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嬰童產品消費大國,2011年中國嬰童市場總規模約1.15萬億元左右,2015年嬰童市場將達到2萬億元規模。2010年之前這個市場還不太明朗,很多投資都是試探性的,2012年開始,這個市場凸顯出來,進入黃金增長期。

  十多年前,嬰兒用品不過是奶瓶、奶嘴、痱子粉等“老面孔”。如今各大超市賣場及百貨商廈裡,嬰兒沐浴露、潤膚露、澡盆、推車、搖籃、玩具等產品種類繁多。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孕嬰童市場正進入黃金髮展期,催生了不少新商機,但市場前景越明朗時,市場秩序越容易亂。中國這一市場也存在不少亂象。

  新生兒每月花銷超900元

  “孕嬰童市場可分三類:孕婦市場、0—6歲的嬰幼兒市場和7—12歲的兒童市場。”華夏孕嬰童網總經理石志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生活起居上看,包括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隨著市場的爆發,產品會更加深入到各行業各層面。未來5—10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

  美國有機棉嬰兒服裝品牌sckoon中國運營總監池健說,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年齡在0-3歲的新生兒,家庭對其月平均消費超過900元。去年全國孕婦達到1400萬人左右。如果按每個嬰幼兒每月花費1000元算,中國孕嬰市場規模就要達到每月140億元,每年1680億人民幣。

  中國嬰童產業研究中心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嬰童產品消費大國,中國0—12歲的嬰童人數高達2億人。近幾年嬰童市場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2011年中國嬰童市場總規模約1.15萬億元左右,2015年嬰童市場將達到2萬億元規模。2010年之前這個市場還不太明朗,很多投資都是試探性的,2012年開始,這個市場凸顯出來,進入黃金增長期。

  “體量大,增長快。1個需求,6個錢包。”商營展會主辦商博聞中國(UBMChina)董事總經理馬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獨生子女政策使家庭對孕嬰童的重視度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嬰兒出生後,父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6個大人盡力滿足一個小孩的各方面需求,由此帶來的商機非常龐大。

  目前,中國孕嬰市場的消費者以80後父母為主。不少80後父母的生活品質正越來越接近歐美標準,育兒方式也高度國際化,這也使消費者需求更復雜。馬穎說,比如童裝,之前父母關注的可能只是材質是不是全棉的,現在他們的訴求更多,不僅給孩子買正式的外出服,也有休閒裝、運動裝,對童裝的要求更時尚。在這樣的需求下,中國童裝市場的品牌已經從15年前的幾個品牌驟增到如今的200多個。除本土品牌,很多國外高階品牌童裝快速進入中國市場,ZARA、優衣庫等一批快時尚品牌也開始經營童裝,並進入二三線市場,快速擴充中國的市場網路。

  新業態新商機

  除傳統的食品、服裝、玩具等行業之外,如今中國的孕嬰童市場還催生了有機棉童裝、母嬰產品展會、嬰兒泳池、一站式兒童商場等新的市場和商機。比如,美國等國的高階有機棉嬰兒服裝品牌開始進入中國。池健說,很多中國公司僅僅使用有機棉面料生產嬰兒服,更有甚者使用普通棉花冒充有機棉,而國外好的有機棉嬰兒服裝品牌,是從棉花種植到成衣出廠的全部環節都遵守有機生產的規定和要求,質量更有保障,但由於成本因素,價格偏高。一站式兒童商場中,吃購玩樂一站全能搞定。不僅有專為兒童開設的餐廳、超市,還有3D影院、室內健身館、才藝培訓中心等。各種新理念的幼早教培訓機構遍地開花,不僅大型商場有類似培訓點,一些培訓機構還開進住宅小區。很多早教機構用國外的原版書籍和音像製品,甚至請來外教讓兒童接受純西式教育。當然,早教機構的教育水準也不盡相同。此外,孕嬰市場大規模爆發,還點燃了電商的熱情。

  隨著雙獨父母生育二胎,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出行時,傳統5座轎車已經不能滿足需求,7座轎車需求量上升。近幾年學區房價格上漲的勢頭也更加猛烈。石志斌說,業內將七座汽車、安全座椅等歸於孕嬰童市場的後市場,這個市場還包括防踢被、嬰兒監護器等輔助用品。不過,市場規模還很小,還處於剛引起消費者關注階段。

  近幾年,各路資金紛紛投身這一市場,但實際上,不少投資商都是衝著高利潤來的,並沒有做好長期準備,對品質和品牌不夠重視。市場在快速發展初期,肯定會魚龍混雜。有很多孕嬰商品價格虛高。馬穎說,上海有一家高階兒童車專賣店,開業時很風光熱鬧,但5000—1萬元的單價,嚇走了絕大部分顧客。硬撐一段時間後,只好關門大吉。

  國內不斷爆出的劣質服裝、兒童玩具等事件,迫使年輕父母對安全問題更加關注,對進口品牌過度追求,排斥國產品牌。很多幼早教培訓機構,動輒掛名“國際”,但實際上,從師資到理念,到底有多少國際色彩很難說。國家目前對此還缺乏相應的監管。池健說,很多商家為迎合消費者的“崇洋”心理,設立離岸公司推出所謂國外品牌。

  中國孕嬰市場目前沒有任何一家獨大。池健說,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各佔半壁江山,競爭激烈。“婦女和兒童的錢最容易賺,也最難賺。”石志斌認為,這一群體對品質和品牌最為挑剔,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品牌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在紛繁混亂的市場中走得穩,走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