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跨年晚會,於大媽通過手機搖一搖,幸運的抽中了一臺網際網路電視。這不僅讓她喜上眉梢,也讓全家老小更願意圍坐在電視機前,邊看節目邊互動。但可能連於大媽自己都不知道,在這過程中就用到了雲端計算。

從2015年到2016年一開年,就是一出雲端計算大戲。根據酷雲EYE的實時資料,元旦當晚全國收視率排名前十的節目裡,有五家都採用了阿里雲平臺,與海量使用者實現實時的連線。

媒體轉型思路先行——電視業把觀眾升級為使用者

前有網際網路視訊,後有網際網路公司的各種電視盒子,即便強敵環伺,但在視訊雲技術專家、天脈聚源創始人兼聯合總裁尹遜鈺看來,在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技術的支撐之下,通過運營模式的變革,可以把傳統電視和網際網路(主要是移動網際網路)連線起來,做到電視應用場景和使用者體驗的轉變,增強觀眾的參與感,重新黏住觀眾,從而實現電視產業的“迴歸”。

天脈聚源是阿里雲在媒體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其聯手阿里雲支撐過多個電視臺春晚節目的全民互動。2016年1月1日晚在安徽衛視播出的《國劇盛典》,其後臺的互動系統就是由天脈聚源搭建,執行在阿里雲平臺。

這場被譽為電視劇的“奧斯卡”,在雲端計算與大資料的支撐下,創新實踐了“手機屏+電視屏+電商平臺”的營銷互動。通過電視大屏彙集全國觀眾到手機端欣賞品牌廣告並獲得卡券,讓電視廣告使用者直接深入到移動端,最終形成直接的消費轉化。當晚參與互動人數達到1585萬,總互動次數達到5451萬,共領取了某品牌313萬張卡券。

除了安徽衛視的開年鉅作《國劇盛典》,包括CCTV-1、CCTV-3、江蘇衛視的跨年晚會,都藉助了阿里雲端計算的彈性擴充套件能力,以從容應對每秒鐘成百上千萬使用者同時搖一搖的流量洪峰,實現與觀眾良好的實時互動。

傳統電視習慣將受眾稱作觀眾,而網際網路思維則將受眾稱作使用者。區別在於觀眾代表的是單向傳播的純粹接受者,而使用者則是經過轉化的參與者和建立者。在進行運營升級的這一過程中,電視臺不僅增強了使用者粘性,也擴充了商業路徑。

媒體升級背後的技術地圖

每一種媒體形式,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種全新商業模式的革新。20世紀30年代,印刷機讓報紙進入千家萬戶;20世紀50年代,無線電技術讓廣播流行;80年代,單項映象管技術的突飛猛進,使電視媒體出現;到了20世紀末,IT伺服器的發明,使網際網路入口網站風光無限。在當前的環境下,移動網際網路連線了所有,數字化新媒體大行其道,其他媒體也紛紛借勢升級。在這背後,正是作為普惠科技的雲端計算普及所帶來的技術紅利。

雲端計算讓不同型別的媒體,可以藉助強大的計算能力,快速獲得面向海量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能力。

以2016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直播為例。芒果TV與阿里雲深度合作,把晚會最核心的直播和點播業務放到雲端,採用阿里雲的CDN、網際網路中介軟體,還有OLS直播系統等幾乎全系阿里雲產品,構建混合視訊雲。客戶端在當天直播中表現出色,觀眾不但能收看高清現場直播,還能開啟視訊彈幕線上互動,調控現場多個攝影機位看偶像,與超級天團、當紅鮮肉、實力唱將、人氣演員親密互動。

圖片 1

湖南衛視在國內各大電視臺中一直引領改革風氣,對新模式、新技術、新玩法保持了敏銳的嗅覺。芒果TV CTO黃冬表示:“芒果TV一直致力於技術創新,為使用者提供創新極致的觀看體驗。此次跨年晚會芒果TV和阿里雲跨界合作,通過多角度實現全新的臺網聯動,獲得圓滿成功。今後雙方將進一步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更好地為廣大觀眾提供服務。”

不僅僅侷限在電視媒體。萬眾矚目的9.3閱兵,新奧特雲視和阿里雲聯合開發的點點視訊雲通過全球300餘個CDN節點,向海內外使用者“快遞”現場視訊。使用者通過新華社海內外PC門戶、手機客戶端、社交平臺等終端,可獲得“秒級”送達的現場視訊和文字報導。

2015-2016年,媒體行業積極擁抱雲端計算成為趨勢。為全國300多家電臺提供IT解決方案的聯匯科技,就與阿里雲合作,打造了“雲聽平臺”,助跑傳統廣播電臺向“網際網路+FM”的方向發展。老牌的廣電龍頭企業華數傳媒與阿里雲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構建全產業鏈的媒體雲。方正電子也在2015年攜手阿里雲,推出面向報紙等媒體的新空雲媒泛媒體雲服務開放平臺。

此外,包括新華社、人民網、澎湃新聞、CSDN、虎嗅、36kr、經濟觀察報、獵雲網、企業政府採購資訊網等眾多媒體,也在通過阿里雲,獲得DT時代的雲端計算與大資料能力。

正如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理事長謝勝和說言,對傳統媒體來說,抓住媒體融合與“網際網路+”機遇的關鍵是做好新媒體,而新媒體建設則需要雲模式。新媒體雲模式的實現,必將給傳媒行業帶來一場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