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切片使用注意事項

Aaaaaaaaaaayou發表於2018-01-27

使用append

先看一個例子:

// 建立一個整型切片
// 其長度和容量都是 5 個元素
slice := []int{10, 20, 30, 40, 50}
// 建立一個新切片
// 其長度為 2 個元素,容量為 4 個元素 
newSlice := slice[1:3]
// 使用原有的容量來分配一個新元素
// 將新元素賦值為 60,會改變底層陣列中的元素
newSlice = append(newSlice, 60)

fmt.Println(slice, newSlice)
複製程式碼

輸出:

[10 20 30 60 50] [20 30 60]
複製程式碼

下圖可以非常形象的說明上述程式碼的執行原理:

image.png

僅做一點點小的改變,結果就不一樣了:

	// 建立一個整型切片
	// 其長度和容量都是 5 個元素
	slice := []int{10, 20, 30, 40, 50}
	// 建立一個新切片
	// 其長度與容量相同
	newSlice := slice[1:3:3] // 注意這裡
	// 使用原有的容量來分配一個新元素
	// 將新元素賦值為 60,會改變底層陣列中的元素
	newSlice = append(newSlice, 60)
	// newSlice 的底層陣列已經不是 slice 了,這個改變不會影響 slice
	newSlice[0] = 0
	fmt.Println(slice, newSlice, cap(newSlice))
複製程式碼

以上程式碼會輸出:

[10 20 30 40 50] [0 30 60] 4
複製程式碼

原因在於:當往 newSlice 中新增元素的時候,由於其容量不夠,newSlice 會擁有一個全新的底層陣列,其容量是原來的兩倍(Go 會自動完成這個操作,一旦元素個數超過 1000,增長因子會設為 1.25)

使用 range 遍歷 slice

在使用 range 遍歷 slice 的時候,range 會建立每個元素的副本,看看這個例子:

	slice := []int{10, 20, 30, 40}
	// 迭代每個元素,並顯示值和地址
	for index, value := range slice {
		fmt.Printf("Value: %d Value-Addr: %X ElemAddr: %X\n", value, &value, &slice[index])
	}
複製程式碼

輸出:

Value: 10 Value-Addr: C420014060 ElemAddr: C420018080
Value: 20 Value-Addr: C420014060 ElemAddr: C420018088
Value: 30 Value-Addr: C420014060 ElemAddr: C420018090
Value: 40 Value-Addr: C420014060 ElemAddr: C420018098
複製程式碼

可以看到 Value-AddrElemAddr 的地址是不同的,印證了上面的說法。而每次迭代的變數的地址是相同的,說明迭代過程複用了這個變數,也是一種防止記憶體浪費的做法。

多維切片

建立一個多維切片:

// 建立一個整型切片的切片
slice := [][]int{{10}, {100, 200}}
複製程式碼

其結構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image.png

其中第一維可以看成長度為 2,容量為 2 的儲存了切片型別的切片,第二維則是整形切片。

其他規則則同處理一維切片一樣了,比如:

// 為第一個切片追加值為 20 的元素 
slice[0] = append(slice[0], 20)
複製程式碼

上述操作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image.p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