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率領的艦隊首次叩開了日本的大門,在此之前,這個國家在幕府的統治下已經封閉了多個世紀,人們固執地相信,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此後,日本開始了痛苦但卻影響深遠的明治維新,從而奮發圖強,並奠定了日本世界強國的地位。
這便是日本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黑船事件”。奇怪的是,此後日本人並沒有把以侵略者身份出現的美國將軍佩裡當成敵人,而是把他當做英雄。
為紀念佩裡,日本人不僅在橫須賀市建了一座佩裡公園,還在當年美國黑船登陸的地方,樹了一座紀念碑,上面有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親筆手書“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培理上陸紀念碑”。
日本人認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後來的強大,同佩裡的造訪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佩裡是促使日本開放改革、富國強兵的恩人。
這種封閉與開放博弈的特殊情節,一直伴隨日本人一個多世紀,並在今天日本的許多產業中表現出來。
在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看來,日本是一個患有“加拉帕戈斯綜合症”的國家。加拉帕戈斯群島是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那裡的物種與世隔絕,自成體系。當這裡的動物被拿到其它地方,很快就會死掉。這種情況被形容為加拉帕戈斯綜合徵。日本的許多產業,都自成體系,在世界主流的發展趨勢外,自己弄了一套自己的體系。
在這其中,又以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最為典型。
2001年,日本最大運營商NTT DoCoMo就開始正式運營全球第一個3G網路——要知道那個時代蘋果還在生產iPod音樂播放器這個小玩意兒,谷歌還剛剛從紅杉和KPCB拿到融資,中國大部分地區連手機都還沒有普及。
NTT DoCoMo在日本建立了一套名為i-mode的封閉體系,這套體系在今天看來和蘋果的iOS+iPhone+App Store模式高度一致,即由產業鏈的主導者——運營商負責運營網路、銷售其定製的手機終端、內容平臺分發、收費,這套體系在2000年左右,在世界上顯得極為超前。
在本世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在移動廣告、手機遊戲等許多細分領域,日本都一度領先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國家好幾年的時間。
“多年來,無數的美國科技專家在日本奔波。當他們驚奇地看到NTT DoCoMo以及任天堂的無線裝置所能提供的功能(及速度)時,都無不羞怯地把自己那相對破舊的手機塞回口袋……”這是摩根士丹利一份移動網際網路報告的開頭。
但2008年,一支新的美國“黑船艦隊”來了,其對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的影響,絲毫不亞於當年佩裡的艦隊。
2008年,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正式將蘋果的iPhone引入日本,這個擁有大螢幕、觸控式螢幕的革命性智慧手機曾經一度不受日本人歡迎。但後來,iPhone橫掃日本,蘋果的App Store模式極大地顛覆了日本運營商把持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圈。
而在此之前,很少有日本人使用外國牌子的手機,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都在日本市場以慘敗收場。諾基亞甚至都關掉了其在日本的分公司。
人們將iPhone的到來形容為一次新的黑船登陸。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改革。
而正是在這樣劇烈的變化下,日本的NTT DoCoMo、KDDI、軟銀三大運營商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與此同時,日本湧現出了一批如GREE、DeNA的強大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在功能手機轉型智慧手機之後,由於基礎良好,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又爆發出了新的爆發力,爆發出了新的活力。
由於日本移動網際網路整體依舊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其多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成為世界移動網際網路的寶貴財富,許多還在中國討論的問題,在日本很多年前就已走入尋常百姓家。
iPhone如何從滯銷變成流行?
