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關科學論文撤稿的故事可以“大數量”和“驚世駭俗”作為關鍵詞:在一個案例中出版商一次撤回了60篇論文,而在另一起案例中一下子揭示了120篇偽造論文,此外還有研究人員呈送了偽造的同行評議,而這些居然通常都是他們自己所書寫。10月23日,The scientist雜誌從中挑選出了以下十大論文撤稿故事,它們的排名未分先後:
1. 要編寫2014年度重大撤稿事件,就不得不提及從Nature雜誌撤稿的兩篇STAP幹細胞論文。一些讀者發現了這一研究存在某些顯著的問題,兩項研究的領導者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最終無法重複出研究結果。儘管更早前Science雜誌曾以存在大多缺陷為由拒絕發表其中的一篇論文稿,Nature仍堅持出版了這兩篇論文,編輯們稱未發現這些錯誤。小保方晴子的一位同事,本不應為所有學術不端行為負責的日本著名科學家笹井芳樹(Yoshiki Sasai)在這一醜聞揭露後自殺身亡(延伸閱讀:Nature:幹細胞領軍人物笹井芳樹 )。
2. 儘管這一故事發生在去年,但由於時間太晚未進入2013年的列表,且它的撤稿是發生在2014年:愛荷華州立大學(ISU)的一位前研究人員Dong-Pyou Han通過將人類IgG注入兔血液樣本中,使得他的HIV疫苗看上去像似在起作用。Dong-Pyou Han現正面臨刑事指控,愛荷華州立大學還被迫要償還他的近50萬美元薪水——這兩者均為罕見事件。
3.自從一項調查揭示臺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的陳震遠(Peter Chen )通過偽造專家身份,自己審閱自己的幾十篇論文後。7月,SAGE出版公司從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JVC)撤回了60篇論文。據SAGE的審稿政策,作者投稿時可推薦審稿專家,但是這些被推薦的專家身份並沒有被JVC審查,而自動被採納。JVC的主編一直是弗吉尼亞理工學院退休物理學教授Ali Nayfeh擔任,也因為該醜聞辭職。
4.一篇關於Facebook使用者的心理狀態論文在PNAS期刊上釋出僅2周後,便引發了廣泛關注。許多批評家指責這項研究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研究並涉及了隱私問題和道德問題,因而違法了倫理規範。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評價說:“甚至是這項Facebook情緒研究的編輯也認為其令人不寒而慄。”
5.在已經發布了由隨機文字生成器SCIgen生成的120多篇造假論文之後,兩大出版社Springer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才發現錯誤。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的電腦科學家Cyril Labbé蒐集了2008年到2013年期間30多次會議論文集中的計算機生成論文,發現這種論文在德國Springer出版社有16篇,而IEEE則有100多篇。Labbé通過私人通訊方式告訴了兩家出版社,出版社說現在已經刪除了這些論文。
6.為了公眾利益科學不過如此:發表在《非洲食品科學雜誌》(Afric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上的一篇有關木薯的論文,作者迫於商業壓力在一家公司聲稱論文有損其業務後撤回了它。
7.一項在2012年引發極大爭議,於2013年被撤稿的研究今年重新露面。這篇由法國卡昂大學Gilles-Eric Séralini和同事們撰寫,將轉基因生物(GMOs)和大鼠腫瘤形成關聯在一起的論文再度發表,根據該期刊的編輯所說這篇論文並未經過同行評議。
8.在對社會心理學家Jens Förster進行了近一年的調查後,11月其論文被撤稿。被控操控資料的Förster極力否認自己有不當行為。
9.幹細胞研究今年多次登上Retraction Watch。在一個重大案例中,Circulation雜誌出於不可靠的資料撤回了由哈佛大學一個心臟病專家小組於2012年釋出的一項研究,當前哈佛大學正在就此事進行調查。同樣在《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上也出現了這樣的關注事件。領先心臟病專家Piero Anversa和同事們以損害其職業前景為由對該機構發起了訴訟。
10.最後,是在本年度的最後幾周裡,Elsevier在確定研究人員Khalid Zaman偽造同行評議後撤回了16篇論文。
自 生物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