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2b31bb051f819800dc873ddb44aed2e73e7db

文/陳昌業

2015年於國產大片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從去歲末今年初的《智取威虎山3D》到暑期檔的《捉妖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再到年尾即將重劍出鞘的《尋龍訣》——國產大片的這一輪爆發,等了四年了。

“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程度首先是看它的重工業推進水平”

電影產業的內涵其一是電影的商品屬性,其二是電影成為異業融合的產業鏈裡的火車頭。

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從文化輸出角度考量國產大片,對於中國電影乃至中國都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和功課。參照好萊塢,從1994年開始對中國輸出的進口分賬西片,幾乎均為大片,從《亡命天涯》到《泰坦尼克號》,再到《阿凡達》、《星際穿越》,以及那些綿延的系列片如《指環王》《速度與激情》《蝙蝠俠》《變形金剛》等等,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紀錄都一直是在被進口大片重新整理或是把持。這些大片本身的吸金能力不僅在中國市場,在美國本土市場以及全球各個於美國而言的海外市場都是驚人的。

大片所引發的票房爆炸力還會擴散到以其為火車頭帶動的產業鏈上各個節點,包括DVD銷售、付費電視、圖書、玩具、主題公園等等,以及異業聯合、捆綁的營銷所創造的更大範圍的產業價值。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業會是美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中國電影要形成重工業產品推進,輕工業產品跟進,大劇情影片鑲嵌在中間的格局,這樣作為產品體系才是相對科學的,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張巨集森在今年10月末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專門提到了中國電影產品體系的問題,著重強調了目前的失衡,“中國電影發展還很不均衡。我們看一個國家電影的發展程度,首先是看它的重工業推進水平,重工業推進往往才能帶動其他產品的跟進,但是我們重工業的推進還不足。”

想要比肩好萊塢,或是成為亞洲的好萊塢,中國電影必須完成大片生產的這一重工業課題。

而一個國家的電影工業化程度集中表現於電影科技水平的呈現,而科技正是大片的第一生產力。

要實現電影強國的夢想,電影科技的不斷提升是必須面對的課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在今年11月末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委電影專業委八屆八次會議上專門提到了科技支撐大片的重要性,毛羽認為通俗意義上的大片即是好萊塢通常所說的高概念電影,“‘高概念’電影的背後,實際上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經濟的硬實力和文化的軟實力,離不開科技實力的支撐。高概念電影產生的基礎是國家擁有強大的電影工業體系。一個國家的電影想要有真正的影響力,必須要有科技的支撐。”

從《英雄》(2002)始,經過《集結號》(2007)、《畫皮》(2008)、《唐山大地震》(2010)、《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龍門飛甲》(2011)、《西遊降魔》(2013)、《智取威虎山》(2014),再到《捉妖記》(2015)——國產大片在科技武裝的征途上始終奮勇向前。大片生產的重工業特徵反映到觀眾體驗上的即是視聽奇觀,那些肆意的想象力以及對人類極限的挑戰、超越都依靠於科技的支撐。

國產大片當然要承擔起中國電影強國的重任,而中國電影企業當中有更大能力、更多經驗的領導企業則理應成為國產大片攻堅的尖刀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大片生產是一個經年的學習過程

國產大片對於新世紀初的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新任務、新挑戰,當然就不可避免有一個摸索、學習和試錯的過程。自《英雄》之後,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從導演到企業都扎進了古裝、武俠、動作類大片,《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七劍》《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各有千秋但從整個產品的脈絡來看,乏善可陳,也當然招致了媒體和觀眾的審美疲勞。

隨後開始的戰爭片、魔幻片、災難片、懸疑片的型別突破給國產大片的新一階段發展注入了活力,其中多個專案有韓國、香港成熟團隊的加入也是影片在工業化水平上再上一個新臺階的關鍵。

然而,國產大片的高風險始終居高不下,而其高產出的吸引力則有些“每況愈下”。相形之下,張巨集森局長所提的“輕工業”範疇裡的中小成本喜劇、青春片成為了比國產大片更誘人的熱點。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這兩種專案型別格外熱鬧,多個專案完成了“逆襲”的奇蹟,甚至連續打破過去只有大片才可能企望的票房紀錄。

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ID:HBresearch)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發現,年度票房TOP10裡的國產大片的產出投入比成績單確實令人有些揪心。按照我國電影票房的費、稅扣減額度及分賬比例的一般慣例,一部影片的收益是投資的4倍以上才能確保專案盈利,而國產大片們只在2009和2010年在平均產出投入比上整體越過了4,2011年再次跌落,隨後2012年上揚至4.4,2013年上漲至5.88,但2014年再次遭遇重創,下探至2.09。

