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大資料之盛年。在這一年,這個術語風行科技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而在2015年,我相信“大資料”將與“物聯網”一起成為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核心話題。

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受益於對大資料的深入分析,而這更將成為科技企業的標準化流程之一。

未來幾年內,全球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將持續增長,至2016年,61%網際網路流量將來自無線裝置,進一步推動大資料的成長。

大資料催生的挑戰

據IDC資料顯示,在2015年,大資料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32億美元增長至169億美元。2013-2014年,人類行為產生的資料量超過過去多年的總和,且受物聯網推動,未來將繼續以翻倍的速度增長。

很顯然,資料分析師們無法應對統計資訊和資料的大量湧入,而機器(分析)的弊端則在於,它無法提煉資料的真正價值,推匯出具有邏輯性的結論。如果企業無法解析成堆資料,資料就成了無用之物——蒐集到的所有資訊如同進入休眠狀態,不可能對企業產生積極影響。

因此,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所有資訊變得有意義。

變革分析資料的方式

技術人員、統計人員和企業……大家都在談論這個問題,卻很少有人提出解決方案。

某些公司嘗試打造軟體解決方案,雖然表面上軟體分析能夠解決問題,但一旦資料量突然激增,這種模式將失效。企業成長依賴於資料,但處理資料對人類來說任務過於繁重,交給機器處理卻又有可能無法實現其最大價值。

真正的變革,在於改變資料分析的流程。CrazyEgg和Inspectlet等公司已經在網際網路端提供視覺化資料分析解決方案,但有鑑於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已經超過網際網路,資料分析的未來將繫於視覺化移動分析。

傳統的移動分析工具,例如Google Analytics強調資料的內容,提供使用者數量、所使用作業系統,使用者地理位置分佈等關鍵指標,但它們卻不關注“為什麼”,而後者本應是資料分析的原因所在。

舉個例子來說,較低使用者留存率乃一目瞭然的簡單資料,但我們並不清楚的是,為什麼使用者不願意重返一款移動應用?目前,已經有視覺化移動分析工具能夠繪製視覺化報告,讓開發者能夠深入觀察使用者體驗和行為,從而發現問題所在。而下一代視覺化移動分析工具,則不單有能力動見問題,還能夠為開發者提供可執行的解決方案。

如果企業希望尋找一種方式,簡化耗時的資料分析流程,以達到優化應用的目標,不妨考慮藉助視覺化移動分析工具的力量。

有洞察力的視覺化移動分析工具

視覺化移動資料分析工具能夠追蹤使用者行為,讓應用開發者得以從使用者角度評估自己的產品,而這正是其最具價值的功能之一。通過觀察使用者與一款應用的互動方式,開發者將能夠理解使用者為何執行某些特定行為,從而為自己完善和改進應用提供依據。

在下圖中,從彈出訊息你會看到一名使用者嘗試建立Facebook賬號,卻由於技術問題遇到了麻煩。傳統分析工具只會告訴你使用者流失率高,卻不會告訴你原因,而像這樣的“使用者記錄”,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使用者離開應用的原因,提示開發者制定應對方案。

視覺觸控熱圖(visual touch heatmaps)是另一項有用的功能。熱圖可以記錄使用者的所有手勢,包括點選、劃屏和捏屏等,從而讓開發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使用者行為,知道使用者對自己應用內的哪些內容最感興趣。

下圖展示了使用者重返應用的登陸頁面。通過視覺觸控熱圖,我們發現,使用者多次向右劃屏,卻沒有得到任何響應。而這意味著,這款應用並不支援使用者向右劃屏的動作。基於這些觀察,該應用開發者意識到,很多使用者希望跳過這個登陸頁面,卻無濟於事。這讓很多使用者感到沮喪,很可能是使用者放棄這款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開發者可以有針對性對應用進行修改,改善使用者體驗。

20150123064000912

移動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它潛力巨大,並將大量資金投入其中。若想保持競爭力,企業需要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及下一代資料分析技術,更有的放矢地改善應用的使用者體驗。

自 遊戲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