息”。
網上經常有很多需要作出回應的重要內容——例如,老闆給出的工作安排或好友釋出的有趣照片——所以人們期待這些內容時,便會在看螢幕時屏住呼吸。
但屏住呼吸其實是一種生理反應,以便為潛在的威脅和驚喜做好準備。斯通表示,不斷啟用這種生理反應對健康有害。
沒有限制
斯塔福德表示,網際網路容易上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沒有限制。
有些人開始可能只是為了研究一點東西,但隨後不經意訪問了維基百科,然後又轉而開始瞭解Depeche Mode樂隊的情況。
研究表明,意志力與肌肉相似:既可以繃緊,也會“筋疲力盡”。
由於網際網路始終“開啟”,所以就需要隨時繃緊意志的“肌肉”,從而令一個人喪失自我控制力。
“你永遠抗拒不了誘惑。”斯塔福德說。
建立邊界
如果希望擺脫對網際網路的依賴,可以嘗試幾個技巧。
可以通過一些專門的工具限制上網衝浪的時間,從而重新奪回對時間的控制權。另外一種方法則是預先規劃。例如,只給某項工作分配20分鐘時間,或是在某項工作完成後,才允許上網衝浪5分鐘。
“技術都是為了侵蝕結構,但實際上,從心理學上講,我們需要更多的結構,這便會產生矛盾。”斯塔福德說。
本文編譯自scientific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