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小程式近期卓越的市場表現,創業者可能要重新思考小程式的真正價值。

在小程式公測一週年之際,咫尺網路釋出了一份《小程式變現能力及消費使用者洞察資料包告》。報告顯示,小程式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發展,變現能力已經凸顯,其中零售電商和餐飲行業兩大領域的小程式月流水環比增長在8月時均已超過60%。此外從報告中還可以看出,小程式已經基本滲透到微信活躍使用者人群中,使用者使用習慣逐漸形成,小程式使用者數量預計在Q4階段可增長至2億。

小程式真的沒有流量紅利嗎?

雖然小程式問世的初期階段並沒有出現所謂的“流量紅利”,但其使用者量在4月份之後就出現了明顯攀升,8月份約有15000萬臺裝置使用過小程式,實現了成倍增長。有了前期的穩妥佈局,後續的集中發力便有了顯著的效果:面向個人開發者開放和門店小程式等能力的接入迅速降低了開發門檻,吸引了大量商戶湧入;公眾號關聯、附近的小程式等入口的逐步開放,也帶來了爆發式的流量增長。

與內容導向的公眾號不同,小程式的密集使用時段集中在每天9點至18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意味著使用者在最容易接觸大量線下場景的時間裡產生了使用小程式的需求。小程式線上下場景的高頻次使用現象,主要得益於“附近的小程式”功能以及小程式碼的普及。兩者不僅能讓使用者更容易獲取小程式的服務,也為商戶觸達精準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維度的渠道。

小程式入口的多樣化和微信支付的易用性,縮短了使用者線上下場景獲取服務的路徑。未來小程式的線下流量預計將超過30%,成為使用者通過微信獲取線下服務的重要樞紐。

用小程式也可以做自己的“美團”

根據網上公開資料及即速應用後臺資料複合計算得出,在小程式消費類別分佈中,排在前五的依次為餐飲外賣、水果生鮮、服裝鞋包、生活用品、交通出行,其中餐飲外賣佔比位居首位,達到26%。上述行業在一二線城市中的微信支付環境發展都已經較為成熟,自然就為小程式帶來了巨大的使用者流量。另外,小程式推廣方式的多元化,會讓很多已經入駐美團等綜合平臺的商家願意為獲取精準使用者而做出更多嘗試。

報告指出,微信小程式消費使用者中,女性佔比偏高,達到57.35%;年齡段也基本集中在35歲以下。這一消費群體的中高付費意願較高,因此也會推動小程式中大宗消費需求的增長。

以上資料說明,小程式已經在餐飲外賣和零售電商等領域積累了一批習慣高頻次消費的高質量使用者群體,未來還會繼續深入到其他行業。小程式發展初期以純工具型的類別為主,變現模式較為模糊。而現在小程式在支付領域的價值已經凸顯,這將刺激微信支付現金流進一步擴大。微信支付市場滲透率的增加,也會反哺小程式生態的擴張。

社交+電商?小程式還能這麼玩

報告顯示,電商、餐飲、休閒娛樂、教育、旅遊出行等行業領域的小程式一直在訪問量有著持續的高速增長,其中電商和餐飲的流量環比增長甚至在5月份分別達到了89%和92%。而小程式使用者在這些行業領域的小程式上消費意願尤為明顯,因此流量的增長自然也帶來了商業類小程式的訂單增長。可以看到,從5月份開始,上述行業的訂單量環比增長均保持在15%以上。

不過,這些小程式的月流水環比增長並沒有和訂單量的環比增長趨勢一樣迅猛,直至5月份才有明顯增速的勢頭,其中電商類小程式的月流水環比增長比在8月份時達到了62%。可以看出,在一開始沒有摸清小程式的變現形式前,商家傾向於用小額商品試水,在獲得積極的市場反應後,開始增加大額商品的鋪貨量,尋求更多的盈利空間。接近10%的電商商家將小程式作為核心營收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程式開發工具即速應用提供的眾多小程式營銷元件中,使用秒殺和拼團元件的使用者最多,分別佔比14.6%和12.3 %。會員卡、集集樂、預約、外賣等營銷功能也備受商家青睞。藉助微信天然的社交屬性基礎,許多電商小程式似乎已經找到了區別於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獨特營銷模式。

可以說,小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孵化平臺,創業者和個體商戶可藉助小程式迅速完成首批使用者的積累。另外,微信小程式也為其他超級App提供了可借鑑的“小程式”模式,目前支付寶小程式、小米直達號等已經緊隨其後開始探索市場。

不過,小程式在細分領域上的運營模式仍處於嘗試階段,面對使用者需求的升級,需要在精細化運作上繼續深耕。