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937276-7196-tTibXtfqV6Aj25KYjFsHXwLpMHnw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大資料引發的經濟社會革命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場關乎中國前途未來、涉及利益深刻調整的革命。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綱要要求在2018年底前要建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臺,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資料資源向社會開放,帶動社會開展大資料開發和創新應用,充分釋放資料紅利,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為了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許多地方政府聯合當地企業相繼成立了不同型別的大資料交易所或交易平臺,旨在通過公開透明的資料交易來幫助傳統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且不說這些機關企業的思想能否及時轉變,法律環境是否健全,要在短短的兩年裡讓上述那麼多領域的單位和部門去開放自己的資料,用安全可控的技術手段做到資料共享,還要去開發那些跨行業的應用,談何容易呀!所以剃頭挑子一頭熱一頭冷,管理部門為了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推動宣傳資料開放與共享,而掌握資料的企事業單位卻猶豫不前,步履蹣跚,面臨著資料安全、資料所有權、資料質量、資料管控、資料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使得那些想要借大資料東風創造價值應用的公司企業嗷嗷待哺,無米下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縱觀世界,歐美先進國家早在2012-2013年就開始制定各自的大資料發展策略,譬如歐盟推出的《資料價值鏈戰略計劃》,用大資料改造傳統治理模式,試圖大幅降低公共部門成本,並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到2020年大資料技術預計將為歐盟創造GDP達到9570億歐元,增加就業人數380萬。作為歐洲國家的領軍代表,德國政府在2013年4月就提出了“工業4.0” 的概念。該專案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Fraunhofer(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並已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德國聯邦政府投入達2億歐元。

其實這裡我們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工業4.0”裡的“智慧工廠”、“智慧生產”和“智慧物流”等,我們更關心的是在這些“智慧XX”後面流通的那些資料。工業4.0是怎樣將分散在各個合作伙伴處的資料整合在一起,有效地支撐著這些“智慧XX”工程?

在TM Forum的引見下,我們有幸聯絡到歐洲最大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具有2萬多研究人員20億歐元研究經費的德國Fraunhofer協會下的IAIS(智慧分析和資訊系統)研究所。它在德國工業4.0專案中,啟動和領導了德國工業數字化創新的工業資料空間子專案(IDS),該子專案專注於跨行業資料代理交換和資料應用。其目的是將分散的工業資料轉換為一個可信的資料網路空間,目前已經得到德國或國際30多個重點企業支援,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如歐洲著名的保險公司Allianz,最大的IT服務公司Atos Origin、世界知名的拜耳製藥公司、世界頂級會計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國技術檢驗協會TUV、大眾汽車、重型工業公司克虜伯、蒂森等。

3. 工業資料空間IDS

那麼工業資料空間IDS又是怎樣在工業4.0中定位的呢?

1462937276-1738-kjnM1MAFia01yUbPNovwQVMJiacQ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IDS的位置是介於工業4.0產品與服務創新(創新的範圍包括汽車、高科技、服務、物流、工業製造、衛生醫療等行業)以及底層的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和各類終端裝置、感測器、實時生產線之間的聯接。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通過資料連線上游的“智慧生產”工廠和“智慧物流”公司以及下游需要“智慧服務”的個人客戶與企業客戶。在這個過程中,IDS要匯聚整合來自工廠和物流公司的直接資料,來自政府部門的公共資料(如氣象、交通、城市規劃等方面的資料)及來自被稱之為價值鏈的第三方資料,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譬如來自電信運營商的資料、來自網際網路電商、社交等資料。之所以被稱為“價值鏈”,可能是因為這些第三方可以直接通過提供資料創造價值,或間接地從向終端使用者提供創新應用時獲取一部分價值。