29381f30e924b899beabb20169061d950a7bf670

另一個事實是,近年來年度票房TOP10裡的國產大片在數量佔比和票房份額佔比兩方面均呈“弱勢”。數量方面,2008年國產大片一度佔到全年TOP10的6部,但自2012年後開始,每年不足3部;票房份額方面,2005、2008年曾佔比達到60%,到了2012年降至23%,2013年小幅反彈至34%,但到了2014年則再次跌落至20%——2014年全年票房TOP10裡除了《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智取威虎山3D》兩部國產大片之外,國產片入榜的是《心花路放》《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

faf2b2119313b07eaa079a310bd7912397dd8c55

9f510fb30f2442a73be3379cd643ad4bd113021e

用張巨集森局長的話來說,“現在我們輕工業電影產品太多了,在比例上不夠均衡。”

與那些小成本奇蹟相比,此消彼長間,國產大片顯得有些落寞。

與這一輪“小成本奇蹟”熱呼應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頻頻觸電,熱衷短平快的投資策略和大鳴大放的傳播策略的網際網路企業,集中投注了大量資本和資源押注中小成本專案喜劇和青春片。對於這些投資者而言,失敗或許不過是賠些小錢,但一旦成功,不僅能被輿論封神,而且還能一步登天——新三板上市。

但總要有些大企業耐得住繁華落下的孤寂、也總得有些大個子扛得住風險高懸的壓力,中影、華誼、英皇、寰亞、博納是過去十四年來始終衝在國產大片製作一線的電影企業,它們始終在國產大片的學習路徑上投注資本和資源。

以華誼兄弟為例,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華誼兄弟從國產大片誕生伊始即領風氣之先,並積極地與海外資本、人才合作,學習並逐漸掌握大片的發行、製作、創作。在2003年即與好萊塢的哥倫比亞(亞洲)合拍了《天地英雄》;2004年的《功夫》成為年度票房第一;2006年的《夜宴》成為年度票房第二;2007年的戰爭片《集結號》蟬聯年度票房第二,國產片第一;2008年聯手李連杰、成龍拍攝製作了中美合拍片《功夫之王》,成為年度票房第六;2009年的諜戰片《風聲》成為年度票房第七;2010年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奪得年度票房第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位列年度票房第六;2011年《新少林寺》位列年度票房第十二;2012年的史詩劇情片《一九四二》位列年度票房十一;2013年《西遊降魔》連破國內多個票房紀錄,問鼎年度票房冠軍;2015年《尋龍訣》——可能是國內迄今為止最高工業化水平的大片被行業寄望能夠再破票房紀錄。

2015年尚未結束,但有年初《智取威虎山》《狼圖騰》的開門紅,有《捉妖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暑期檔的“炸裂”,以及可以預見的年尾《尋龍訣》的扛鼎,國產大片今年的平均產出投入比和TOP10的票房份額佔比將一定會是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不論是華誼兄弟,還是其他同在國產大片征程上的中國影企,都曾在這條學習的道路上體會過跌倒的劇痛,也品嚐過站在山巔的喜悅,當然,最重要的是成功駕馭大製作的經驗和心得,這是大家不斷向前的智力也是心力——積累越多,對新高度、新難度挑戰的慾望也就越強烈。

如何打通大片強國的HARD模式

毛羽副局長對我國十三五期間電影業的規劃是:“我們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中國式大片”的打造上。在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鑑美國經驗,每年生產一批中國自己的‘大投入、大製作、大營銷、大市場、大影響’的‘高概念’電影來贏得觀眾。”

國產大片是中國電影強國之路上的排頭兵,也是中國成為亞洲好萊塢甚至未來與好萊塢比肩的關鍵功課。前幾年的挫折,特別是去年的挫敗,令業界曾一度悲觀地認為,中國電影很難在大片領域抗衡好萊塢,但這條探險之路並不是路徑選擇的錯誤,只是因為它是HARD模式——自古華山一條路,通往電影強國之路唯有選擇國產大片突進。

對於中國電影產業,有一個必須正視的前提是國產大片一直在面對的“絕境”——海外出口收益的薄弱。與好萊塢在全球出口收穫巨大不同的是,中國國產電影在海外出口這幾年的成績與國內本土市場的空前繁榮相形之下幾乎可以說是慘淡。

根據官方釋出的資料顯示,“國產電影的海外銷售收入”從2010年開始連續兩年下行,從35.17億元滑落至10.16億元(2012),2013年和2014年略有好轉,爬升至20億元(2014)。

9c16fdfaaf51f3de3f75735d93eef01f3b2979c0

好萊塢工業得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大片產量,與其遍地開花的全球收益有重要關係,《敢死隊》系列即便在北美市場遭遇“大雪紛飛”,但在中國市場的“四季如春”足以讓它繼續製作續集。

但沒有海外市場的國產大片,則必須立足於國內市場,找到打通這一HARD模式的攻略。

1. IP級原著改編是大片生產的必由之路

國產大片曾經很多年陷入好故事難求的困境裡,或是原創故事支撐不了大片的巨集大,或是改編作品影響力本身有限。依據華誼兄弟研究院的調查問卷顯示,受訪者認為國產大片的不足(最多選3項)首要即是“故事乏味、無創新”,而“題材陳舊(總是古裝片)”亦高居受訪者選擇的第三位。

e61190ef76c6a7ef4b7b9d1cfafaaf51f3de66ae

不管是《西遊記》題材大片的連續賣座,還是《智取威虎山3D》(家喻戶曉地紅色樣板戲)的大賣——國產大片與好萊塢大片的取材方式已開始同步,IP級故事是大片電影改編的最佳底本。

