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機器人責任基金會FRR的訊息,國外一些養老機構正在考慮引入性愛機器人,滿足喪偶老年人、異地夫妻的基本生理需求,此舉遭到了包括心理醫生在內的多方群眾反對。試想一下,如果讓一個人通過虐待、羞辱棕色機器人來改變原有的種族歧視偏見,這會有效嗎?

FRR曾進行過一項調查,在調查物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男性贊同使用性愛機器人,而女性的比例是30%。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4家大型模擬機器人娃娃(性愛機器人)製造商,雖然這些公司並沒有透露具體銷售細節,社會上也並沒有給予它們太多關注,但是一個現實是,它們的出貨量很可觀。這些機器人的售價在4000歐元到12000歐元不等(3萬—9萬人民幣),可根據客戶需求定製性別、身高、膚色、虹膜顏色甚至個性。一部分高階娃娃也緊跟潮流,採用人工智慧技術,能較為自然地回應人類情感。

在韓國、日本和西班牙,已經有人開始經營性愛機器人妓院,去年,英國倫敦也新開了一家性愛咖啡館。隨著VR技術的日漸成熟,不少人開始暢想擁有一個矽膠製造的VR性伴侶,機器人不僅能在視野中展現人類姿態,還能說話,讓使用者體驗到實感。

近日,性愛機器人制造商正在和一些養老機構談判,指出機器人不僅能作為戀物癖患者的心理慰藉,將來還能為孤寡老人排解孤獨。但有一些專家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認為性愛機器人的普及勢必會帶來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且機器人能否幫助治療心理疾病還是個未知數。對此,謝菲爾德大學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榮譽教授、FRR聯合創始人之一的Noel Sharkey表示:是時候讓政府和民眾對娛樂機器人制定規範了。

FR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了養老機構不宜引入性愛機器人的四個因素:

對老年人中的特殊群體,如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患者來說,他們根本無法分清機器人和人的區別,這可能造成感情創傷;

老人可能會沉迷機器人而拒絕和人溝通,甚至導致與社會隔離;

人對機器人的感情是一種單向投入,機器人連同它們的回應都是假的,這會使老人產生失落感;

製造商把“害羞”“不情願”等情緒寫入機器人程式,當人們“強迫”機器人與之發生關係時,會讓人產生罪惡感,或誘發黑暗心理。

這不是危言聳聽。日本性愛機器人制造商Trottla專為戀童癖患者開發了一系列產品,這些機器人大多都被塑造成未成年女童的形象。儘管該公司的創始人Shin Takagi——一名戀童癖患者,聲稱自己從未傷害過任何一個兒童,因為他製造的機器人讓他獲得了滿足,但這還是引發了社會性的恐慌和排斥。

加州理工學院的哲學教授、機器人倫理學家Patrick Lin憤怒地表示:“用兒童外形的性愛機器人來治療戀童癖,這本身就是件荒唐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讓一個人通過虐待、羞辱棕色機器人來改變原有的種族歧視偏見,這會有效嗎?”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相信,比起降低強姦、虐童犯罪率,若不及時制定相關法規,性愛機器人的普及將會加劇社會犯罪。性愛機器人涉及的道德、法律問題數不勝數,但這兩股“歪風”必須立即嚴打:

把性愛機器人的外觀塑造成未成年人;

對性愛機器人實施性暴力(可通過在機器人上安裝簡易感測器和警報裝置實現,不少專家建議將“強姦機器人”定性為刑事犯罪)。

對此,FRR認為,面對機器人發展普及的時代趨勢,一味抵制機器人是行不通的,我們缺少的是對機器人“社會容忍度”的界定,而這需要政府、學界、科技界、市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不久前,FRR在網站上掛出了一個相關的民意調查問卷(概率性出現),問卷的截止時間是明年。到2018年,FRR將組織全球機器人協會共赴海牙國際法庭商討機器人立法事宜,基金會的專家組希望屆時能出現一份最終決議。

自 機器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