1462937276-2485-ROJKNyUvkhKmqHFlzaQ4icgBhmgQ

為了能夠讓各方的資料在IDS空間裡創造出價值,Fraunhofer的IAIS研究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不是交易而是一套誠信體系,它要讓資料可以在被認證的合作伙伴之間共享。在中國尤其是在現今的大資料交易領域,許多人認為只要有政府出面搭建起中心化管理的平臺,再拉上幾家大公司大家就可以互相買面子地把資料拿出來進行共享了。可是Fraunhofer的研究人員首先把問題放在解決資料所有權上。他們認為資料所有權問題不解決就沒有資料合作的基礎。但是資料所有權問題是個深刻的法律問題,即使在歐洲也沒有真正解決如病歷資料到底是屬於醫生、醫院還是病人這樣的問題。出於務實考慮,德國的專家們提出了資料合法的掌握者決定資料的使用條款與條件。也就是說在IDS這個資料分享空間,產出資料的一方決定它的資料應該怎樣使用。第二點非常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就是它的去中心化思想。IDS是由所有參加這個專案的30幾家企業的資料中心構成,它們只是通過IDS提供的標準介面(IDS Connector)進行連線,它們中間沒有一箇中央集權的權威機構負責資料管理,負責監督資料治理的規則是否被遵守。IDS不是一個平臺,它更像一張有著信令控制的電信網路,其中的資料來源就是一臺臺交換機,資料通過它們來流通,它們自己也可以組成子網,形成一張多級的網中網。

到這時我們才明白為什麼Fraunhofer的專家們沒有把IDS叫成平臺,而把它稱作空間。在這張網中網的空間裡,當使用者需要資料提供增值服務的時候,資料可以在被認證的合作伙伴之間共享。此外,該資料空間也將有助於企業發展自己的增值服務。根據下面這張技術架構圖可以看出,儘管IDS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它還是具備一些輕量級的中央管理功能,如IDS Broker和IDS應用商店。

1462937276-8424-rzDVGeDicoDqg97RrAia2zZWJBFg

Broker的概念來自金融交易,它是幫別人買賣的代理人、中間人、經理人。在這裡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資料來源的註冊,為資料來源方提供資料釋出的手段,為資料使用方提供資料搜尋查詢工具,為資料提供方和使用方建立誠信協議。另外它還提供資料使用的統計與結算。

應用商店主要是為IDS生態系統中的應用開發者和應用使用者提供服務。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大家應該對應用商店的運作模式比較熟悉。除去B2C的服務模式,IDS還提供B2B的應用服務,這時的應用可以是資料服務,是容器化的應用元件,也可以是端到端的應用。對於應用商店推出的應用,IDS還提供安全及質量認證。

德國人的嚴謹不光體現在系統的功能上,為了讓加入IDS的企業和未加入IDS的企業都能部署使用IDS,促進資料的開放與共享,Fraunhofer的專家們還專門為IDS設計了一整套規範化參照模型,其中包括業務模型、資料與服務模型、安全模型和軟體模型四個組成部分。

請進來,走出去

相比於德國工業4.0中的大資料專案,我們的差距在於:出於防止資料擴散,使用者個人資訊受到侵犯,資料價值無法持久化等考慮,我們在資料對外合作方面往往採取的是“請進來”的方式,即我所掌握的資料不出戶,對方要用只能到我的平臺上來使用,合作結果經安全審查後可以拿走。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IDS中解決資料所有權問題時使用的第一條原則,即我是資料的掌握者,我要求使用我資料的方式就是在我這裡使用。這樣的作法有兩個缺陷:一是過於以我為中心,別人來的多,我出去的少,沒有享受到使用對方資料的機會;二是隻是限於點對點的合作,缺乏一個資料多點共享的空間。所以我們在積極與Fraunhofer協會及其下研究所合作,希望能夠借鑑他們的經驗及那30家世界500強企業到中國來發展的需求,打造一張去中心化的、由認證的合作伙伴自營的中國式工業大資料網,實現從“請進來”到“走出去”的發展願望,實現三家運營商在資料合作上共享共贏的願望。

中國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