迪士尼在陷入上一輪低谷之際,決意重金買下漫威,正是看重了其不竭的漫畫故事源,這些國民級的IP足以支撐迪士尼未來數十年的專案開發。

《尋龍訣》的原著《鬼吹燈》亦是堪比《哈利波特》《指環王》的國民級暢銷小說,而《尋龍訣》已決定拍攝續集,其原著的體量以及天下霸唱對該專案的傾心,相信該系列將極有可能成為國產系列片裡的《哈利波特》。

當然,並非忽視原創故事的價值,但在商業屬性和產業鏈開發的兩個內在屬性要求下,大片的取材策略選擇IP級故事改編有其必然性。

2. 對精良特效的耐心和決心

在大片的範疇裡,優質作品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精良的特效製作,另一個是好故事。

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ID:HBresearch)近期在問卷網上投放了有關國產大片的調查問卷(詳細報告不日釋出),近千位的受訪者在問及其選擇的三部最喜愛的國產大片的原因(最多選3項),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原因分別是製作精良、故事贊。

a8014c086e061d95d1df3c027cf40ad162d9ca6b

大片的工業化水準首當其衝即是視覺特效的完成水平。根據我院的調查問卷顯示,“特效五毛”是近半數受訪者認為的國產大片不足的主要原因。必須承認,熟悉好萊塢大片的中國觀眾對國產大片視覺特效的挑剔在所難免,而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準也確實離好萊塢以及韓國有一定差距。但在資本全球化、生產全球化的今天,不僅中國資本已經可以延請全球頂尖的人才團隊,中國自己的製作團隊其實也在承接世界級的製作,《智取威虎山3D》《捉妖記》以及《尋龍訣》的特效團隊或是中外合成、或是中方為主,實際上精良的特效能否達成關鍵的核心在於導演和創作團隊對產品質量的用心和駕馭能力,以及出品公司對精良製作的投資決心和耐心。

《智取威虎山3D》的特效鏡頭近2000個,其中有兩分鐘的打虎上山段落,這段戲兩百人的特效團隊製作了270天——所有看過本片的人,對這場戲都是記憶猶新,驚心動魄的刺激正是源於特效的出神入化。

《捉妖記》用一年時間製作10分鐘測試短片,3個月蓋了一座假城市,包含2894座建築物,395棵樹以及120個路人角色,放映時卻只有五秒。該片從測試到成片,五年的製作時間,市場給予了這樣的耐心和決心最大的獎勵——票房重新整理中國影史紀錄。

《尋龍訣》是導演烏爾善五年裡的第二部電影,可謂慢工出細活,其前一部作品《畫皮2》做了兩年零兩個月,而《尋龍訣》則長達近四年。據烏爾善介紹,整個電影1800個鏡頭,有1530個是電腦特效鏡頭。此外,在置景方面也是不惜代價,中影的懷柔基地可以算得上是亞洲最大的攝影基地,共有16個攝影棚, 13個用於《尋龍訣》拍攝,其中包括亞洲第一的五千平米攝影棚,還有第二大的三千平米攝影棚,每拍完一場景,馬上要拆掉再搭新的景,“這個搭景規模在之前的華語電影規模中從來沒有達到過。”《尋龍訣》的特效製作已被點映觀眾稱讚為中國電影工業的新標杆。

3. 衍生價值的創造力

如果僅僅依靠影院票房的“炸裂”來抵禦國產大片的高風險和令人揪心的低產出投入比,顯然是有些天真的。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ID:HBresesrch)曾撰文介紹過迪士尼憑藉《冰雪奇緣》的成功,“一條公主裙賣出4億美元”,這是迪士尼的生態版圖的能量體現。電影作為火車頭,驅動完備的產業鏈創造比票房更大的價值。

經過十餘年的產業化改革,中國電影企業當中已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不僅具備了大片的生產製造能力,而且還搭建和構造了具備廣泛衍生價值創造力的企業生態。以華誼兄弟為例,生產和製作大片的信心和決心不僅來源於十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能力,還有基於集團內部影視娛樂、網際網路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三大板塊所擁有的增殖力,以及集團外部阿里、騰訊和平安等頂尖企業共建的衍生品創造力。

結語

2015年,即將過去,《尋龍訣》一定會是國產大片一個新的里程碑,也希望華誼兄弟和萬達、光線等國內電影企業一道,繼續在國產大片的征程上披荊斬棘——即便是HARD模式,也總有打通的一天,大家攜手成就的將是亞洲好萊塢——甚至是比肩好萊塢的另一個全球電影中心。

via:華誼兄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