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聖誕季,所有的品牌和零售商都朝社交媒體進軍:用圖片、視訊、文案、帖子等各種方式的推送來營銷,冗雜的內容把消費者的腦袋都鬧大了。他們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在一片喧鬧聲中脫穎而出?但有一些關於數字媒體的真相是大家公認的:使用者期待更多的私人化體驗、品牌需要時常評估和更新社交媒體策略,在與消費者的聯絡上,一間擁有電子商務能力的好的數字旗艦店至關重要。

聖誕季這個品牌和零售商排隊進軍社交媒體
平臺為王VS內容為王
電商網站Nasty Gal的CEO Sophia Amoruso正在尋找一個途徑,幫助消費者直抵Nasty Gal的網路旗艦店。新的旗艦店沒有設立消費者評論的專案,但會在未來打造使用者個人主頁,讓nastygal.com成為一個使用者互動的有活力的獨立社交平臺。“我希望真正與人交流互動,而不是轉載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她說,“我需要原創的東西,漂亮的介面和銷售巧妙地結合起來。”數字代理公司Moving Image&Content的CEO Quynh Mai看來,品牌需要有策略性,得明白“哪些平臺他們需要‘贏取’,哪些需要觀望,哪些需要忽略。”一旦明確,時間和資源就可以得到有效地分配。
“我們曾認為社交媒體是品牌營銷的聖盃,”時裝電商Aritzia的首席市場官Oliver Walsh說,“現在已經不這麼認為了。它只是綜合市場手段的一部分。”
為了不讓自家的帖子淹沒在文字海洋裡,品牌對文案的要求越來越挑剔。“喜歡”、“轉發”、“分享”,這些被Walsh稱為“擁護行動”的舉動將幫助最好的文案“浮出水面”,不至於以極快的速度“葬身海底”。
文案社交VS視覺社交
Walsh指出,因為使用者越來越雜,Facebook的影響力已經削弱。目前,Instagram和Pinterest這一類的視覺社交網路才佔據統治地位。“Pinterest能夠真正帶動銷售,而Instagram更善於牢牢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Walsh說,“但Twitter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的零門檻訊息推送設計讓資訊的傳遞變得簡單許多。”此外,Google+也在做著這一方面的改良。
風投公司Metamorphic Ventures的創始人David Hirsch認為,社交媒體變數大,沒有一個“萬靈藥”式的策略。但它最棒的一點在於,它能與突發性的新聞點實時地聯絡在一起。 “還記得超級碗比賽嗎?當那些燈光閃爍起來時,奧利奧就在實時地跟進內容,改動文案。最後,他們在Twitter上獲得了最好的回覆率。”Hirsch說。時裝週期間,Kate Spade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不是秀,而是幕後故事、晚宴、食品和DIY專案的內容。
首席市場官MaryBeech認為,Facebook的使用者需要更多的產品資訊、品牌銷售活動和開店新聞;Instagram關於視覺,Kate Spade創作了紐約生活的視覺故事;Twitter則是以一個女孩兒的視角,記錄她的生活,無論是身邊發生的事情,還是她看到的、聽說的任何事情。
精簡內容VS增加內容
Sephora的數字市場部副總監Bridget Doland認為應該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來精煉推送內容。“社交平臺有著自己的運演算法則,它很少向使用者推薦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Dolan說,“我們從獲得很多反饋的內容裡學習,也從沒人反饋的內容裡學習,避免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即便有這麼多的品牌在抱怨社交媒體的嘈雜局面,仍有一些品牌相信“內容越多越有效”。
Rebecca Minkoff的CEO Uri Minkoff認為,社交媒體並沒有人們中那麼嘈雜,每一個平臺的品牌和內容都沒有飽和。“當消費者開始抱怨內容過多時,才算是真正的嘈雜,迄今為止,我沒有聽見來自消費者的抱怨。”Minkoff將自己擺在了消費者的立場,“消費者自己會決定他們想要看什麼,不想要看什麼。”
Tumblr上的時尚意見領袖Valentine Uhovski則說,有影響力的原創內容都是被一小撮人創造的,大部分的人都在轉發或者分享到不同的平臺,這使得混亂局面在所難免。“有很多業內人士都用Tumblr,”他說,“很多設計師、藝術總監和時裝編輯,這個平臺能過濾掉那些令人窒息的廣告更新,讓人直接抵達有價值的有創造力的內容。”Tumblr的特殊性在於,它不是靠粉絲數和內容的轉發次數來驅動的。但在大多數的社交媒體平臺上,一個使用者的地位需要粉絲數、回覆率和轉發率來決定。消費者是否喜歡社交媒體的喧譁場面,這一點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