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17財年(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全年財報,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經調整後淨盈利為578.71億元人民幣。其中,阿里雲該財年營收規模達到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長121%,連續兩年實現三位數增長。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阿里雲現階段的首要目標是保持對新技術的投資,並將我們在亞洲市場的領先優勢擴充套件至全球。”
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阿里云云計算付費使用者數量達到87.4萬,推動2017財年阿里雲營收達到66.63億元。自2016財年第一季度以來,阿里雲已經連續8個季度保持著超過100%的高速增長,2017財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31日)的單季度營收為21.63億元,接近阿里雲上一個財年的整體營收30.19億元。
作為亞洲最大、世界前三的雲端計算平臺,阿里雲正在不斷擴大其在中國和亞洲市場的領先優勢。研究機構IDC資料顯示,阿里雲2016年在中國公共雲市場的份額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超過後10位追隨者的規模總和,表現出強勁的活力。
美國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預估:2016年中國公共雲端計算市場規模約為20億美元,其中阿里雲佔據約50%市場份額。其分析師認為,中國市場的追隨者們已經錯失視窗期。巴倫週刊不久前表示,阿里雲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雲端計算平臺,隨著企業級市場的雲端計算需求被啟用,阿里雲勢將贏得巨大市場。
阿里巴巴在財報中透露,阿里雲使用者群體已經從網際網路企業擴充至大型企業,覆蓋金融、媒體、零售、製造、能源、醫療等行業。財報還顯示,在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里雲共釋出152款新產品和功能,包括領先的智慧解決方案。
例如,阿里雲正在利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來拓寬其在新行業中的應用,通過ET工業大腦來幫助企業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阿里雲的人工智慧創新同樣也為醫療行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比如ET醫療大腦正協助醫生向肺癌等多種疾病發起挑戰。阿里巴巴集團在財報中提及,“隨著我們繼續推出新產品以及垂直解決方案,我們預期來自增值服務的收入貢獻將會增長。”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阿里雲將人工智慧推向了交通、醫療、司法、娛樂、航空、工業領域,成為了行業裡少有的“實幹派”。其中,ET工業大腦已成功幫助全球最大的光伏製造商江蘇協鑫提升了1%的良品率,每年可增加上億人民幣利潤。
同時,阿里雲在該季度內釋出了一系列新技術和產品。其中,機器學習平臺PAI2.0以更豐富的演算法庫和更大規模資料訓練面世,讓人工智慧成為開發者只需要托拉拽就能視覺化完成開發的普惠性技術。
前沿技術領域,網商銀行採用量子技術在專有云上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訊試點。阿里雲成為全世界第一家可以提供量子加密資訊傳送服務的雲端計算公司。業內首個浸沒式液冷伺服器叢集——“麒麟”資料中心,把能源使用率(PUE)逼近了理論極限值1.0。阿里雲成為越來越多 “NASA”計劃新技術的輸出平臺。
此外,阿里雲釋出了國內第一個彈性GPU例項以及FPGA解決方案,為使用者提供高效率、低延遲的實時計算。同時,還發布了國內第一個輕量級計算服務函式計算,讓開發者通過函式計算即可獲取巨大計算資源。
同時,阿里巴巴集團正在不斷增加阿里雲在全球化方面的投入力度。2017年1月,阿里雲在與亞馬遜、微軟等巨頭的激烈競爭中,成功奪取奧運會全球頂級贊助商,將為未來6場奧運會提供獨家的雲端計算、大資料服務。5月初,阿里雲又宣佈將在馬來西亞增設一個新的資料中心,以更好地服務東南亞市場。
目前,阿里雲在美國西部、美國東部、澳洲、歐洲、中東、新加坡、香港等全球14個地域設有數十個飛天資料中心,覆蓋全球主要網際網路市場。過去一年中,阿里雲在海外市場的規模增速超過400%,帶動中國企業出海的同時,已經為沃達豐、飛利浦、施耐德、資生堂、雀巢、新加坡郵政等海外知名企業提供雲端計算、大資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