那隻白色的巨型北海道犬模型顯眼地豎立在東京銀座的繁華地帶,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忍不住停下來駐足觀望。這隻北海道犬在日本家喻戶曉,它頻繁和各種明星搭檔出現在多部軟銀的電視廣告中,極大地拉昇了軟銀在日本的人氣。
這是軟銀在日本東京銀座的旗艦店,過去幾年,每當新一代iPhone上市,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都會出現在這個地方,用他那張在日本家喻戶曉的臉龐為新手機“站臺”。每逢新iPhone上市,外面總是排滿了各地趕來的年輕人,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他們為這款美國手機感到瘋狂。
2008年,當孫正義旗下的日本第三大運營商軟銀第一次將iPhone 3G版引入到日本時,這種帶有大觸控式螢幕的美國手機在日本顯得很另類,但卻沒有人看好。
人們從兜裡掏出功能已經很完善的日本本國品牌的大翻蓋手機——這種手機由NTT DoCoMo和KDDI等運營商定製,可以上網、發郵件、玩遊戲、聽音樂、算命、交友、看電視、刷卡進地鐵站……這些手機上通常都有一個按鍵,可以一鍵進入運營商的主頁,裡面有各種移動網際網路服務。當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手機像日本那樣功能豐富。
在iPhone誕生前,日本擁有著全世界運營最良好的移動網際網路體系。
不過,運營商長期以來的封閉體系使得夏普、NEC等日本本土手機廠商的競爭力被弱化。在日本,最優秀的手機設計人才往往集中在運營商,手機廠商在某種程度上淪為運營商的代工部門。
一位當年給日本運營商代工設計過手機的中國廠商CEO向記者回憶,日本的手機設計過於複雜,運營商要求加入許多他們想要的功能,例如NFC、手機電視,手機裡面內建許多運營商定製的軟體,日本運營商對手機品質要求很高,由於產量少,手機價格居高不下。
“在日本廠商中間,有一種獨特的工匠文化。”一家日本IT企業的中國區CEO表示,日本IT企業內部以工程師的身份為榮,非常注重產品質量,追求把產品品質做到極致,卻往往忽略了到底有多少消費者需要這種產品,“我們公司的一款產品,效能非常強大,但是每年的銷量比蘭博基尼跑車還少”。
起初,軟銀的iPhone在日本銷售並不好。因為日本人還沒有很好地接受這種全新的手機,而且iPhone的價格要高於其它手機,一開始要花一大筆錢,每個月還要在套餐中花很多錢。此外,iPhone中並沒有加入日本手機中常見的手機錢包、手機電視功能,也讓日本人不習慣。在推出半年之後,iPhone在日本的銷售基本陷入停滯。
後來,軟銀調整了銷售iPhone的策略,例如大幅降價、加強營銷宣傳,在門店加強對iPhone使用的指導等。此外,軟銀在日本佈設了大量Wifi熱點,在日本運營商中是布點最多的。軟銀為很多商家如麥當勞和便利店免費布點,在麥當勞門口貼上軟銀Wifi免費使用的標示,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當時在日本留學的現野村綜研員工閔海蘭回憶道,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路的流行對iPhone在日本的銷售也起到了重要幫助,因為智慧手機上這些社交網站的體驗要好很多。
“日本人其實對facebook、Twitter這種國際的網際網路服務很敏感,iPhone可以直接通過App連入這些社交網路,非常方便。而且,蘋果是一個國際品牌,日本的年輕人其實很崇拜這種異樣的國際品牌,他們也會覺得拿著iPhone出門是很酷的事情。”閔海蘭說。
通訊市場地震
起初,日本智慧手機的普及速度遠遠落後於歐美,甚至一度不如中國。
NTT DoCoMo、KDDI這兩大運營商由於在功能手機時代過於成功,在轉向智慧手機上的步伐緩慢。KDDI甚至到了2011年才開始大規模推廣智慧手機。
記者兩年前去日本採訪時,運營商的營業廳還有許多功能手機在售。而最近再去運營商營業廳,發現最顯著的位置全部讓位給了智慧手機。
NTT DoCoMo和KDDI加大了Androd定製智慧手機的銷售力度——這些手機的定製程度要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運營商。例如NTT DoCoMo的智慧手機裡面普遍加入了手機錢包、手機電視等硬體功能,而iPhone缺乏這些功能。而KDDI則在其定製的Android智慧手機中加入了SmartPass套餐服務這樣獨特的功能。
受到軟銀的衝擊,日本第一大運營商NTT DoCoMo和第二大運營商KDDI的業績一度受到很大影響,其新增使用者的市場份額被軟銀搶走許多。
iPhone在日本的熱銷對日本手機廠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他們最後一塊賴以生存的市場,也有了強大的外來入侵者。
以NEC為例,這家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IT和電信公司之一,經歷了兩年的虧損和市值十年下滑了90%以上後,NEC正在出售旗下手機銷售部門,並裁減1萬個移動相關工作崗位。分析師指出,NEC再也無力與蘋果和三星展開競爭。
在功能手機時代,日本曾經誕生了一大批如Index、CAmobile、CIBIRD、Klab這樣的SP公司,在智慧手機大潮來襲後,大部分公司的日子開始變得艱難。
這些SP公司過去依附於運營商並有著很穩定的收入,現在,許多日本SP公司開始鉅虧,另有更多公司開始轉型做智慧手機上的遊戲,例如日本最大的移動廣告公司D2C,現在開始大幅轉型做遊戲。
日本運營商的市場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軟銀依靠iPhone的熱銷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而NTT DoCoMo和KDDI則開始轉型。
智慧手機的普及讓運營商面臨著“管道化”的威脅。日本的運營商目前對銷售智慧手機仍然有非常高的熱情,作為行動通訊的成熟市場,日本的語音市場早已飽和,因此運營商相信智慧手機能有效拉動使用者使用移動流量,從而拉動運營商的收入。
當年日本i-mode業務的創始人榎啟一指出,運營商避免管道化的方式就是向周邊業務發展。
從2010年開始, NTT DoCoMo開始向電信以外的金融及結算業務、多媒體業務、商業服務、醫療與健康服務、物聯網、整合與平臺化業務、環保服務、安全安保服務這8大領域去擴張,未來運營商已經越來越不像一家單純的行動通訊企業。
幾年下來,NTT DoCoMo這8大新業務的收入佔比已經超過了10%。NTT DoCoMo希望,到2015年這些新業務的收入能夠達到1萬億日元,在主營業務日益飽和的時候,能繼續拉動NTT DoCoMo的收入增長。
NTT DoCoMo的這種業務擴張,很像中國電信近期提出的“去電信化”思路,即通過電信主營業務的優勢向周邊產業擴張,以減少管道化帶來的威脅。
移動網際網路涅槃重生
經過轉型期的陣痛之後,由於基礎較好,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最近又顯現出驚人的爆發力。在手機遊戲、手機社交等許多方面,日本的發展都遠遠快於其它國家。
