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市場的N個現狀:沒有誰敢稱老大

 

中國電視市場的N個現狀:沒有誰敢稱老大

日前中怡康釋出了2013年中國電視市場資料包告,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三星、夏普、索尼、海爾、三洋成為零售量份額TOP10的品牌,從這份資料包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電視市場的一些現狀,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1、國產品牌仍占主導地位

中怡康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電視市場零售量份額前五均為國產品牌,分別為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這五個品牌也處於中國電視市場第一陣營,零售量份額均超過10%,總和達到了64.66%,而TOP10最高的是三星,份額也僅為7.40%,足見在中國電視市場國產品牌牢牢地佔據著主導地位。

2、電視市場沒有絕對的老大

按照蘭查斯特市場佔有率戰略模型,26.1%是安全市場份額一個臨界值,當市場份額高於這一數值的時候,才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當第一的份額在26.1%以內,各品牌佔有率仍會有較大變動可能性。從資料來看,零售量前五名份額差別並不大,排名第一的海信零售量約為316萬,份額為15.34%,排名第五的康佳銷量約為234萬,份額為11.34%,海信零售量只比康佳高出35%。雖然第一陣營的零售量份額總和達到了64.66%,但由於前幾名之間的差距並不大,第5-10名的份額總和也高達25.07%,這就造成了電視市場沒有絕對的老大的現狀,讓很多新晉品牌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而據奧維資料顯示,零售量份額TOP榜第一是創維,第二才是海信,這樣的差異化資料表明排名相鄰的廠商之間銷量差別有限,競爭非常激烈,這才會在不同資料中出現不同排名的情況。

3、外資品牌產品利潤更高

國產品牌雖然在零售量份額上佔優,但更多是靠較低的價格來搶佔份額,用利潤換市場短期看是提升零售量市場份額的有效辦法,但長期來看,對品牌建設並非有利。從資料中我們也看到,三星、夏普、索尼雖然零售量份額並不算高,但零售額份額卻明顯佔優。

如果按照零售額的份額來排名,排在前五的應該是海信、創維、三星、TCL、長虹,三星一躍進入了前三甲,這也足以說明外資品牌產品利潤更高,這在零售量份額並不佔優的情況下是有效提升業績的一個辦法。

索尼今年對集團業務進行了大幅改革,將電視業務獨立了出來,而索尼電視扭虧為盈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加強4K等高利潤產品的開發,從中也可見外資品牌相對來說更注重利潤。

4、網際網路電視興起

在中怡康的資料中,我們並沒有看到新興的網際網路電視的獨立資料,不過據中怡康資料顯示,2013年樂視電視和小米電視的銷量分別為30萬臺和1.8萬臺,樂視推出電視的時間是2013年5月,而小米推出電視的時間是2013年9月,時間並不算長。雖然小米電視的銷量和聲量遠不成比例,但在沒有任何積累的情況下,不到4個月時間取得1.8萬臺的銷量也不算太差的業績,況且小米電視還一直有意無意的處於缺貨狀態,而樂視30萬的銷量可以用相當不錯來形容,如果按照全年計算,銷量可能還能翻番,60萬的資料就比LG表現還要出色,甚至比海爾也差不了太多。

除了樂視、小米這樣新興的網際網路品牌,傳統電視廠商在2013年也推出了不少網際網路電視子品牌,比如TCL愛奇藝電視、海信VIDAA電視等,TCL愛奇藝電視是在2013年9月推出的,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銷量達到了10萬臺,而海信VIDAA電視釋出的要早一些,4月份就已經全國鋪貨,到9月海信還推出了4K VIDAA電視,在網際網路電視的推廣上先人一步,這也使得其銷量上也有不錯的表現,據透露海信VIDAA的銷量超過了100萬臺,約為海信2013年電視零售量的30%。

5、聲量無法直接轉化為銷量

如果問2013年給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電視品牌,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小米和樂視,這兩個品牌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來做電視,獲得極高的聲量,也對傳統品牌形成刺激作用,不過從最後的統計資料來看,傳統電視品牌雖然聲量並不算高,但仍然牢牢固守的自己的市場,小米、樂視並未對其造成撼動,小米銷量慘不忍睹,樂視雖然成績不錯,卻和領先品牌差距明顯。

6、仍有新品牌在發力

2013年電視市場除了新晉的網際網路品牌小米和樂視,還有一家原本在PC領域耕耘的品牌推出多款產品,那就是聯想,日前聯想集團架構調整,雖然電視鑑於體量較小並由獨立出來,但智慧電視已經成為聯想的一個重點業務板塊,按照聯想的邏輯,電視屬於“田裡的飯”,僅次於PC和手機。在2013年聯想的表現如果和其他品牌比,可以用不值一提來形容,但是如果和自身比,增幅巨大,2013年1月份聯想電視的市場份額僅為0.03%,到12月份已經漲到了0.18%,其2013年的全年的銷量更是2012年的十倍。

2013年CES上展出了基於OLED的4K曲面電視以及超大屏的4K電視甚至8K電視,這標誌著電視的硬體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但是在2014年這些還無法成為主流,在2014年電視市場的突破也不是在硬體上,而應該實在4K內容建設、生態系統完善、智慧電視系統開發、易用性的增強、應用平臺搭建等諸多的軟實力方面,精心於軟實力的完善,對於電視行業的整體發展都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事情。

自: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