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報導,上週, Facebook為了拉回青少年使用者,對個人隱私部分作出重大調整。青少年使用者逐漸放棄Facebook這類社交網站,而轉向其競爭使用者,例如Instagram和Snapchat。

現在,13到17歲的Facebook使用者能夠公開發布他們的評論和圖片。在此之前,為了防止青少年受到傷害,Facebook禁止青少年之間分享郵件。

儘管我不能預測修改隱私條款會對Facebook造成何種影響,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改變將這些人個人生活,甚至對未來的學習生涯與工作情景造成惡劣影響。

正如凱莉·克雷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說的那樣,之前的隱私保護政策旨在保護青少年,免遭來自陌生人與其自身的傷害。正如社會媒體所講,只要點選下鍵盤或移動裝置就會對人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設想一下:

卡普蘭考試培訓學校做了一個有關大學錄取的調查。調查發現日益增多的大學使用社交媒介,例如Facebook(87%)和Twitter(76%)。另外,招生人員用谷歌搜尋申請者或者訪問Facebook申請者頁面,其中35%的人認為,一些關於申請者的資訊對申請者產生了負面影響,去年這一影響增加了218%。

喬威特發起的2013年社會招生調查顯示:招生人員越來越重視申請者的社會影響力。事實上:

93%的招生人員把申請者的網路表現作為篩選過程的一部分。

42%招生人員已經基於社交媒體的表現,需要重新考慮候選人,因為這會對錄取產生影響。

招生人員厭惡有關淫穢色情(71%),毒品(83%),汙言穢語(65%)和語言錯誤(61%)的言論圖片。

相反,招生人員非常支援有關志願服務和捐助的言論或圖片。

應吸取教訓:無論你是14或者43,在上網發表言論或貼圖前,需三思而後行。一旦釋出,它將永遠存在,且刪不掉。改變隱私設定並且考慮不使用真名,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活動和郵件不為人所知。通常,我建議將其名字改為家族姓或者本身的名字。是時候保護個人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