在2012年全世界收入最高的15家手機遊戲公司中,有4家來自日本。從2012年年底開始,日本超過美國成為Google Play收入排第一的國家。Google Play在日本收入的88%都來自遊戲。
表現最佳的是日本GungHo公司,這家公司成為了Google Play中最大的運營商。Gungho憑藉《智龍迷城》(Puzzle & Dragons)等手機遊戲,市值一舉超過1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手機遊戲公司之一。
此外,有著“日本版微信”之稱的Line也在日本發展迅猛,使用者已經超過了1.5億,並且比微信更早開始商業化。2013年第一季度,Line營收達到了58.2億日元(約合5890萬美元),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長92%,其中80%來自日本市場。Line現在的主要收入來自遊戲和應用內收費表情。
日本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成就證明,良好的產業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日本的運營商對於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擔負起了其在產業上的責任。
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良好,和日本運營商普遍採用的“雙平面套餐”密不可分。這種計費方式讓使用者可以安心使用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大大促進了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
在3G業務發展早期,日本運營商按照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流量收費,或者採用包月流量不封頂使用套餐。但流量不封頂套餐價格昂貴(每月價格約為4000多日元,合200多人民幣),這導致許多使用者不敢敞開使用移動流量,在某種程度上會限制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
此後,KDDI率先推出了“雙平面計費套餐”。所謂“雙平面”,就是設一個門檻很低的每月流量最低消費(約合人民幣70元左右),再設一個最高消費(約合人民幣300元左右),使用者在最低消費和最高消費之間的資費,按照實際使用量收取,而不管使用者如何使用流量,收費都不會超過最高消費。
這樣的資費設定大大促進了日本使用者使用移動流量的熱情,使得人們敢放開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各種服務。此後,日本其他運營商也跟進採用了雙平面計費的方式。
相比之下,中國運營商的流量資費目前顯得很昂貴。中國運營商的主力包月套餐通常限制當月的最大使用流量(比如1G),超出的流量部分收費非常昂貴,因此許多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反映,通常月底使用者活躍度都猛降,因為使用者不敢繼續使用流量。
日本行動通訊網路的質量很好,這也是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原因。從2010年開始,日本的三大運營商開始了大規模普及4G網路的時代。
NTT DoCoMo的4G使用者到2012年初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由於4G套餐的價格和3G套餐價格接近,大批日本人在換新手機時選擇4G網路。除此之外,KDDI和軟銀的4G使用者數也大幅增長。
4G的普及對於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公司來說是重大利好。例如Line賴以起家的網路電話功能,在4G條件下才會比較穩定。此外,日本最賺錢的手機遊戲——卡牌遊戲,也對網路要求很高。
在運營商主導的功能手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日本使用者積累起了良好的付費習慣,人們願意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內容付費,這為日本移動網際網路新一輪爆發積累了良好基礎。
除此之外,來自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界的資本也讓世界感到震驚。2012年10月,軟銀宣佈斥資20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一時間震驚業界。
此外,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界近年來在全球有多筆大手筆,例如軟銀斥資2億美元投資移動廣告公司inMobi,DeNA斥資4億美元收購美國遊戲公司NGmoco,GREE斥資1億美元收購社交遊戲平臺OpenFeint。目前,來自日本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資本也正在中國市場上尋求併購機會。
作為世界上最成熟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日本過去多年的探索實際上為中國提供了很重要的借鑑,比如手機錢包、移動廣告、O2O、移動醫療這些還在中國探索的移動網際網路新生事物,其實早就在日本運營多年。
以O2O行業為例,O2O越往下發展就越需要整個社會成熟度做基礎。日本高度成熟的社會商業環境為其O2O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日本整個國家收入差距很小,從最北邊的北海道到最南邊的沖繩,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差無幾。
此外,日本商家的集中度高,例如日本的7-11、全家、羅森等連鎖便利店已經牢牢地佔住了人們生活的中心,一些日本風投人士指出,移動網際網路越往下發展,就越需要社會商業環境的成熟度作為配合,因此,日本很可能成為全球移動網際網路新一輪的試驗田,有望率先誕生出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來。
在過去多年中,日本探索出了多種適合本國國民需求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例如地震報警、老年人手機、兒童手機、手機智慧交通規劃、移動醫療,其在移動網際網路改造傳統行業方面的實踐要遠遠走在其他國家前面。
via: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