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287028

199IT資料中心微信賬戶:i199IT

在美國前進保險公司(Progressive)投保的車主們獲得這樣的選擇:他們可以提供幾條個人資訊,拿到一份根據同型別人群的行為模式評估得出的報價;也可以在車裡安裝一個小裝置,這個裝置能監控他們的駕駛情況,相應調整保費。那些不急踩剎車或者夜晚不上路的車主可以享受基本保費最高30%的折扣。針對開車較少的車主,位於舊金山的保險公司Metromile可按行駛里程收取保費。

南非醫療保險公司Discovery的業務已經擴充套件到歐洲和亞洲,其300萬投保人也選擇了類似的保險計劃。只要他們能證明會照顧自己,比如佩戴跟蹤健康狀況的裝置或者去健身房,就能獲得折扣。紐約的醫療保險公司Oscar給所有投保人一個健康追蹤器,只要他們達到某個設定目標(比如在一天內步行了一萬步),就可以得到一美元的返款。

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通過一些粗略的指標來評估風險,比如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態。但舉例來說,以為所有單身的年輕男司機開車都魯莽,而已婚的中年女司機都小心謹慎,這樣的假定常常並不準確。這同時隱含了不公平的交叉補貼:謹慎負責的年輕男司機為愛飈車的媽媽們買單。

現代科技讓保險公司能夠更精確地評估個人風險。監控裝置以及社交媒體、信用卡記錄等多種數字記錄都可以提供海量資料。英國保險公司英傑華集團(Aviva)在美國進行的一個試驗專案發現,在評估目標客戶潛在的健康風險時,對諸如線上行為及消費習慣等“另類”資料的分析,與抽血、尿檢等醫學檢測同樣有效。這家公司的美國業務部門後來被出售。

與此類似,史丹佛大學的米哈爾•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與其劍橋大學的同事最近發現,在預測人們是否抽菸或吸毒時,用電腦分析Facebook上“點贊”的行為,要比人類分析員的分析得出的結果更準確。喜歡看電影《臥底肥媽》(Big Momma)的人更可能吸毒。在這部系列喜劇裡,一個偵探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肥胖的壞脾氣祖母。喜歡扭扭薯條是高智商的一個強烈跡象;喜歡本田車的不太可能抽菸。類似這樣的窺探只是個開頭。保險公司鄭重其事地展望將來,說有朝一日客戶家裡的感應器會在水管破裂前向水管工發出警告,隱形眼鏡裡的葡萄糖量表會記錄人們飲食健康的程度。

所有這些都挑戰了保險業的基本邏輯,即因為無法預知何人會在何時遭遇何種風險,人們應當匯聚風險。如今,挑選低風險客戶,甄別並放棄那些會帶來保險責任的客戶,比以前容易多了。在這一過程中,保險公司的角色可能發生轉變,從疏離的、負責開支票的叔叔變成了無處不在、時時干預的“直升機”家長。最靈活的公司能得到巨大回報:保險業的資金規模超過30萬億,幾乎追平36萬億的養老基金;去年,該行業整體盈利高達3380億美元。

資料的挖掘和監控不僅能讓保險公司更準確地為保單定價,也讓它們能夠調整客戶的行為。為保險商分析資料的Guidewire公司的布賴恩·萬絡尼(Brian Vannoni)說:“我把我們定位成‘監護媽媽’。”這家公司去年幫助預測了澳大利亞一場颶風的路徑,讓一家房屋保險公司能夠準確地鎖定需要增強住房耐候性的客戶範圍。保險分析師金伯利·哈里斯-費蘭特(Kimberly Harris-Ferrante)提到了一家客戶,其資料庫把具有安全隱患的司機篩選出來,而後保險代理人上門拜訪,勸說他們改掉不良習慣。美國醫療保險公司Kaiser Permanente針對風險最大的投保人採取了類似的做法。

