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資訊的新方式:讓資料動起來

如今,裝置和人類都在時刻不停地向網路上傳各種資訊:經濟、位置、天氣,甚至喜歡哪種毛衣的資訊。一些人認為,現在的資料洪流如此洶湧,傳統的資訊呈現方式已經落後了,人們需要使用創新思維,對樸素的餅狀圖進行改造。

幫助人們輕鬆容易地理解源源不斷的資訊並不容易。使用更好的圖片(設計師們認為,圖片的效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很有幫助。但很多設計師,特別是高科技界的設計師,正在尋找呈現資訊的新方式。

“目前沒有既定的視覺語言,來描述資料來源和資料消費方式的多樣性。”伊利諾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高階講師Tomoko Ichikawa說。“眼下大家正在進行各種嘗試。”

讓資料動起來

跟很多設計師一樣,舊金山花蕊設計公司(Stamen Design)的負責人埃裡克•羅登貝克(Eric Rodenbeck)也有長期使用條形圖和餅狀圖的經歷。他覺得,在如今這個資料豐富的時代,那種圖表已經老掉牙了。

羅登貝克已經做過一些嘗試:比如製作了一些3D動畫地圖,用顏色的變化來顯示建築物的高度;演示Facebook上的照片如何傳播,這個過程看上去就像是冰晶在車窗上逐漸形成;他甚至用一幅圖表來描繪人們在商業會議上如何通過非正式途徑來溝通交流,言論傳播最廣的人位於一系列圓圈的中心。

總之,他對呈現資料的方式進行了新的思考。

“它如果不動,就不會有效果,”羅登貝克說。谷歌(微博)、Facebook和微軟都在使用花蕊設計公司的服務,把快速變化的數字資訊轉換成易於理解的影像。“如果你不能觸碰它,它就沒有效果。”

呈現資訊的新方式:讓資料動起來

 

更多地使用動畫

羅登貝克認為應該更多地使用動畫。正如拍攝電影就是1秒鐘拍攝24幅幅靜止的影像,然後快速移動它們來展示運動一樣,把你收集到的資訊,製作成資料快速變化的圖表,也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出這些資訊的含義。用動畫呈現變化,可以是地圖上某個輪廓變大變小,可以是條形圖的顏色變化,也可以是線條位置的移動。

他說:“資訊如此之多,單獨一幅圖無法完整呈現它們。你必須使用一個系統來展示它的變化。”

在花蕊設計公司製作的納斯達克指數圖表中,你可以看到在短短1微秒裡,股票交易量增加了多少。如果你想研究這些資料,你可以跟這張圖表互動,把時間段延長或者縮短,以便看到不同的模式。這種互動很簡單,但使用者可以自己選擇要看什麼,比如看到某一分鐘內,甚至某一秒鐘內的變化。

如果你是一位養老基金經理,你可能會用這個動畫圖表瞭解市場在一整天的交易中如何消化收益。如果你是監管機構的調查員,某隻股票在公司財報正式釋出的幾分鐘前出現交易激增可能會引起你的注意。

讓人們感覺對它有控制力

道格拉斯•範德莫倫(Douglas van der Molen)曾經是谷歌的設計師,現在在ClearStory Data公司負責資料的視覺處理。他把建立這種新型圖表比喻為“修建一條道路,讓普通人可以開始一場資料旅程”。

“你的資訊以非常快的速度變化著,多個具有不同技能集的分散式團隊在同時觀看它,”他說。“良好的視覺效果不僅可以很好地呈現資料,而且人們也可以跟它互動。”

ClearStory的軟體裡有一個推理引擎,可以協調記錄資料的不同方式,為各種型別的資料找到一個通用的展現形式。然後軟體挑選出一個有用的框架,比如空白的美國地圖,資料可以灌進這個框架裡。然後,隨著新資料的新增,某些州的顏色可能會變得更濃,或者在展示某個州的資料時,該州的輪廓會從地圖上彈出來。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思考:它們應該以多快的速度變化,我們稱之為‘感知延遲’(perceived latency )”範德莫倫說。“如果變化速度太快,或者顏色過於鮮豔,就會給人以難以控制的感覺。”

人們越是感覺對它有控制力,就越有可能嘗試各種新功能,也就越有可能更好地學習這個系統。

通用電氣的“語義縮放”

資訊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背景。理論研究人員和修理工都會使用通用電氣公司(GE)的電子資料。那麼,你如何讓這兩種人都能把它派上用場呢?

當資料顯示某個裝置出現故障,比方說一個風力渦輪機出了問題,“一位理論研究者把這看成是系統故障的一個跡象,於是去思索自己的計算中出現了何種失誤。”加州聖拉蒙通用電氣大資料中心的互動設計主管大衛•克羅寧(David Cronin)說,“而現場工程師想的則是如何修復它。”

“我們正在尋找各種方法來增強(augment)人類感知,為複雜的決策機制提供幫助。”他說。

通用電氣著眼於“語義縮放”(semantic zooms),目的是在近距離分析資料時,讓不同的含義顯現出來。這可能意味著一開始是研究天氣、用電量和地圖,找出可能會發生停電的地方。但是在詳細觀看街景照片時,事情變得清晰起來:某個區域的樹木應該加以修剪,這樣它們就不會倒在電線上了。

顏色不要超過18種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覺得需要改變設計,或者至少是改變呈現資料的方式。

“如果我需要到某個地方去,我仍然想有一幅地圖,”位於西雅圖的資料視覺化公司Tableau Software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克里斯蒂安•夏博(Christian Chabot)說。“如果我想看到某個東西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我需要看的是趨勢線。如果我想了解事情的嚴重性,我希望看到條形圖。”

話雖如此,Tableau公司還是僱用了很多人類感知方向的心理學家,色彩專家和設計師,來確保該公司的圖表看起來儘可能地完美。該公司去年的營收大約是2010年時的八倍,這部分歸功於其軟體的創新功能:可以迅速地把數字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出來。但夏博並不覺得Tableau公司獲得的成功,跟資料消費激增之間存在著任何聯絡。

無論心理學家和專家提出了怎樣的建議,警告都只有一個:“不要一次使用18種以上的顏色,”夏博說。“顏色超過18種,你會消受不了。”

自: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