前進保險公司告訴使用跟蹤裝置的客戶他們容易在哪裡危險駕駛、有什麼不良習慣(比如急轉彎過度)。收到這類建議的客戶發生的車禍事故更少。AllLife提供HIV和糖尿病等可控疾病保險,客戶每月可以享受免費檢查。如果結果表明他們沒有遵循醫生的建議,保費就會上升。令人高興的是,相比掏更多的錢,人們還是傾向於更好地照顧自己。在Discovery投保的客戶在參加了該公司的健康監督計劃後,更少去醫院,積欠的醫療賬單也減少了。

摩根士丹利的喬恩·霍金(Jon Hocking)認為,這些計劃導致風險匯聚減少。該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合作,於近期釋出了一份預測報告,認為如果運用所有最新科技,償付給投保家庭的損害賠償金將下降40%到60%。報告還推測,房屋和汽車保險的風險池可能會縮水1090億美元之多。報告還發現,運用最新科技挑選好司機的保險公司接受的索賠數量僅為因循守舊的公司的九分之一。

僅去年一年,要求前進保險公司配備監視裝置的車險量增長了28%。目前的保費達20多億美元。這只是這類監測保險計劃更大範圍增長的一部分,儘管基數不高(見圖表)。

286286028

更為精確的個性化承保及定價帶來了一個必然結果,即揭示出某些人的風險太大以致不能為其提供保險。在某些情況下,這似乎合乎情理:世界上最糟糕的司機也許就不該開車上路。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會帶來頗費思量的問題:如果尋求醫療保險的人有基因缺陷,易患致命疾病,那麼他們會更加無能為力。

同樣地,那些不願意讓保險公司窺探個人生活的人有可能吃虧。美國跨國公司Honeywell最近遭到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EEOC)控告,因為該公司要求員工提供生物特徵資料以獲得健康保險的折扣。EEOC認為折扣的力度太大,事實上等同於強求。但控告敗訴。

然而,保險公司依然堅定向前,一方面他們擔心如果自己不採用新科技,其他公司會。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調查發現,近一半英國消費者樂意從資料豐富的公司購買保險,比如亞馬遜和谷歌;不到20%的消費者排除了這一選項。有觀察家指出,此類公司對自己的客戶非常瞭解,並且已經贏得了客戶的信任,這讓它們能夠更好地扮演“監護媽媽”的角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險公司和絕大多數客戶一年只接觸一次。一家大型歐洲保險公司的總裁承認:“比起保險公司安盛(AXA)和Generali,矽谷的巨頭讓我擔心得多”。

谷歌已經開始試水。2011年,谷歌收購了beatthatquote.com,該網站讓使用者可以比較保險報價,也提供其他功能。本月它在加州的車險比價網站上線,而且它在其他很多州也有執照。

相應的,保險公司正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像科技公司。英傑華去年聘請了前進保險公司前高管亞當·考尼克(Adam Kornick)擔任其第一位“全球洞察總監”。他將幫助公司在倫敦的一個時尚區域設立“數字車庫”,員工們可以在那兒思考大問題。德國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每年花費五億美元升級數字能力,其中不少將用於打造自己的資料雲,全球有五個資料中心給予支援,因此它無需將資料委託他人。

與非保險商合作也是傳統保險公司行事更漂亮的另一個途徑。美國另一家大型保險公司State Farm已與ADT聯手,ATD是一家家庭安保公司,讓人們在外也可以監控住所。生產手錶類健身追蹤裝置的公司Fitbit目前正在和幾家想要密切關注其投保人或僱員的保險公司及僱主合作。其競爭對手JawBone公司的安德魯·羅森塔爾(Andrew Rosenthal)稱,美國的醫療保險公司正在和他接洽,因為它們“都想知道怎樣與客戶建立關係”。

如果有人對保險業的這些變化感到憂慮,那一定不是客戶。保險公司宣稱自己的專業技能獨一無二,無法輕易複製。但到了這個階段,任何像樣的健康監測儀都會瘋狂地閃爍示警。

摘自: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